-
----纪念河北引岗渠修建40周年
石家庄市冶河灌区引岗管理处 温丙申
今年是河北引岗渠修建40年,在这一难忘的日子里作为灌区的一名水利工作者慷慨无比,重任在肩。在此,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首先向曾经为修建引岗渠而做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及建设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问候!向为修建引岗渠而光荣牺牲的英烈表示深切缅怀!
水是生命之源,是世间万物生存之本。中华水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源源流长,几千年的文明史也是治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利灌区建设,弘扬引岗精神,推进灌区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灌区职工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为纪念引岗渠修建40周年之际谈点个人的想法和认识。
1、引岗修渠,团结治水,造就了引岗精神
自古有大禹为民治水,八
-
记述原石家庄地区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修建大型跨流域水利工程——引岗渠事迹的长篇报告文学,《水从柏坡岭下来》一书已经出版。该书高度赞扬了三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在引岗精神鼓舞下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该书是由鹿泉市原工商局长谢树坤,鹿泉籍原石家庄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张书亭和元氏县的远冰三同志合作撰写的。该书的出版得到了石家庄市水利局和鹿泉市委等单位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作者和水利部门已经赠送鹿泉市离退休干部和“老引岗”4000册,现再赠送鹿泉市在职干部(含农村干部)1000册,以表示大家对写作此书的支持。对此书有兴趣的同志,即日起可到冶河(引岗渠)灌区管理处或找谢树坤同志领取,赠完为止。阅读中发现此书的错误或不足之处,请告知作者。赠完书的时间,将在《河北引
-
——为纪念引岗渠开工建设40周年而作
忆往昔,峥嵘岁月,砸锅卖铁战引岗;
看今朝,幸福生活,科学发展奔小康。
引岗渠——人们的希望,
四十年来,几代人的努力,越来越辉煌。
今天,她不仅养育了鹿泉,而且在描绘着石家庄。
引岗渠环绕太行,
抚慰着千百万人们的心房,
浇灌着几代人的梦想。
农村、城市的脉络流淌着前辈的血浆,
高楼、平屋里歌声飞扬。
我们的今天是老一辈引岗人的奉献和理想,
我们的责任——让前辈的理想展开双翅在万里晴空翱翔。
-
1970年,是获鹿县最艰难的日子。本来引岗渠施工中缺物资、少技术,生活困难,隧洞沥水、塌方,渡槽基础挖不到底,就让人们够头疼的了,省有关部门对引岗渠不点头,地区有的领导也动摇了,“黑渠”之说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一年又是历史上少有的旱年,春夏无雨,小麦已经减产,秋季干旱,歉收也成定局。
十冬腊月,寒风凛冽,民工们踏着刺骨的冰水,在地槽里挖取泥沙卵石。水灌满了胶鞋,渗透了雨裤,腿脚冻得发紫,手上崩满了条条血口。地槽岸边的抽水机日夜不停地运转,也很难保证开挖工程的顺利进展,抽水设备出现故障,就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
第23至28号的六个槽墩,处在河
-
2008年4月10日,《燕赵晚报》B16“副刊|读书”版,“史海钩沉”专栏,在显著位置登载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尧山壁《柏坡岭下的“红旗渠”——读<水从柏坡岭下来>》一文。(全文如下)
柏坡岭下的“红旗渠”
——读《水从柏坡岭下来》
■ 尧山壁
记得前几年张书亭给我说过,他们想写写引岗渠。我对这项水利工程有些了解,它跨山越水,工程浩大,如果放在今天施工,应该算得上国家级重点工程了。我当时十分支持他的想法。但好长时间再没听到什么消息,虽然我们每年都有几次小聚。谁知三年之后,他居然把这部约有二十余万字的书稿送给我,让我提提意见或者写点什么。
首先,我被《水从柏坡岭下来》这个书名所吸引。名字起得贴切自然,既点出本书的内容主题,又不是很直白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