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中国共产党为他的党员灌输的,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信仰,使他们别无选择,可能现代人无法理解。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人们改变一穷二白面貌的欲望非常强烈,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非常朴实。毛泽东的话很有感召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战线寻找奋斗目标的指路明灯。“两个务必”是实现奋斗目标的动力源泉。“一年不行,两年不行,三年不行,四年、五年总可以了吧。”是军令状。“农业学大寨”,是当时推动工作的一种政治形势。“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让人们走上了进步和科学的道路……。正是在这个时期,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开始了引岗渠的修建。
引岗渠,是许多科技人员、普通群众谋划的工程,是几任领导、众多干部心血的结晶。获鹿人民“学大寨”没有“走调”,抓住了改变贫困面貌的根本问题。
秘诀之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崇高的理想——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是那时党员、干部遵循的原则。抛头颅,洒热血都不怕,还怕什么困难,是那时许多人的心理状态。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先进人物,参观农业先进典型,参观革命圣地,是当时解放思想,批判懒汉懦夫、无所作为、鼓舞士气非常普遍的一种形式。西柏坡,大寨,平山县南滚龙沟,正定县三角村,山东省下丁家,河南省的刘庄、七里营等等,社队干部大多都去参观过。县内不同时期,各个方面,也出现过很多先进典型,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强大的政治文化宣传,表彰先进,使人们产生压力感,紧迫感,责任感,多数人都想在自己的岗位干出一番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实践自己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1.班前班后开会学习武装头脑,是那时动员人们艰苦创业的一种主要形式。人们常说,遇到生字查字典,遇到问题学毛选。
2.参观革命圣地,学习先进典型,是那时净化心灵,解放思想的一大法宝。引岗工地离西柏坡很近,到那里学习“两个务必”是很现实的。这是冶河分团在西柏坡中央大院门前留影。
3.那里困难那里去,是人们的学习心得,排险英雄李大会是几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的幸存者。这是他在排险。
4.李大会是我们熟知的人物,拍了他的照片,许多没有留下照片的难于数计。在隧洞施工中,共产党员张生琴,三次被塌方埋住,三次爬起来继续干。李吉瑞被砸断了一条腿,截肢后还念念不忘隧洞施工。吴占洲在霍北庄隧洞施工中,被塌方砸断三根肋条不下火线。
5史永计被人们称为铁汉子团长,在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最危险的时候,冲上前去,牺牲在王常峪隧洞。他们都用实际行动书写着自己的学习心得。
6.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法宝。当时的多数干部、党员都是三大法宝的忠实实行者。这是缑增福、杜英杰在工地参加劳动。
7.党员、干部处处事事心里装着人民群众,他们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这是缑增福在劳动之余,和民工促膝谈心。
8.毛泽东那一代领导集体,把旧艺人改造成了革命文艺工作者,成为社会进步的尖兵。驻军文艺宣传队到工地慰问演出,地方文艺宣传队慰问驻军,互相鼓舞着,促进着,不断增强军民友谊。这是总政话剧团著名山东快书演员高元钧(右)和快板演员高加林(左)在工地演出。他们成为最早的心连心艺术团。
9.当民工,演民工,是引岗文艺宣传队的宗旨,他们自编自演,宣传民工中的典型事迹。这是他们在工地演出。
10.唱革命戏,做革命人,让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是那时青年们对自己的要求。这是他们演出前在化妆。
11.1971年4月29日,在温塘河渡槽竣工,霍北庄隧洞、九里山隧洞贯通,冶河倒虹吸完成之际,获鹿县在温塘河工地召开由全县三级干部和民工代表参加的庆功会,表彰先进。这是地、县领导、驻军首长和驻获鹿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进入会场。
12. 这一工程,地区领导给以极大的支持,驻军和驻获企事业单位在人力物力上给以极大的支持,引岗渠才有了今天。这是他们在主席台上。
13.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几项工程的完成,表彰会的极大精神力量,使人们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鉴定了完成任务的信心。这是县委书记缑增福在向引岗功臣和模范们发奖状。
14. 1972年5月29日,在王常峪隧洞贯通,冶河渡槽合龙之际,获鹿县趁5月27日省委书记马力等领导视察引岗渠的动力,在王常峪隧洞工地召开庆功会,预示着引岗渠将取得全面胜利。这是参加会议的干部和民工。
秘诀之二——严谨的科学态度
说起引岗渠,人们一定首先谈到砸锅卖铁战引岗的艰苦创业精神。是的,没有那种精神是修不成引岗渠的。但是,不要误解那个时代的人们,那时人们对科学种田,提得是非常响亮的。中国的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不是在那个时代创造的吗。引岗渠工程,从开始人们就很讲究严谨的科学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