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岗渠的修建,不仅改变了三县干旱缺水的面貌,实现引来一渠水,换来万担粮的最初目标,而且通过这场鏖战,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
![]() 平原的丰收景象
![]() ![]() 引岗渠通水受益以后,缑增福同志头脑清醒,没有被胜利的歌声陶醉。1975年7月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缑增福同志亲自带领获鹿县委领导杜英杰、李兴等全体常委,以及办公室、宣传部的同志到河南林县参观红旗渠,让人们知道天外有天。
林县在“三年困难时期”,没有苦熬苦等,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动工修建红旗渠,难能可贵。他们不仅修了渠而且浆砌的也很好,还有那么多的小水库、水电站,土地平整的也很好,黄山绿化面积也很大。
林县的同志说得好:“修渠先考虑节水,那么长的渠线,不浆砌浪费水呀!土地不平整,浇水效果不好呀!植树造林能改变气候,人工、飞播双管齐下,开展大面植树造林。杨贵同志,在修了红旗渠以后没有松劲,还在领导人们继续前进。
![]() 获鹿县委林县参观
![]() 林县参观
![]() 林县参观
![]() 林县参观
林县参观不虚此行,常委们不仅为林县的红旗渠工程折服,也都为林县人民的继续革命精神折服了,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把修引岗渠锻炼出来的引岗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1、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向深度广度进军
引岗渠通水前后,获鹿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以浆砌渠道、平整土地、打井、修小水库等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高潮。
人们说,修了引岗渠,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敢干。过去需要由县组织才能干成的工程,现在公社和大队都能干成了。人们每当修建一个工程时,总是非常乐观地说:“这算得什么工程,引岗渠都修成了,这点工程算得了什么。”经过几年努力,打机井、大口井2600多眼,山区丘陵修建了水库、塘坝100多座,扬水站点540多处,挖旱井、水窖、蓄水池1000多个。初步形成了一个“以渠济库,以库济井,能排能灌的农田水利网。”全县灌溉面积扩大到35.6万亩。在大搞治水的同时,全县又紧紧抓住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在改土上下工夫。秋季摆战场,冬春大会战,大平大整土地13万亩,使全县稳产、高产农田达到30多万亩。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全县基本实现了天旱地不旱,旱涝保丰收。
获鹿县梁庄公社是一个山区小公社,全公社五个大队,仅700多户,1000多个劳动力,抵不住一个大村子。他们的土地都是岗坡旱地,地下水严重不足,粮食产量一直很低,人民生活十分困难。他们那里有一股山泉长流不断,还有两山夹一沟的有利地形,流域面积也不小,植被很好,淤积量小,是修建水库的好地方。从前,曾几次勘察设计,想修这个既可蓄泉水,又可拦洪水的水库。但是,几次都认为工程大,用工多,而不敢干。他们参加了引岗渠的修建以后,使人们解放了思想,得到了锻炼。当时这个公社的书记是王秀芝,她虽然是一个年轻的个女同志,但事业心很强,又能吃苦,她经常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人们说:“有大寨人做榜样,有引岗渠壮胆,还怕什么?现在这个水库一定要修。”
![]() ![]() ![]() ![]() ![]() 1973年5月,水库动工了,梁庄人民经过一年的奋斗,全长136米的石砌水库重力坝修了8米多高,开始蓄水受益了。又经过一年的施工,21米高的水库大坝全部浆砌竣工,一座蓄水135万立方米的水库,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鹿泉大地,灌溉土地2000多亩,还可以提供养鱼水面230多亩。因为这里有水,随着石家庄的扩大,这里成为投资热土。引岗渠沿线,靠引岗渠输水或兼有拦洪作用的小水库,就有29座。
2、护坡衬砌建设高标准渠道
引岗渠通水受益以后,1975年1月,获鹿县成立回舍分团,在引岗渠不放水的时候,进行引岗渠西线加固维修工程。车行、永壁、马山、大河等公社参加了这项工程的施工。严格要求,精心施工,保畅通、除隐患,经过半年时间,把西线工程全部整修了一遍。
1975年7月3日,县委在林县参观时决定将县境内所有干渠、支渠完善配套和进行防渗处理,并尽量达到渠、路、树配套,划方经营。
1975年8月10日,引岗渠全部衬砌的战斗打响,10月6日,为加强引岗渠衬砌工作的领导,由县委副书记、县革委副主任周迎勤同志挂帅,抽调干部组建了6个分团,开展引岗渠衬砌突击战。
秋末冬初,获鹿县三万多人投入引岗渠防渗。境内56公里明渠人山人海,整个工地一派热气腾腾的场面。
各公社、大队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努力完成任务。在当时条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各大队主动自带工具、车辆、机械,自烧石灰,自制炸药,自带粮款,投入引岗渠的衬砌施工中。
在衬砌工作中,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强求一样。在有条件的地方采用料石行砌31公里,在一般的地方采用块石行砌11公里,在没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片石花砌14公里。明渠由梯形断面改为矩形断面,深挖明渠改为拱圈,这样比原来少占地688亩,为造地还田开辟了一条途径。获鹿县承担的64公里明渠的衬砌任务(包括冶河渡槽至获鹿界8公里),1976年4月15日前全部竣工了。
3、第二水源——南跃渠扩建
岗南水库是国家大型工程,从水库引水,虽然不像现在这样昂贵,但是要拿钱的。冶河,虽然在灌溉季节不能为获鹿、元氏提供充沛的水源,但是到了冬天没人浇地的时候,还是有水的,从河里引水不用拿钱,老百姓农业灌溉成本很低。为了给引岗渠增加第二水源,1975年11月12日,地区根据人们的要求,下了达扩建南跃渠上段十公里的施工任务。在非灌溉季节,利用南跃渠将冶河之水引入引岗渠高线,输入引岗渠沿线的诸多水库,特别是元氏县的八一水库和获鹿县的韩家园水库,完成这项工程,整个引岗工程就全面配套了。
获鹿县积极参加了这项工程的修建,总指挥由县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阎长海同志担任,成员有黄珊、靳同保后来又调去贡承顺等同志,革委会副主任杜中华同志负责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和物资支援。获鹿县承担了两项最艰巨的任务,一是扩建渠首总长396米的石洞,新开264米的洛阳土洞并且加以衬砌,这项工程交给了在引岗的“打洞专家”寺家庄公社;二是重新修建735米长的小作河渡槽,这项工程交给了在温塘河、冶河修渡槽出了名的永壁公社和大河公社。
元氏承担的任务是南跃渠扩建工程的所有明渠宽开,总负责人革委副主任李著堂,其他还有组织部长许庆元、交通局副局长张世芳和水利局副局长曹梦洲等同志,党委成员有负责后勤的冯计增,负责办公室工作的王林晓和负责政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