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家书》选注 > 四、治军篇 > 内容阅读
三.3.湘军决胜阶段.同治元年下半年

0795  致沅弟季弟(安庆军营)

 

  提示:指出两种不同的带兵方法,自己实行的是前种带兵方法,加强训练,打了败仗从内部找原因,对部下反复教育。

 

  凡善将[1]兵者,日日申诫将领,训练士卒。遇有战阵小挫,则于其将领责之戒之,甚者或杀之,或且泣且教,终日絮聒[2]不休,正所以爱其部曲[3],保其本营之门面声名也。不善将兵者,不责本营之将弁[4],而妒他军之胜己,不求部下之自强,而但恭惟上司,应酬朋辈,以要求名誉,则计更左矣[5]。余对两弟絮聒不休,亦犹对将领且责且戒,且泣且教也。良田美宅,来人指摘[6],弟当三思。不可自是[7]。吾位固高,弟位亦实不卑,吾名固大,弟名亦实不小,而犹沾沾培坟墓以永富贵[8],谋田庐以贻子孙[9],岂非过计哉[10]?

同治元年七月初一日

 

注[1]、将:带领。

 [2]、絮聒(guo):絮絮叨叨,使人厌烦。此是谦辞。

 [3]、部曲:部下。曲:局部。

 [4]、将弁:将官。

 [5]、则计更左矣:这种思想就更不对了。

 [6]、指摘:指出缺点,加于批评。

 [7]、自是:自以为是。

 [8]、而犹沾沾培坟墓以永富贵:而且还以为修建坟墓可以保证永世富贵。

 [9]、谋田庐以贻子孙:谋取田地房屋遗留给子孙。

 [10]、岂非过计哉:岂不是谋划的过多吗?

 

 

0801  致沅弟季弟(安庆军营)

 

  提示:分析当时双方人民的思想,认为金陵有可能克复,但是古来成大功大名的除唐朝汾阳王郭子仪外,都是经过很多风波灾难,我们都应当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畏惧心理,以期免于大的过错。

 

  观民心之思治,贼情之涣散,金陵似有可克之机。然古来成大功大名者,除千载一郭汾阳[1]外,恒[2]有多少风波,多少灾难,谈何容易!愿与吾弟兢兢业业,各怀临深履薄之惧[3],以冀免于大戾[4]。

同治元年七月二十八日

 

注[1]、一郭汾阳:一个汾阳王郭子仪。

 [2]、恒:常常。

 [3]、临深履薄之惧:临深渊、履薄冰这样的恐惧心情。

 [4]、以冀免于大戾:来希望免于犯大的过错。

 

 

0807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身居绝地,只有死里求生一个办法,切不可一心只是盼望多隆阿来援,致使将士们开始因为盼援军而松懈,后因为失望而泄气。

 

  身居绝地,只有死中求生之法,切不可专盼多[1]军,致将卒始因求助而懈弛,后因失望而气馁也。

同治元年闰八月十六日

 

注[1]、多:即多隆阿。

 

 

0809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指出季洪驻扎的地段非常重要,事关全军粮食供应,他的新兵不可靠,要想法撤换。

 

  季弟各营所守一段,乃弟之粮路所关。其营皆新集之卒,未历战阵,未经风波,恐大股贼甫至[1],而各营望风先溃。粮路一失,弟所统各营,亦有不能不退之势,则大局立坏。

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一日

 

注[1]、甫至:刚刚到。

 

 

0816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举去年左宗棠和太平军侍王李世贤作战的战例。并告诉他如用这样的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去年伪侍王[1]在乐平,欺左军不能战,猛围猛攻,业三日矣,左帅暗与各营约定,待贼疲乏散漫之时,猛然出队力战,侍贼是夜即遁[2]。不知弟处可用此法否。如用此法,总须善于相机[3]:第一要看贼散布在我营外最近之处,第二要看贼疲乏思归之时,第三要辨得贼之强枝安在[4],弱枝安在,乃可交手。

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

 

注[1]、侍王:指太平天国将领李世贤。

 [2]、遁:逃。

 [3]、相机:审察机会。

 [4]、安在:在哪里。安:疑问代词“哪里”。

 

 

0820  致沅弟季弟(安庆军营)

 

  提示:讲用兵打仗最讲究气势,对军队的使用,常留有余地,以便保护锐气。

 

  凡用兵最重气势[1]二字,此次弟以二万人驻于该处,太不得势。兵勇之力,须常留其有余[2],乃能养其锐气。缩地约守[3],亦所以蓄气也。

同治元年九月初九日

 

注[1]、气势:军队的士气。 [2]、留其有余:留有余地。

 [3]、缩地约守:缩小地盘,减少防守。

 

 

0822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特别指出能不能打仗,主要在人而不在武器。

 

  所需洋枪洋药铜帽等,即日当专长龙船解去。然制胜之道,实在人而不在器。鲍春霆并无洋枪洋药,然屡当大敌……弟若专从此等处用心,则风气所趋,恐部下将士,人人有务外取巧[1]之习,无反己守拙之道[2]……不可不深思,不可不猛省。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然则将士之真善战者,岂[3]必力争洋枪洋药乎[4]?

同治元年九月十一日

 

注[1]、务外取巧:作表面文章,投机取巧。

 [2]、无反己守拙之道:没有从自己方面反省去务实的道理。

 [3]、岂:副词,表示反问。

 [4]、乎: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问。

 

 

0826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提到秋末可能雨多,会造成前方诸多不利,催促早些缩营并营,以便防守。

 

  天久不雨,秋末恐有久雨泥泞,此理势之必然者[1]。吾意欲弟早早缩营,气敛局紧,常留有余[2],以与贼相持,一则恐雨后墙坍,处处不能照顾;二则王、程到后,抽队出战,亦须留队守垒,愈短愈紧,则愈易守也。

同治元年九月十二日

 

注[1]、此理势之必然者:这是必然趋向的规律。理:规律。势:趋势。之:代词,的;者。

 [2]、气敛局紧,常留有余:收紧防线提高士气,使军队有余力。气:人的精神状态。敛:聚集。局紧:收紧。

 

 

0824  致沅弟季弟(安庆军营)

 

  提示:凡是危急关头,只有自己这方面能靠得住,依靠别人的办法,都不可靠。依靠他防守,恐怕到危急时候先乱起来,依靠他出击作战,恐怕他进攻的猛,退却的也快。

 

  凡危急之时,只有在己[1]者靠得住。其在人[2]者,皆不可靠。恃[3]之以守,恐其临危而先乱;恃之以战,恐其猛进而骤退。

同治元年九月十三日

注[1]、己:自己。 [2]、人:别人。 [3]:恃:依靠。

 

 

0827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去年左宗棠乐平之战的经验可以参考,但不要生搬硬套,跟强大的敌寇作战,总须避开他的锐气,当他松懈麻痹想退回的时候打击他,才是高明的办法。

 

  去年三月十四日左季[1]帅在乐平之战,全在善于蓄势审机[2]。兹将渠[3]原信寄弟一阅。兵无常法,弟不可泥[4]左之法以为法,拘[5]左之机以为机,然亦可资参采[6]。大约与巨寇战,总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7],乃为善尔[8]。

同治元年九月十五日

 

注[1]、左季:即左宗棠。

 [2]、蓄势:等待形势。审机:审察机会。

 [3]、渠:他。

 [4]、泥:拘泥。

 [5]、拘:拘泥。

 [6]、然亦可资参采:不过也可以参考采纳可行的东西。然:不过。亦:也。资:凭借。参采:参考采纳。

 [7]、惰归:意为不想战而想返回。

 [8]、乃为善尔:这才是上策.乃:这才。为:是。善:好的。意为上策。尔:语气词表示肯定。

 

 

0830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忠王改变先打鲍春霆而先打你,必然有人献计说鲍春霆的军队坚强难打。你的军队不要出濠打仗,否则正中他的计策,坚守不出最为稳妥。

  伪忠王[1]之初计,本以全力先攻鲍军,不知何以变计,改而先攻弟军,必有献策者言鲍军坚而弟军瑕[2]也。看来一半月内,该逆必不干休,必再多方猛扑。弟军若出濠打仗,恐正中贼之计,贼所求之而不得者。似以坚守不出为最妥,不必出而撄[3]贼凶锋。

同治元年九月十九日

 

注[1]、忠王:即李秀成

 [2]、瑕:玉上的斑点。此为有缺点或次一点。[3]、撄:碰。

 

 

0832  致沅弟(安庆军营)

 

  提示:部署今后一二年的作战计划以追为退,互为声援。

 

  如忠、侍[1]等酋解围而去,弟当趁势退兵,以伤病羸[2]弱者循江滨退至金柱关,选精锐者整队追贼。追至大官圩、小丹阳一带,与鲍军互为声援。待新募之卒到后,认真整练,再行进兵。弟由高淳、东坝、溧阳以进宜兴,鲍由建平、广德以进长兴。两路排进,相去常在百里内外。水师棋布于丹阳、石臼、南漪等湖,与陆军相去常在数十里内,旌旗相望。弟以金柱为后路根本,鲍以芜湖为后路根本,处处联络,庶无全局瓦裂之患[3]。宜兴、长兴两城皆在太湖西岸,陆军到此休息整顿,待李朝斌水师办成,驶入太湖后,陆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