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日记》选注 > 一、问学篇 > 内容阅读
同治六年(1867年)

166、悟作文写字二者均以神完气足为最难。

同治六年正月初二日    北征途中周家口    公元1867年

 

167、乃悟古人用笔之道如强弩引满,蓄而不发。归途作诗二句云:“侧势远从天上落,横波旋向弩端涵”。

同治六年六月初三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68、是日贡院点名,屡派人看视。因新添高杆灯旗,全不拥挤。惟点进时甚为迟延,自寅初至未正仅点一半,因两次写信催之。自申刻至亥正比前半较为迅速,三更点毕封门①、。

同治六年八月初八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注解:

①、封门:考生在贡院应试,点名进入考棚就座后,大门上锁,禁止出入,叫做封门。

 

169、早饭后清理文件。辰正入贡院。是日写榜。余与鲍花潭监临,朱久香学使俱入内帘。巳初写榜,至午正写一百名,即吃中饭。饭后余与久香学使倦甚,即在内监视房中小睡,填至一百四十名始再出上座。共二百八十五名,至灯初填毕,又吃夜饭。饭后余与久香又小睡。外间填副榜,共四十七名,将毕时余二人始再归坐,旋将五魁①填毕。解元颜训,系扬州人,亥正二刻一律事毕,又候二刻,至子初始行发榜,余随榜出围。

同治六年九月十三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注解:

①、五魁:魁,首。五魁,五经魁首。五经为诗经、书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经。乡试录取时每经录取一名,合称五经魁首。

 

170、巳正鲍、朱两学使来,午初刘、王两主考来,司道及十八房①皆来,在署鹿鸣宴②。新举人仅到二名,副榜一名而已。

同治六年九月十七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注解:

①、十八房:房官的简称。科举时代凡是乡试、会试主考官以外还设有同考官,所有同考官皆称房官。

②、鹿鸣宴:清代乡试揭晓之次日在衙署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中试举人,称鹿鸣宴。源于唐代,当时诸州贡士于中央临行时行饮酒礼,歌《诗经.小雅.鹿鸣》故名鹿鸣宴。

 

171、早饭后出门至小校场①,为武乡试监临,主试亦仿主考入闱之式,仪从颇盛——率文武先祭关帝,行三跪九叩礼;旋祭大纛dao,行三叩;旋入内厅少息。巳初升坐座,中闱余与李质堂军门朝斌会考,杜小舫协阅③;东闱,庞省三与周汉英会考,潘伊卿协阅;西闱,王晓莲与朱永发会考,杨子穆协阅。甫看旗生十余人,而发马迟缓异常。细查,而马道之下有水,面上浮泥甚软。辅以老糠,垫以煤渣,而马之怯如故。乃暂停不考,调湘勇队另修一新马道,约两时之久而成。未正乃续行校阅,至申正二刻止,仅校阅一百人耳。

同治六年十月初五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注解:

①、校场:旧时演练武术之场地。

②、大纛dao:军中或仪仗队的大旗。

③、协阅:协助检阅,

 

172、早饭后始及黎明,本欲早阅马射,不料忽下大雨,竟日不能考阅。

同治六年十月初六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73、辰正升坐,校阅马射,看七十人。……中饭后复出阅射。自未初至申初,看六十人,复退堂休息。令质堂、小舫代看,至日入止。是日共校射三百七十人,余所阅不过三分之一耳。

同治六年十月初七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74、早饭后始及黎明。旋出升座,校阅马箭①,约一时许,看九十人,退堂少息。至午初马箭已毕,重修马道。中饭后校阅地球②,余看一时许,计百四十人,退堂少息。质堂小舫等看至日入止。共阅地球三百五十人。

同治六年十月初八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注解:

①、马箭:武场考试科目之一,分扫马箭、一步箭两种。马箭即骑马射箭,亦即骑射。

②、地球:

 

175、早饭后甫及黎明,升座,校阅地球,看一时许,退堂少息。……午初又出阅步箭,阅一时许,看四十人……申刻又升坐,校阅三十余人,酉初一刻散。

同治六年十月初九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76、是日恭逢慈禧皇太后万寿,黎明率属即在校场行礼。饭后阅看步箭,看一时许,……中饭后因风大将座次帐棚吹到,拾整顿,耽阁半时。未正升座,阅看一时许,眼蒙殊甚,退堂少息。

同治六年十月初十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77、是日为余五十七生日,谢绝诸客。饭后清理文件与请质堂、小舫先行校阅,余在内少息……巳正二刻入座校阅。……申正升座校射,酉初二刻毕。

同治六年十月十一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78、早饭后,黎明即出外,升座阅看步箭。分作两靶,质堂、小舫各看一靶;余中坐,不甚作主。阅一时许,巳初退堂少息。……申初出座看技勇,至申正二刻先散。

同治六年十月十二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79、早饭后黎明,出外升座,阅看技勇一时许,退堂。……中饭后又出外升座,阅看技勇一时有余,退堂。

同治六年十月十三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80、黎明早饭,出外入座。是日看技勇,分两边:请质堂看西边,小舫看东边。余在中,全不作主,看一时许即退堂。……中饭后阅本日文件,阅瀛寰志略十三页,与质堂久谈。夜料理明日复试及出草榜等事。

同治六年十月十四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81、未明早饭,与杜、庞、王诸君商出复试单,并出草榜准入场者。辰初余出升座复试:东闱抽复二十九人,西闱抽复三十人。每人试步箭三支、弓一把,至午初复毕。阅瀛寰志略七叶。中饭后守将草榜写毕。未正回署。

同治六年十月十五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82、因武闱于明日考内场,料理入贡院事件。又批案一件。申初入贡院,与杜、庞、王各司道挑单双好,直至三更始粗完。当诸群缮清单之时,余陆续阅瀛寰志略十八叶。

同治六年十月十八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83、黎明起。早饭后与司道同至衡鉴堂定单好,昨夜只戳双好印也。旋定留堂单,又造留堂点名册。午初各武生默写武经毕出场;留堂共二百二十九人。午初坐堂,复看硬弓,至未初二刻看毕。未正饭毕后,与司道决定去取。杜、庞、王等将所定双好去数人,单好中技中十余人。余先定前十五名,次定全榜名次。天已暝①矣,尚未写草榜②,即坐堂写正榜。因名次有重复差误者,上、下江有多少一二名不符者,清理大半时,始得头绪。余倦甚,写至四十四名少停;一面清查错误,一面入内夜饭。休息片刻,旋又将卷尾名数填毕。写至九十四名,又有错误二处,均经查出。余又入内少息,直将写五魁③时再出坐堂。三更三点放榜。

同治六年十月十九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注解:

①、暝:日落,黄昏之意。

②、草榜:科举考试录取时,一般先将中试者写成草榜,经审查名次姓名等正确无误时,根据草榜正式写正榜、经核验无误后张贴公布,称为发榜,放榜。副榜是在正式录取名额外,再录取若干名列入榜文,称为副榜。

③、五魁:五魁:魁,首。五魁,五经魁首。五经为诗经、书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经。文科乡试录取时每经录取一名,合称五经魁首。此为前五名。

 

184、习字一纸,似有所会——因就前所作诗二句增二句云:“侧势远从天上落,横波杂向弩端涵。刷如丹漆轻轻抹,换似龙蛇节节衔。”自此专从“侧、横‘刷、换”四字致力,不复以他妙杂萦吾虑矣。

同治六年十月二十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85、辰正率同司道及武闱①执事人②等谢恩,武举人亦到七十余名,望阙行礼③。旋武举向余等叩谢行礼。因案卷无存,未设鹰扬宴④。

同治六年十月二十二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注解:

①、武闱:闱,考场。武闱,武科考场。

②、执事人:服务于人。供给使令的人。

③、望阙行礼:阙,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如宫阙。意为向皇上谢恩。

④、鹰扬宴:清制,武乡试揭晓次日宴请监射、主考以下各官及中试之武举人的宴会,称为鹰扬宴。鹰扬,威武如鹰之飞扬。随之鹰扬郎将,鹰扬亦为此意。

 

186、偶思作字之法可为师资者,作二语云:“时贤一石两水,古法二祖六宗。”一石谓刘石庵,两水为李春湖、程春海,二祖谓羲、献,六宗谓欧、虞、褚、李、柳、黄也。

同治六年十一月初十日    于金陵    公元1867年

 

187、午刻阅苏诗七古,酌加圈批——余在京抄成十八家诗,阅今十有六年,虽长携行箧,不时温习,然未能校对错误,略加批识;其中有各家自注及必须有注而其意乃明者,亦宜补抄小注——兹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