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因悟作字之道,全以笔阵为主,若直以取势,横以出力,当少胜矣。 135、余既抄选十八家之诗,虽存他乐不请之怀① ,未免足② 已自封之陋③。乃近日意思尤为简约④,万古拟专读陶潜。谢眺两家,七古拟专读韩愈、苏轼两家,五律专读杜甫,七律专读黄庭坚,七绝专读陆游。以一二家为主,而他家则参观互证⑤,庶几用志不纷。然老境侵寻,亦只能长吟以自娱,不能抗乎以入古矣。⑥ 注解: 136、因读李太白、杜子美各六篇,悟作书之道亦须先有惊心动魄之处,乃能渐入证果① ,若一向由灵妙②处着意,终不免描头画角伎俩。 注解: 137、读孙子:“鸷鸟①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句,悟作字之法,亦有所谓节者,无势则节不紧,无节则势不长。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三日于安庆 公元1862 注解: ①鸷鸟:凶猛的鸟,如鹰、雕。
138、阅王而农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①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曲”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②。农夫之服田力穑③,勤者有秋,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焦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④命之学,则以淡如泊如为宗⑤,庶几其近道乎⑥! 同治元年十月初十日于安庆 公元1862年 注解: ①、尽性知命:性,中国哲学概念,随学派不同,语境不同,意义也有所不同。此处指人的天赋,即处于静止状态的人的能力。尽性,尽自己的一切可能去做。命,天命,是不可知的,不由人的,知道天命不由人而顺应这一点,为知天命。 ②、易……知命也:《周易.系辞下》尺蠖之曲,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来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③、服田力穑:服,服事。力,致力、从事。稼穑jia se:种植和收割。泛指农业劳动。服田力穑,即从事农业活动。 ④、俟si:等待。 ⑤、宗:旨。 ⑥、庶几其近道乎:其,语中助词。意为也许能够接近事物的本源、规模了吧。
139、偶思作字之法,亦有所谓阳德之美,阴德之美①,余所得之意象为“阳德之美”者四端:曰直,曰觩qiu。曰勒,曰努;为“阴德之美”者四端:曰骫wei,曰偃,曰绵,曰远。兼此八者,庶几其为成体之书②。在我者以八德自勖③,又于古人择八家以为法,曰欧、虞、李、黄、邓、刘、郑、王。 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于安庆 公元1862年 注解: ①、阳德之美,阴德之美:都是美学概念,是清代姚鼐提出的。阳德,意即阳刚。阴德,意即阴柔。 ②、余……庶几其为成体之书句:我认为可成为阳刚之美的有四种情况:一是直笔正直不弯。二是弯笔象兽角弯曲的样子。三是横画须逆锋落纸,缓去急回,不可顺锋平过。四是竖笔不宜过直,太挺直则木僵无力,故须直中见曲势;可成为阴柔之美也有四种情况:一是纡回曲直。二是偃卧二有力。三是连绵不断。四是意态久远,回味无穷。具备这八种意象的书法,差不多可以是自成一体的书法了。觩qiu:象兽角的弯曲。骫wei:弯曲。
③、勖xu:勉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