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第十一章 情结引岗 > 内容阅读
一、老红军二战霍北庄

在引岗渠的第一洞——霍北庄隧洞,活跃着一个年近花甲,引人敬慕的老民工,他就是城关营一连的民工连长老红军吴占洲同志。

  吴占洲,原籍四川人,从小因家贫给地主放牛砍柴,日夜以牛为伴,为地主苦拉苦掖了多少年。一个小小的牛倌,吃尽了人间的苦,受尽了世间的罪,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何时才是个头呢?

  后来,吴占洲为了摆脱东家的魔爪,跳出火坑,星夜逃走。沿途讨饭,讨着走,走着讨,一直讨要到甘肃省。在陕甘宁边区,他看到一队又一队穿灰色军装,戴红星帽,身背大枪,唱歌行进的红军队伍时,挨饿受冻的他,如同见到了暖融融的太阳,心里一下豁亮了。吴占洲赶上红军队伍,坚定地说:“我要当红军!”

  1936年,吴占洲参加了红军。穷苦出身的他,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累,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里成长;他不知道什么是险,什么是难,英勇杀敌,进步很快。1939年,这个放牛娃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战争年代,吴占洲奋勇杀敌,就象他用手中的砍刀砍柴一样,用他手中的放牛鞭抽打牛群一样,就象面对狠毒的东家地主老财一样,奋勇杀敌,先后荣立特等功一次,大功三次。1958年,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吴占洲,因病退职,带领全家,来到获鹿县城关七街落户当了农民,投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970年,引岗渠上响起隆隆的开山炮声,吴占洲犹如战火纷飞的年代,听到前方传来的隆隆炮声一样,心急如焚,恨不得一步冲上前沿阵地,投入到战斗中去。

  吴占洲来到获鹿县十多年来,深知这里干旱缺水的现状。每当他看到天旱时,山区、半山区乡亲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日子,就想起自己沿途讨要一直到陕甘宁边区的流浪生活。吴占洲想到这些,心中就隐隐作疼。他想,获鹿县不解决水的问题实在是寸步难行啊。而现在,开山炮响了,引岗工程开工了,自己作为一名老红军、老党员能坐得住吗?终于有一天,吴占洲来到引岗工地,出任民工连连长。

  吴占洲来到霍北庄隧洞工地,被这里轰轰烈烈的战斗气氛吸引住了。他搁下铺盖卷儿就进了隧洞。民工们见老红军吴占洲来了,就说:“老吴啊,你这么一把年纪了,在战场上立过大功,是人民的功臣,还来这里干个啥呀!”老吴笑着说:“我是个老战士,对一个革命战士来说,哪里有战场,那里就应该有他的阵地。至于功劳什么的,那只能说明过去。现在,三县人民发誓要开通引岗渠,彻底改变‘老八成’,我不能袖手旁观!”

  在霍北庄隧洞工地,论年岁,数他大;论资格,数他老。但是,他总是以一个普通民工的姿态出现,从来没有摆过老革命的架子。吴占洲走到那里,干到那里,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就象在部队一样,总是冲在最前边,用一个老红军的情和爱铸造着引岗工程。

  开工初期,在隧洞的掘进中,吴占洲发现,每茬炮打60公分的炮眼,但炮响过后,却只能掘进30公分。这是为什么呢?他带着这个问题在施工现场调查研究,经和民工们反复探讨,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如果你打直眼,周围阻力大,向外推力就小,掘进就浅。吴占洲带领民工经过反复实验,创造出打斜眼,从适当的炮位点燃第一炮,然后在其周围依次点炮的方法,每茬炮掘进达到90公分。吴占洲创造的斜度打炮眼、依次点炮法,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施工团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隧洞掘进大大加快了。

  由于施工团施工经验不足,对霍北庄的山石比了解,打隧洞时没有衬砌。霍北庄隧洞打通以后,由于隧洞中岩石层结构特别,极易风化,一见风就会变成碎石沙土。随着隧洞中的岩石不断风化,塌方越来越严重,出现了80多米的塌方区。在16米的地段,形成了高32米,口径1300多平方米的“通天洞”。

  1971年4月,城关公社的民工,在书记耿志文同志的指挥下,再次披挂出征霍北庄,打了一场与大塌方搏斗的大决战。

  吴占洲不顾别人的劝阻,第二次来到霍北庄隧洞,参加了更危险更激烈的战斗。

  二战霍北庄,进行隧洞衬砌。在大塌方频繁发生的隧洞工地,就如在战场上一样,随时都有挂彩牺牲的危险。吴占洲心里明白,战斗越残酷,指挥员的责任就越大。因此,他总是站在排险、抢砌、拱券的最前沿,就象在战争年代打前哨一样。

  1972年初春的一天,他正在率领民工们排险衬砌。突然,轰咚一声巨响,塌方又发生了,洞顶落下一块石头挤住了他的肋骨。大石头的挤压,疼得他脸色发白,豆大的汗珠从他那布满沟渠的脸上滚落下来。同志们劝他退出施工现场,到安全的地方去休息。这时,吴占洲同志硬挺挺地站了起来。他心里明白,作为连长,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如果自己先从一线撤退下来,对战士们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对整个战斗将意味着什么。因此,他坚持不下火线,并且很平静地对大家说,没什么,没什么,我这不是很好吗?就这样,吴占洲坚持着,坚持着,又坚持了一个班,一直坚持了整整十二个小时才离开工地。

  吴占洲离开工地的时候,他的肋部早已肿起来,红红的一大片,火烧似的疼痛。团领导敦促他立即到医院去检查,经医生诊断,两条肋骨折断。断了两条肋骨的他,竟然不声不响地在抢险的第一线整整坚持战斗了十二个小时,这就是老党员、老红军吴占洲,这就是引岗人的风骨!

  当城关公社的民工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热乎乎的,感动得一个个直掉眼泪。为了修建引岗渠,人民的功臣老红军尚能如此,我们这些后来人又该怎么干呢?

  老红军吴占洲,激情燃烧着自己,也感染着别人。引岗渠在千万个像吴占洲这样的人所燃烧的激情推动下,一步一步地向前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