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5月9日,引岗渠最长的王常峪隧洞胜利贯通。6月,以打洞著称的车行民工营奉命前去霍北庄助战。霍北庄隧洞,打通它只用了九个月,浆砌却用了一年多时间。由于缺乏经验,打通时没有及时衬砌,片麻岩石质遇见空气就风化,所以整个隧洞,连续不断出现了大塌方,有的地方塌透了天。 车行营是一支不畏艰险,作风过硬的队伍。这个营的车行连更是英雄辈出,硬骨头排长李吉瑞就是这个连的一面永远不倒的旗帜。 在王常峪隧洞,车行连和辛庄连共同承担的11号井,塌方不断,险情横生。在异常恶劣的施工条件下,这两个连队团结协作,战胜艰险,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且,打出了志气,打出了风格,名扬常峪岭。 车行连的连长叫李志贵,他是共产党员,42岁,一个健壮的农民汉子,正是年富力强的好年华。车行连在李志贵的带领下,浩浩荡荡转战霍北庄隧洞工地,主动承担起支援城关公社抢战大塌方“通天洞”的艰巨任务。 城关公社的民工们久闻车行连的大名,对他们一直怀有敬慕之情。他们知道车行连才从炮火连天的王常峪隧洞撤下来,刚刚打完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恶仗。民工们经过旷日持久的连续作战,正需要休息。就说:“你们刚从王常峪隧洞的火线下来,还没喘一口气儿,就干点边沿活儿吧。这个‘通天洞’,还是由我们上,由我们补!” 连长李志贵闻听此言,不以为然。他说:“衬砌霍北庄隧洞是我们共同的任务,不能分你们我们!再说,我们到霍北庄是来参战的,不是来休息的。就说我李志贵吧,我来到引岗渠可是背着三百斤粮债的印痕来的,沉重啊,那能休息得起呢。你们知道吧,只有把引岗渠建成了,修好了,我才能卸下背了几十年的粮债重负啊!” 李志贵背着三百斤粮债上引岗,城关公社的民工们第一次听说。当他们倾听了李志贵带血带泪的述说后,后悔刚才言语欠妥,实在不该在不经意中,说出把他们当客人的话语,引出这么一个沉重的话题,触动了李志贵心中的伤疤。 头解放那年大旱,火爆爆的太阳,热燎燎的风,烤燎得大地直冒烟儿。几个月不见雨点,赤地千里,旷野里如同燃起熊熊的大火一般,干旱把人们的心也烧焦了。他们四处奔走,去寻觅那能够供人们喘息和生存的湿地和活命之水。 那一年,李志贵家寸草不捏,颗粒无收。一家人为了生存下去,只好四处去借粮。李志贵记得清楚,他家陆续借了人家一百斤玉米,一百斤高粱,一百斤谷子,总共三百斤,挺挺实实的三布袋粮食。这三布袋借来的活命粮,掺糠结水,加上野菜野草,糠糠菜菜,汤汤水水总算维持下来,挽救了一家人的性命。但是,三百斤粮债,却久久难以还清,给李志贵家带来了沉重的,道不尽,说不出的惆怅。 李志贵是个勤快的人。他勒紧腰带,起早贪晚,苦拉苦掖,拼命在田间劳作。春天,把多打一把粮食的希冀之网撒向田间,秋日里,拉上来的却是淌流着眼泪的空网!他年年都期盼着有一个好年景,把欠下的三石斤粮债还了。可万万没有想到,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年年都在干旱缺水的景况中度过,希望之梦,一次次被旱风吹灭。庄户人家的日子,蛤蟆打蚊子——供不上嘴儿。年年如此,家家如此,李志贵家当然也如此。如此家境,那还有粮食去还债呢?都沾亲带故的,债主们虽说没有登门硬逼他还债,但是,人家越是不催,李志贵越是坐立不安,心里越不是滋味,总有低人一头,矮人一膀的感觉。 解放后,日子好多了。后来,虽然也开了渠,可是,他们那里在下游,用水不自由。虽然那三百斤粮债不用还了,但蒙在他的心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 1969年,修建引岗渠的战鼓擂响了,李志贵第一个要求带领民工参战。他想引岗渠建成了,我心头的阴影,就彻底消失了,就能轻松轻松地生活了。听了李志贵的诉说,城关公社的同志们谁也没有说什么,工地上静悄悄地,那个年月,谁家里都有本难念的经。不一会儿,隧洞中的锹镐声,吱吱呀呀的小车声响成一片,人们在不言中,投入了紧张的战斗。 在二战霍北庄隧洞的战斗中,连长李志贵总是冲在第一线。惊天动地的大塌方过后,为了争取时间清场,为了抢时间衬砌,李志贵手持撬棍,登上高高的洞顶,挥动撬棍,排除洞顶、洞壁的活石头。在作业中,时有石头滚落下来,打掉了手中的撬棍,也常常因身体失衡从架上跌落下来,碰磕得浑身是伤。可他什么也不说,擦抹擦抹,又投入了战斗。 城关公社的民工们,见李志贵如此英勇,一个个深受感动,也忘却了自己,冲在抢险第一线,跑在清砟第一线,抢在拱券衬砌的第一线。 在惊心动魄的战斗中,李志贵不仅一次又一次站在十几米高的木架上撬石排险,还带领民工们创出了每班清场出砟185车的新记录! 连长李志贵从干渴的田野上走来,心头背负沉重粮债走来。他把引岗渠视作希望,当作彻底翻身的生命渠。只有把引岗渠建成了,才能圆他盼望已久的还债梦。 李志贵确实有一个金色的梦,他想,引岗渠修通了,绿野就会长出一座座金山,一片片银海。到那时,他李志贵今生今世也能挺起腰杆说句硬朗的话:“三百斤粮食算什么?还,加倍地还!送给你一座金山,送给你一片银海!” 心头背负着三百斤粮债来到引岗渠的李志贵,转战南北,奋战五载。他的那个长长的,金色的梦,随着引岗渠一步步地延伸,就要变为现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