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3月8日,以工程非常艰巨而闻名的绵右渠动工。总干渠从山西省娘子关下苇泽关东边的赵家岸接水。整个工程分为四期进行。
绵右渠从山西娘子关沿绵河右岸而下东入井陉县,经地都、南峪、张家洼等地,到乏驴岭好汉寨止,长10公里为主干渠。石家庄地区组织井陉、平山、获鹿三县出动1.5万名劳动力,平原16个县也派出强壮劳力给予无私支援大干210天,凿通山洞91个,跨越76条山沟,修建主干渠10公里。于1959年1月15日竣工通水,使5万多亩旱地和10个旱庄结束了干旱缺水的历史。是石家庄地区建国以后修建的第一条最大、最艰巨的引水工程。河北省副省长高树勋,石家庄地委第二书记粱双壁,石家庄市委书记处书记、市长马赋广参加通水典礼。1959年4月,在全省召开的灌区管理会议上,参观了绵右渠引水上山工程。河南红旗渠工程无不受到绵右渠的感染。
总干渠在乏驴岭的好汉寨分绵右、绵左两条干渠。左干渠以倒虹吸通过石太铁路和绵河,流经城关、高家庄、风山、横涧、贾庄、桃林坪、桃王庄至赵庄岭,全长60公里。1959年续建,1960年完成。
右干渠由隧洞穿过鸡架山,流经板桥、城关、于家、梅庄、南障城、南张村、长岗、南良都、西方岭、上安、威州、庄子头到联庄北白花止,长80.5公里。甘淘河以上部分于六十年代末全部完成。甘淘河以下部分七十年代完成。
为补充右干渠水源,另修引甘入绵渠,自耿庄乡南孤台西塔岩山下引水,盘绕甘淘河右岸,穿越大小50个山峰,横跨胡家滩、七狮沟、王莽沟三条大沟,流经南孤台、柿庄、南障城、七狮沟、北障城、于梅庄乡张家庄村西入绵右渠。渠长20.5公里,全部进行砌石防渗,可引水6.5立方米/秒。总工程量43.5万立方米,用工235万个。这项工程共凿山洞47个,长6.9公里;建渡槽10个,长300米。1976年2月27日完成通水,使17个旱庄受益,改善灌溉面积8.3万亩。
绵右灌区使井陉、获鹿、矿区、的32个乡镇193个村庄、9个企事业单位受益,有效灌溉面积16.6万亩。
在上安倒虹吸有雄伟的“银龙潜飞”跨石太铁路工程。
整个工程合计完成工程量1053万立方米,用工1635万个,工程造价450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68万元。这项工程对改变二县一区面貌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时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天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人定胜天"的宏愿变成现实,人民创造了历史,用自己的力量树立起一座座治水的丰碑。
1960年至1962年,由于天灾和外患,全国处于暂时困难时期,人们的口粮实行"低指标、瓜菜代",影响了一些建设事业的发展,可是水利建设并没有停顿。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水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