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河,古称绵蔓水,为滹沱河最大支流。一支系发源于山西省寿阳、盂县一带,经娘子关而来的绵河,另一支系发源于山西大寨东南的松溪河,过了昔阳以后叫甘陶河。两支河流在井陉县北横口相汇始称冶河。然后,在微水受金良河之水,到北防口纳小作河之水,还有威州九泉注入。冶河从源头高山深谷走出,逐步成为河床宽阔,卵石遍布,水流湍急,声闻数里,冬日不冰的常年有水河流。冶河长187公里,流域面积6400平方公里,在平山县城西北部入滹沱河。井陉、平山、获鹿等石家庄地区的渠道多在这条河和它的主流——滹沱河上的中游。
1957年10月,井陉县人民渠动工,总干渠从城关南边绵河大石桥底下引水,盘绕石太公路向下,流经仇家庄、东梁洼至庄旺石料厂,长3.5公里。 在石料厂分成东干渠和西干渠。在总干渠与西干渠相接处(石料厂)建水电站一座,装机容量500千瓦。
西干渠沿绵河左岸,流经山北、南张村、长岗、南固底、库隆峰、南陉、北防口等七个乡镇,到平山县侯家庄止,1966年竣工。
东干渠系原民主渠,动工时间还要早一些,自旺庄石料厂南接总干渠,沿绵河右岸,流经山北、南张村、长岗、微水、岩峰、上安、威州、庄子头、孙庄等九个乡镇。1966年1月,人民渠接长工程动工,渠水通到达平山县的里庄和获鹿县的王屋,1974年竣工。
这个渠系统称人民民主渠,俗称民主渠。总干渠和两条干渠全长217.8公里。支渠32条,长103.38公里;斗渠225条,长165.8公里。沿渠扬水站128座,各种建筑物6780座,灌溉面积10.8万多亩。涉及井、平、获三个县24个乡镇120个村。合计完成工程量437万立方米,用工950万个。工程造价136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01.8万元。
1979年12月15日至18日,行署水利局召开万亩以上灌区工作会议,评选源泉、磁右、槐南、南跃、民主、群众等六处灌区为先进灌区。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水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