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附录
  •  

    1、早期参加中国革命的--曾宪植

    曾宪植,曾国藩之四弟曾国荃之玄孙女,宣统二年(1910)一月二十八日生于长沙。其父曾昭和(曾宪植系其次女),湖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曾任湖北夏口地方法院推事。其母李氏,出生于书香门第。曾宪植自幼受庭训,6岁(1915)入长沙古稻田附小读书。7年后(1923)考入古稻田师范学校。该校校长徐特立,曾宪植受其革命思想的熏陶,为曾家第一个背叛封建剥削阶级家庭,走上革命道路的女性。民国十六年(1927)春,全国工农运动掀起高潮。是年正月初九日,曾宪植之叔昭六之子宪松满5岁生日,家中的人都去吃酒,他与同乡颜珍、易国华等搭火车出走,考入中共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女生队学习。在校期间,她勇敢地参加北伐战争,攻打杨森、夏斗寅军阀及土豪劣绅,成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第一批女兵。不久,担任军官教导团准尉文书。是年“4.12”蒋介石叛变革命,血腥镇压革命势力。“7.15”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惨遭杀害。此时,曾宪植随军官教导团南下,向广州进发,参加了叶剑英、张太雷等领导的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入香港,在廖承志的领导下从事海外华侨联络工作。民国十七年(1928)春,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关头,她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时年19岁,是大界曾氏第一个共产党员。

    民国十七年(1928)夏,曾宪植受党的派遣,从香港转往上海地下党的留守机关,并就读于华南大学。翌年五月因参加反对国民党政府的示威游行和张贴标语的活动,被捕入狱。她革命立场坚定,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经党的地下组织营救出狱后,留学日本,适逢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留学生进行大检举,她再次被捕入狱,因查无实据,作无罪释放。民国二十年(1931)返国后,暂留香港待命。

    民国二十六年(1937)六月一日,她母亲去世。其时,正值中国工农红军攻打长沙,叶剑英与李克农来湘,曾宪植安葬母亲以后,把家眷安排回老家荷叶,自己随叶剑英与李克农往武汉去了。曾宪植抵武汉后,先在《新华日报》社工作,后去云南,与叶剑英结婚(叶剑英长曾宪植13岁)。民国二十七年(1938)八月,在云南生下叶选宁(一说在香港所生)。翌年春,她将8个月的叶选宁改姓曾庆馨送回荷叶老家,自己则随叶剑英转往广西,在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担任交通联络工作。民国三十年(1941)春,叶剑英奉命任中共中央军委参谋长,曾宪植随赴延安,进入马列学院中央党校第二分部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在中共中央敌工部工作。民国三十四年(1945)十二月,叶剑英参加中央出席政协会议代表团赴重庆,并协助周恩来与国民党代表就停止军事冲突等问题进行会谈。曾宪植随中央代表团到重庆,做邓颖超的秘书。同时,担任中共南京局妇女组组长,从事党的妇女统战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六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掀起内战,她随中共代表团撤回延安。翌年3月,随中央机关转移到晋察冀根据地,深入农村,投入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8年冬,曾宪植在西柏坡参加了中共中央妇女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于次年3月在北平召开全国妇女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全国妇女联合会。她受命担任筹备委员会副秘书长,率领一批妇女干部先期入北平打前站。1949年3月24日至4月3日全国妇女大会胜利召开。中共中央先后任命她为全国妇联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中央直属机关党委委员。1966年夏“文化革命”开始,作为曾氏后裔的曾宪植遭到林彪、康生的迫害,她忍受极大的委屈和痛苦,进行了坚决的抵制。粉碎“四人帮”后才得以平反恢复名誉。1978年9月,在第四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上她被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并重新担任党组副书记,直至1982年退居二线。她还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曾宪植从封建官宦世家的千金小姐,成为早期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参加革命。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忠心耿耿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奉献给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她的高风亮节赢得了党内外上上下下的崇敬与爱戴。1989年10月11日病逝后,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都送了花圈。送挽联者甚多。最能表达党和人民对她的敬意和怀念之情的是这二幅:

    为党想,为人想,把荣誉推出去,将责任揽过来,
    斥骂赞许不顾,志比泰山,胸若沧海;
    不计得,不计失,是真理拼命干,有意见当面提,
    上下亲疏弗论,情同白玉,气贯长虹。

    正直无私真本色;
    廉洁奉公是楷模。

    注:叶剑英后来与曾宪植离异。


    2、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楷

    曾宪楷,曾国藩之三弟曾国荃之玄孙女,曾昭和之长女。曾宪植之姐。湖南大学文科学士,私立燕京大学文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终身未婚。1985年在北京病逝


    3、农业部办公厅主任--曾宪朴

    曾宪朴,曾氏第74派,曾国藩之三弟曾国荃之玄孙,曾昭和之长子。国立中央大学农科学士,英国伦敦大学理科硕士。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办公厅主任。1908年生,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8年在北京病逝。


    4、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宪柱

    曾宪桎,曾国藩之三弟曾国荃之玄孙,曾昭和之次子,湖南私立明德学校高中部毕业,华西大学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19年生,1987年在北京病逝。

    5、誉满海外的国画家--曾厚熙

    曾厚熙,曾氏第74派,派名宪杰。曾国藩之三弟曾国荃之玄孙。民国五年(1916)十月三日生于湖南长沙。

    曾厚熙幼受庭训,由其父授《曾国藩家书》。他对曾国藩谕曾纪泽学画的家教很感兴趣,一边读诗文,一边作画。还是孩提的时候,他就常把所观察到的人物形象及动物轮廓画在墙上、地上,很得人喜爱。7岁(1922)入乡塾,后读新书。湖南私立雅礼中学高中毕业后,考入湖北华中大学,毕业后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云南分校。毕业后,则以作画为业养家糊口。
    抗日战争时期,曾厚熙的作画艺术有了长足的进展。他曾受曾宝荪、曾约农的影响,以书画作武器,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同时他在长沙举办个人画展,将书画作品的销售款,捐赠给流亡学生,解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经济困难,在社会各界获得好评。

    新中国诞生前夕,曾厚熙定居香港,在那里以作画为生。建国初,曾宝荪、曾约农等往台,他留居香港,继续作画。他先后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印尼等地举办画展,其规模质量都是上乘,在港澳及海外侨胞中影响很大。不久,他被聘为华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并兼任美术教授。1953年,他应中非、马达加斯加的邀请,参加在此举办的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的书画展览。当代画家认为,曾厚熙的画“笔调谙练,构思较深,有爱国思想”,因此,曾名冠一时。

    1954年,曾厚熙应于右任、张大千之邀,赴台湾参加由台湾博物院举办的画展。他的参展作品有一幅画面宏伟的夜宴图,悬挂在台湾国宾馆,获得人们交口称赞,认为是一幅体现国画艺术的代表作。不久,他与张大千一道应邀到巴西、法国举办专题画展,在西方世界产生了轰动。

    1955年,曾厚熙正在泰国、新加坡、越南、菲律宾举办巡回画展,泰国张仙如居士请他在怡保霹雳洞石壁上绘画高达2.8丈的韦驮神像,所画护法天神仗剑挺立,端庄肃穆。自此以后,洞中香火通明,成了东南亚的佛教圣地。

    由于曾厚熙的国画出名,60年代初,被联合国聘为文教委员。以后,他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举办画展,其足迹遍及欧、亚、美、非大洋州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伊朗、约旦、法国还书赠荣誉称号,中华学术院颁发了哲士学衔,其拔萃画艺,不愧为曾氏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