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家书》选注 > 五、齐家篇 > 内容阅读
镇压太平军前期

0141  谕纪泽(安徽太湖县)

提示:曾国藩咸丰二年(1852)六月被任命为江西正考官,行至安徽太湖县小池驿,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即给在京城的儿子纪泽写信,让在京城的家眷全部回湖南老家,还详细嘱咐离京时应办好的各项事宜。

七月二十五日丑正二刻,余行抵安徽太湖县之小池驿,惨闻吾母大故……兹念京寓眷口尚多,还家甚难。特寄信到京料理一切,开列于后:

一、我出京时将一切家事面托毛寄云年伯[1],均蒙慨许[2]。此时遭此大变,尔往叩求寄云年伯筹划一切,必能俯[3]允。现在京寓并无银钱,分毫无出,不得不开吊收赙仪[4],以作家眷回南之路费……。

一、开吊散讣不可太滥,除同年、同乡、门生外,惟门薄[5]上有来往者散之,此外不可散一分。其单请庞省三先生定。此系无途费,不得已而为之不可滥也;即不滥,我已愧恨极矣!

一、外间亲友,不能不讣告寄信,然尤不可滥……

一、我本思在江西归家,凡本家亲友皆以银钱赠送,今既毫无可赠矣。尔母归来,须略备接仪[6],但须轻巧不累赘者,如毡帽、挽袖之类,亦不可多费钱。捞沙膏、 眼药之属亦宜带些,高丽参带半斤。
……

以上十七条细心看明照办,并请袁姻伯[7]、庞先生、毛寄云年伯、黎樾乔老伯、 黄恕皆老伯、王静庵年伯、袁午桥年伯同看,不可送出外去看。
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夜

注[1]、年伯:科举时代同年登科的关系,同年、年兄、年谊。儿子称其为年伯。
[2]、均蒙慨许:都承蒙慷慨允许。
[3]、俯:低头。
[4]、赙(fu)仪: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的礼节。
[5]、惟:只是。门薄:来客登记薄。
[6]、接仪:意为见面礼。
[7]、姻伯:由婚姻结成的、比较间接的亲戚关系,如称弟兄的岳父、姐妹的公公为姻伯。


0151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长沙军营)

提示:咸丰二年十二月十三日申刻,湖南巡抚派人送到了咨文,咨文说十一月二十九日朝廷寄来谕旨,命令曾国藩在本省帮助办理训练乡民、搜查土匪等事务。曾国藩即于十二月十七日由家起行二十一日到省城赴任。

曾国藩在长沙给弟弟们写信,要诸弟要求子侄半耕半读,不得有半点官气,不得浪荡放纵。

吾家子侄半耕半读,以守先人之旧,慎无存半点官气。不许坐轿,不许唤人取水添茶等事。其拾柴收粪等事须一 一为之;插田莳[1]禾等事,亦时时学之。庶[2]渐渐务本而不习于淫佚[3]矣。至要至要,千嘱万嘱。
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注[1]、莳(shi):移栽。
[2]、庶:副词,表示可能或希望。
[3]、淫佚:过分的安逸。


0157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长沙军营)

提示:教导弟弟们不论是珍贵之物,还是平常的东西,都应该整理的有条有理。要珍惜一切东西,要有勤俭人家的气象。

我兄弟五人,无一人肯整齐好收拾者,亦不是勤俭人家气象。以后宜收拾完整,可珍之物固应爱惜,即寻常器件亦当汇集品分[1],有条有理。竹头木屑皆为有用,则随处皆取携不穷也[2]。
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二更

注[1]、品分:按品种类别分放。
[2]、取携不穷也:取用不完的。


0159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长沙军营)

提示:要求晚辈勤于读书,不养成懒散的作风,认为家运勤则兴,懒则败。

儿侄辈总须教之读书,凡事当有收拾。宜令勤慎,无作欠伸[1]懒漫样子,至要至要。 吾兄弟中惟澄弟较勤,吾近日亦勉为勤敬[2]。即令世运艰屯[3],而一家之中勤则兴,懒则败,一定之理。愿吾弟及吾儿侄等听之省(xing)之。
咸丰四年六月初二日

注[1]、欠伸:打呵欠伸懒腰。
[2]、吾近日亦勉为勤敬:我不过近日才勉强做到勤劳恭敬。亦:不过。
[3]、世运:当时的命运。艰屯:艰难。


0163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长沙军营)

提示:嘱咐他们用勤敬二字教导晚辈,不论是治世乱世,勤敬能兴家,惰慢就败家。

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1],凡[2]一家之中, 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至切至切。余[3]深悔往日未能实行此二字也,千万叮嘱。澄弟向来本勤,但不敬耳[4]。阅历之后[5],应知此二字之不可须臾[6]离也。
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早

注[1]、治世乱世:太平盛世和战乱时期。
[2]、凡:凡是。
[3]:余:我。
[4]、耳:语气词,表示肯定。
[5]、阅历之后:意为有了阅历之后。
[6]、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0166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湖南岳州军营)

提示:反复强调教导晚辈以勤敬二字为守则。

家中兄弟子侄总宜以勤敬二字为法[1]。一家能勤能敬,虽乱世亦有兴望气象;一身能勤能敬,虽愚人亦有贤智风味。吾生平于此二字少工夫,今谆谆以训吾昆弟[2]子侄,,务宜刻刻遵守。至要至要。
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一日夜三更

注[1]、法:规范;守则。
[2]、吾:我。昆弟:兄弟。


0173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提示:曾国藩在从牌洲前往京口军营视察的船上给弟弟们写信,教导子侄勤俭,弟弟们要作出榜样。


兄弟姒娣[1]总不可有半点不和之气。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除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注[1]、姒si:古代兄弟之妻年长者,娣:古代兄弟之妻年幼者。指妯娌。


0174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武汉)

提示:曾国藩的湘军发展壮大,率军出省作战,连打几次胜仗并收复武汉,皇上谕旨他得赏三品顶戴又命其暂时兼任湖北巡抚。曾国藩写信教导诸弟要教育子侄守勤敬二字,不要因为有人当官就生活上安逸,作风上放纵。

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1],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注[1]、流于:变的。佚:安逸;放纵。


0189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湖北南康军营)

提示:说自己当官多年,不能不以国家之忧为忧,你们不要管这些事。反复教导弟弟们要教育子侄勤俭,勤俭能除去一切弊病,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余食禄[1]已久,不能不以国家之忧为忧。诸弟则尽可理乱[2]不闻也。 子侄辈总宜教之以勤,勤则百弊皆除,望贤弟留心。
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

注[1]、余:我。食禄:食用俸禄,意为当官。
[2]、理乱:安定与动乱。理即治理,意为安定。乱即动乱。


0192  禀父亲叔父(湖北南康军营)

提示:曾国藩二十六日接旨补兵部右侍郎缺,第二天给父亲和叔父写信,要求父亲叔父,教育孙辈要以能吃苦耐劳是第一大事。特别指出当官的人家不要贪图财物,这样可以使子弟考虑,一日不干活就没有饭吃,也学习到父辈的廉洁风尚。

甲三、甲五[1]等兄弟,总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又不可过于安逸偷惰。如由新宅至老宅,必宜常常走路,不可坐轿骑马。又常常登山,亦可以练习筋骸。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2],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患,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3]所以自立矣。
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早

注[1]、甲三、甲五:指纪泽、纪鸿。
[2]、恃:依靠;依赖。
[3]、谋:图谋即考虑(事情)。


0194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湖北南康军营)

提示:嘱咐诸弟,隐居山林,勤俭耕读,侍亲教子为己任。不要干涉军政事务。

诸弟则当伏处山林[1],勤俭耕读,奉亲教子。切不宜干涉军政,恐无益于世,徒损于家[2]。至嘱至嘱。
咸丰五年十月十四日

注[1]、伏处山林:意为隐居在家里。伏处:藏匿居住。
[2]、徒损于家:白白地给家里造成损失。徒:白白地。


0197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湖北南康船上)

提示:长夫们多次提到,澄弟为我个人在衡阳五马冲买了一处田产。我出来做官二十年,官位达到二品;妻子儿子都得到封赏;而且在外率领军队,还小有名气。现在父亲和叔父还没有分家,两代兄弟欢聚一堂,我没有购置私人田产的道理。过去祖父在世时常常讥笑别人家私下积蓄银钱是将要衰败的征兆,一定要处理掉这些田产,只要不是我的私财,也不是父亲的私财,我的心神就稍微安宁一些,内心就稍微舒畅一些。

闻屡次长夫言及我家去年在衡阳五马冲买田一所,系国藩私分等语。 并云系澄侯弟玉成[1]其事。国藩出仕二十年,官至二品,封妻荫子[2],且督师于外[3],薄有时名[4]。今父亲与叔父尚未分开,两世兄弟怡怡一堂[5],国藩无自置私田之理……昔祖父在时,每讥人家好积私财者为将败之征……但使不为我私分之田,并不为父亲私分之田,则我之神魂为之少安[6]、心志为之少畅。
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日夜

注[1]、玉成:敬词,成全的意思。
[2]、封妻荫子:旧时功臣的妻子得到封号,子孙世袭官职。
[3]、且督师于外:而且率领部队在外。督:统帅诸军的将领。师:军队。
[4]、薄有时名:意为小有名气。
[5]、怡怡一堂:在一起愉快相处。怡:和悦;愉快。
[6]、为之少安:为此事稍微安稳。之,此(指买地)。


0199  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湖北南康军营)

提示:谈到纪泽媳妇刚来我家,要教她勤俭。要学习纺线织布和缝纫,

上一篇:镇压太平军中期
下一篇:在京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