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生于湖南省湘乡县城南一百二十里之白杨坪村(今属双峰县),乳名宽一。即一八一一年。
嘉庆二十一年开始在家塾读书,即一八一六年。
嘉庆二十五年从其父曾麟书读书,即一八二零年。
嘉庆二十五年五月曾国潢生,字澄侯,称老四。
道光二年五月曾国华生,字温南,称老六,即公元一八二二年。
道光四年八月曾国荃生,字沅南,又字子植,称老九。即一八二四年。
道光八年九月曾国葆生,又名贞干,字季洪,又字事恒。即一八二八年。
道光十年九月肄业于衡阳唐氏家塾。是年取名子城,字居武。即一八三零年。
道光十一年十一月肄业于湘乡涟滨书院。是年改号涤生。即一八三一年。
道光十三年考取秀才入县学。即一八三三年。
道光十四年是年秋疑业于岳麓书院,考取湖南乡试举人。即一八三四年。
道光十五年进京会试,会考落第,留京师读书。即一八三五年。
道光十六年恩科会试再次名落孙山,出都返回湖南。即一八三六年。
道光十八年会试取中第三十八名贡士,正总裁为大学士穆彰阿,二人遂有师生之谊。又嫌其名太俗,令其改名国藩。殿试取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二名,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庶常馆深造。即一八三八年。
道光十九年由湘乡起程赴京应散馆考试。是年长子曾纪泽生。即一八三九年。
道光二十年四月十七日庶吉士散馆,取二等第十九名留馆,授翰林院检讨。即一八四零年。
五月英国侵略军进攻广东,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一八四零年)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开始阅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朱子全集》,并向京师著名理学家、太常寺卿唐鉴请教读书之法,检身之要。即一八四一年。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即南京条约。十月向倭仁请教修身之法。即一八四二年。
道光二十三年三月翰詹官大考,取二等第一名,以翰林院侍讲升用。六月奉命充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十一月充任文渊阁校理。
道光二十四年五月任翰林院教习。十二月转补翰林院侍读。即一八四四年。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二日升授右春坊右庶子。六月转补左庶子。九月升授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以年家子投其门下受业,甚受器重。即一八四五年。
道光二十六年十月湖南京官奏事首次以曾国藩领衔,此后相沿成习。即一八四六年。
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是年李鸿章考取进士。即一八四七年。
道光二十九年正月升授礼部右侍郎,八月兼署兵部右侍郎。即一八四九年。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皇帝死。咸丰帝继位,即一八五零年六月兼署工部左侍郎。九月复任命前云贵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赴广西会军务。十月兼署 兵部左侍郎。十一月林则徐病死广东潮州。十二月十日太平天国全国起义。即一八五零年。
咸丰元年四月上疏批评咸丰皇帝,几乎得罪,经军机大臣苦苦求情始免。五月兼署刑部左侍朗。即一八五一年。
咸丰二年正月兼署吏部左侍郎。即一八五二年六月奉命充任江西乡试正考官,获准事毕回家探亲。七月行至安徽太湖境内接母丧讣闻,回籍奔丧。十一月二九日奉命帮办湖南团练事务。
咸丰三年二月初十日太平军攻克江宁府城,改名天京,并定为首都。即一八五三年。
五月曾国葆募湘勇一营,驻扎长沙南门外。
十月在衡州立船厂,日夜兴工,赶造战船,并派人赴广东的购买洋炮,加紧筹
建湘军水师。
十二月初二日在湘潭设立分厂,加快造船速度。
咸丰四年四月二日亲率水陆各营进攻靖港大败,投水自杀未遂。即一八五四年。
八月二三日湘军攻陷武昌、汉阳,太平军退走田家镇。
九月初五日咸丰皇帝阅曾国藩奏报,立即赏给二品顶戴,令其署理湖北巡抚。
十二日咸丰皇帝收回令曾国藩署理鄂抚的成命,赏兵部侍郎衔,催令迅速东下,攻取赣、皖。
十二月二五日太平军夜袭停泊在九江江面的湘军水师,焚战船十余只,曾国藩座船被俘,文件尽失,再次投水自尽,被人救起送入罗泽南营中。曾国藩见大势已去,欲策马赴敌自杀,经人劝解乃止。
咸丰五年九月初四日,补援兵部右侍郎。即一八五五年。
咸丰六年二月二九日太平军攻克建昌府。此时,江南十三府的八府五十州县皆在太平军的掌握之中,军势达鼎盛时期。即一八五六年。
六月应曾国华之请,胡林翼派刘腾鸿、普承尧、吴刑修率军赴援江西。
八月曾国荃募勇赴援江西,同周风山新勇合军,谋攻吉安,由吉安知府黄冕供饷,故称其营为吉字营。
八月四日至十月十一日,太平天国发生内讧,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陈承榕等重要领导人相继死难,将士牺牲数万人,精锐几尽,元气大伤。
咸丰七年二月十一日在瑞州大营接其父曾麟书讣闻。二一日同弟曾国华回藉奔丧。咸丰皇帝赏假三个月。即一八五七年。
五月因假将满,上奏陈请在家终制,咸丰不允。
六月曾国藩复奏表示,非位任巡抚不能治军并兼及筹饷,希图谋地方实权。咸丰准其在藉终制,使之陷于难言之苦。
九月因周凤山再次奔溃,江西巡抚奏请由曾国葵统带吉安城外各营。
十一月十二日清军攻陷镇江,天京形势开始紧张。
十二月陈玉成与河南、安徽一带捻军联合,军势渐壮。
咸丰八年三月曾国华至九江投军,留在李续宾军中。石达开率军由江西入浙江,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请起复曾国藩,令其督军援浙。即一八五八年。
五月二五日湖南巡抚骆秉章亦奏请起用曾国藩督军援浙。
六月七日从家乡启程赴浙。
七月清军江南大营挑壕筑墙围困天京。
八月十五日曾国荃等军攻陷吉安府。
八月二一日李秀成、陈玉成联军大败清军于浦口,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天京解围。
九月五日曾国藩抵建昌府,扎营城外。
二六日曾国荃带勇一千至建昌大营,曾国藩留其勇为亲兵。
十月十日陈玉成、李秀成联军在安徽三河镇全歼李续宾部汀军精锐六千人,李续宾、曾国华同日毙命。
十一日曾国荃自建昌府出发起身返湘。
十二月十一日李鸿章至建昌府,遂入曾国藩幕府,充任幕僚。
咸上九年四月二七日曾国荃率新勇抵抚州。即一八五九年。
五月十一日曾国荃率军由抚州启行,赴景德镇助攻,李鸿章同行参谋军事。
六月初三日奉命赴四川办理军事,预为设防,阻截石达开入川。
七月胡林翼见曾国藩未得川督一席,复请官文奏留曾国藩与湖北合军进攻安徽。
八月二一日行至阳逻镇接廷寄,令其停止入川,改攻安徽。
咸丰十年正月初十日,清军攻陷江浦、九伏州,天京合围。即一八六零年。
闰三月十六日太平军再破清军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四月十日曾国荃率军进围安庆。
四月十八日左宗棠回湘幕勇,预计自成一军,在景德镇一带作战。
四月二一日两江总督何桂清革职拿问,曾国藩奉命赏加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此时清政府尚不知苏、常已为太平军所占,数日之内连下谕旨,令曾国藩撤安庆之围,驰援苏、常。
五月三日曾国藩复奏安庆之围不可遽撤,拟于长江南岸布兵三支,自任由祁门进图溧阳一路,以固江、浙人心。
五月初八日接到寄谕一道,应胡林翼奏请,令左宗棠以四品侯补京堂襄办曾国藩军务。
五月十五日自宿松启行前赴祁门,带鲍超,张运兰等军万人随行,留曾国荃继续围攻安庆。
五月二六日奉旨兼顾皖南军事。
六月二四日奉旨实授两江总督,并授为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七月初十日置木匦于营门外,许军民人等投书言事。
八月初一日,奉旨督办宁国军务。
八月二六日接奉廷寄,令曾国藩速派鲍超率勇二、三千名,兼程前进,克日赴京。
九月三日接恭亲王咨文,知咸丰皇帝由圆明园逃往热河,英法联军由通州进逼北京。
十月十九日李秀成大军由羊栈岭进山,攻克黟县,距祁门六十里。曾国藩定下遗嘱,准备一死。
十一月初八日复奏承询借夷助剿和委详商采米运津两事,认为这是同外国侵略者搞好关系的好机会,“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浏运得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其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是曾国藩洋务思想之始。
咸丰十一年六月初一日,安庆城外太平军营垒全部被曾国荃攻破,八千将士殉难。即一八六一年。
七月十六日咸丰皇帝奕,病死热河避署山庄。
八月一日湘军攻陷安庆,叶芸来以下太平军将士一万六千人壮烈牺牲。
八月二一日由东流移驻安庆,设公馆于原英王府内。
九月初二日曾国荃率军自安庆出发,顺江而下,一路攻向太平天国首都天京。
十月十八日奉旨督办江、皖、赣、浙四省军事,巡抚、提、镇以下文武官员皆归节制。
十一月十六日奏派左宗棠统兵援浙、广信、微州、饶州诸军皆归节制。
十二月二四日左宗棠补授浙江巡抚。
同治元年正月初一日,奉旨以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即一八六三年。
正月十七日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
三月初八日李鸿章全军抵上海,奉旨署理江苏巡抚。
四月十七晶,阵玉成被苗沛霖在寿州诱捕,捆送胜保大营。五月初八日在河南延泽就义。
五月三日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开始对天京围攻。
十月十二日李鸿章实授江苏巡抚。
十一月十八日曾贞干病死雨花台湘军大营。
同治二年正月二八日从安庆出发赴天京城外,巡察各处湘军营盘,以定进退大计。即一八六三年。
二月二八日回到安庆,认为各军壕墙坚固,撤销退兵之议。
三月十八日曾国荃补授浙江巡抚,左宗棠升授闽浙总督,兼署浙江巡抚。
四月石达开在大渡河补俘,随后补押至成都杀害。
九月湘军陆续攻陷城外要隘,天京逐渐合围。
十二月李鸿章暂署通商事务大臣。
同治三年正月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