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5月20日,引岗渠管理处组织单位职工和社会人士举办引岗渠百里行活动。这一活动旨在追寻前辈丰功伟绩,缅怀英烈不朽功勋,纪念、歌颂引岗工程,撰写引岗题材作品,达到宣传引岗渠,弘扬引岗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为建设美好家园贡献力量之目的。
引岗渠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许多水利技术人员和几届领导多年谋划、考察、勘测、征询方案、和平山、元氏协商合作,于1969年春季开始测量,夏季进行设计,秋后做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969年12月23日王常峪隧洞破土开工,1974年底全线通水。2009年为开工建设40周年毫无疑义,许多同志撰写文章为之纪念。但是,大规模开展施工是从1970年开始的,标志性工程冶河枢纽、温塘河渡槽等亦是1970年7月开工,2010年纪念引岗渠
-
秘诀之四——得道多助
引岗渠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引岗渠不仅赢得了全县人民的支持,全民参战,而且与社会各界人士达成了共识,驻获军队和企事业单位大力支持,雪中送炭。
1.1970年11月,修建引岗渠经济困难,物资缺乏,且“下马风”刮得正紧。在最艰难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驻获某部出动20辆汽车为工地运沙子,从精神上、物质上给予极大的支持,保证了工程正常进行。人们说,每当看到公路上的军车,就想起了他们。
2.人们说,看见牛坡山,就想到劳改队对引岗渠的支援。河北省获鹿劳改队的水泥,质量优良,价格便宜,在引岗渠施工期间,不管县里有钱没钱,有没有指标,先让拉去用。当时,水泥属于分配物资
-
每个地方都有许多引以自豪的事情,在获鹿提起引岗渠人们交口称赞,没有异议。这不仅因为当年全县人民历时五载用双手创造出这个开天辟地的翻身工程,从此一举降服旱魔。而且,经过三十多年的风雨岁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更加明显,她在人民的心目中更加辉煌。还因为当时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冒着风险,忍辱负重成就了这一历史壮举,这就更加深了人们的记忆。
2004年3月25日引岗渠通水30周年座谈会资料
近年老干部参观引岗渠,瞻仰引岗渠纪念碑资料
普通人瞻仰引岗渠纪念碑资料
文人记者引岗渠采风
记者采风
共青团、教育局、学校、关心下一代组织等单位,在引岗渠纪念碑前祭奠为修建引岗渠牺牲的同志,缅怀老一辈的丰功伟绩&
-
那时,中国共产党为他的党员灌输的,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仰,使他们别无选择,可能现代人无法理解。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人们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欲望非常强烈,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非常朴实。毛泽东的话很有感召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战线寻找奋斗目标的指路明灯。“两个务必”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动力源泉。“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是军令状。“农业学大寨”,是当时推动工作的一种政治形势。“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让人们走上了进步和科学的道路……。正是在这个时期,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开始了引岗渠的修建。
引岗渠,是许多科技人员、普通群众谋划的工程,是几任领导、众多干部心血的结晶。获鹿人民“学大寨”没有“走调”,
-
1973年9月,获鹿县恢复引岗渠施工团,正式部署第二战役。王常峪、冶河两个分团合并,领导班子由陈景元、杜建民、董禄云等同志组成,负责引岗渠西线的维修和放水试渠。大部队回县作战,陆续成立北、中、南三个分团,北片的宜安分团,由贡承顺任团长,刘喜锁任副团长;中片组建城关分团,由李万才任团长,常维新任副团长;南片组建铜冶分团,实际负责这个分团的是靳同保和石正瑞。各分团根据实际情况配备脱产干部和聘干3--5个人,建立相应施工组织,全面负责本段建筑物和明渠的施工。
1973年10月,获鹿县境内马山公社地面至获鹿城北靶场的34华里明渠继续施工,境内建筑物全面开工。在总团召开的分团团长会议上,缑增福同志说:“现在是分散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