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日记》选注 > 一、问学篇 > 内容阅读
同治七年(1868年)

188、是夜与纪泽论为学之道①,不可轻率评讥②古人;惟③堂上④乃可判堂下之曲直,惟仲尼乃可等⑤百世之王;惟学问远过古人,乃可评讥古人而等差⑥其高下。今之讲理学⑦者,动好评贬汉唐诸儒而等差之;讲汉学⑧者,又好评贬宋儒而等差之,皆狂妄不知自量之习。譬如文理不通之童生⑨而令衡阅乡试、会试之卷,所定甲乙岂有当哉?善学者,于古人之书,一一虚心涵泳而不妄加评骘⑩,斯可矣⑾。

同治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于金陵    公元1868年

注解:

①、为学之道:研究学问的原则、方法。

②、评讥:评论讥讽。

③、惟:只有。

④、堂上:旧指父母或官长。

⑤、等:衡量,评议。

⑥、等差衡量,评议,分出等级。

⑦、理学:亦称道学。宋代儒家哲学思想。汉儒治经侧重名扬训诂。宋儒则多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

⑧、汉学:亦称朴学,指汉儒考据训诂之学。在清代指专力于训诂、辨伪的的乾嘉学派,他们推崇汉儒朴实作风,反对宋儒空谈义理

⑨、童生:明清时代,尚未取得生员(即秀才)资格的读书人,称为童生。

⑩、评骘:骘zhi,评论。

⑾、斯可矣:斯,这就。这就可以说是善于学习了。

 

189余昔年抄古文,分“气势”、“识度”、“情韵”、“趣味”为四属;拟再抄古近体诗,亦分为四属,而别增一“机神”之属。机者,无心遇之,偶然触之。姚惜抱谓文王、周公“系易①”、“彖辞②”、“爻辞③”,其取象亦偶触于其机;假令易一日而为之,其机之所触少变,则其辞之取象亦少异矣;余尝叹为知言④。神者,人功与天机相凑泊,如卜筮⑤之有“繇辞⑥”,如左传诸史之有童谣,如佛书之有偈语⑦,其意在可解不可解之间。古人有所托讽,如阮嗣宗之类,或故作神语,以乱其辞。唐人如太白之豪,少陵之雄,龙标⑧之逸,昌谷⑨之奇,及元、白、张、王之乐府,亦往往多神到机到之语;即宋世名家之诗,亦皆人巧极而天工错,径路绝而风云通。盖必可与言机,可与用神,而后极诗之能事。余抄诗拟增此一种,与古文微有异同。

同治七年四月二十九日    于金陵    公元1868年

注解:

①系易:为《易》作系辞。“系”取系属之义。系辞是用以说明《易经》的基本意义、原理、功用、起源及筮法等。

②、彖tuan辞:亦称“彖传”,用于说明各卦基本概念。也叫卦辞。

③、爻yao辞:爻,组成八卦的长短横道,“—”为阳爻,“—”为阴爻。爻辞,说明周易六十四卦中各爻要义的文辞。

④、知言:有深刻见解的言论。

⑤、卜筮:古时占卜,用龟甲称卜,用著草称筮,合称占筮。

⑥、繇zhou辞:繇辞,占卜之辞。繇,同“籀”.卜兆的占辞。

⑦、偈语:偈ji,意为“颂“,即佛经中的唱词。

⑧、龙标:唐代诗人王昌龄,字少伯。晚节狂放,贬为龙标尉。

⑨、昌谷: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生于河南昌谷。

 

190、温诗经,将“兴、观、群、怨①”等分类选之,将汇抄,以便诵读。

同治七年六月二十六日    于金陵    公元1868年

注解:

①、兴、观、群、怨:《论语.阳货》“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指用比兴方法抒发感情;观,观风俗盛衰,考见政治得失;群,帮助读者沟通感情,提高修养;怨,批评执政者的过失。后人认为,兴、观、群、怨,的说法,总结了诗的所有内容。

 

191、二更后与纪泽一谈,嘱其看理学书,俾志气日趋于刚大,心思日入于沉思。

同治七年八月初二日    于金陵    公元1868年

注解:

①、俾:使,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