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日记》选注 > 四、治军篇 > 内容阅读
同治五年(1866年)

132、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一次,旋出城阅鼎军操演,未初归。请毛寄云、杨子厚便饭,皆戊戌同年也,申正散。
同治五年二月二一日于山东济宁,公元1866年。

133、早饭后清理文件,见客一次,旋出站阅视济宁州城外土圩,从玉露庵登圩,城东北隅也,转而正北常清门,正西青云桥,至西南隅运河、府河相抄之处小坐。又因正南之兴隆门、东南隅之韦驮棚,正东之杨家坝,归玉露庵。午正回寓,凡三十四里,济宁州三面皆水,运河自西北而来,绕至城南,从东南而去,下入南阳湖、微山湖,以达于江南。府河自东北 而来,绕城北、城西二面,下入马场湖,汇运河而去口府河即洒水,由兖州城而来,故日府河也。济宁之士圩,南则穿于运河西及月河之外,北则穿于府河之外,故辽阔弯曲,难于没守。
同治 五年二月二八日于济宁,公元1866年。

134、午刻出外,看兵勇民团试站墙垛:以贼氛太近,恐有疏失也。
同治五年三月二一日于山东济宁,公元1866年。

135、是夕风大如吼。闻贼匪全数南窜,吾听调刘,周诸军甫经到齐,未及接仗,而贼已他遁①。深为可虑!
同治五年三月二下四日于山东济宁,公元1866年。

注解:
①他遁:逃跑,他遁,逃往别处。

136、登庙后高坡一望,乃知南旺湖视已涸成平陆,车马可行。向来恃②有一湖,此段全不设守,今乃知其疏矣。与阎中丞徘徊良久。至开河登岸一看,该处民圩太大,营墙太低。商方颇久。
同治五年四月初八日于山东济宁,公元1866年。

注解:
②恃: 依仗。

137、傍夕得刘省三、潘琴轩信,贼于十六日夜二更自朱仙镇③以上豫军④余承思所守汛地东窜。防河月余,全功尽弃,不局益坏⑤,忧灼之至。
同治五年八月十八日于周家口,公元1866年。

注解:
③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县西南四十五里。
④豫罩:河南官兵。
⑤益坏:越发不好。

138、接沅弟信,知霆军在襄攀初五夜几①因索饷而哗②;又所造二轮小车笨重容窳脆③,但愿以不便推行中途委弃④,所失犹小;若仓率遇贼,车混队乱,因而败挫,则所失大矣。
同治五年九月十四日于周家口,公元1866年。

注解:
①几:差一点。
②哗:哗变。
③窳脆:窳,意为易出故障,毛病。
④委弃:放弃。

139、闻贼匪自陈州⑤来,距周家口仅二十八余里。营中戒严,各营于夜间出队截剿⑥
同治五年十月三十日于周家口,公元1866年。

注解:
⑤陈州:
⑥截剿:堵截围剿。

140、接奉廷寄,令余回江督⑦本任,仍拟恭疏辞之⑧。
同治五年十一月六日于周家口,公元1866年。

注解:
⑦江淑:两江总督。
⑧恭疏辞之:放上奏疏,推辞就两江总督之职。

141、将钦差大臣关防封好,派文武二员赍送①徐州交李帅②祗领③。
同治五年十一月十九日于周家口,公元1866年。

注解:
①贲送:递送,交付。
②李帅:李鸿章。
③祗领:敬领。祗,恭敬。

142、大风声震如吼,惊沙涨雾,一片迷漫。久旱六月,明岁荒歉,流寇又将日增。此岁诸军五万人入楚,合之鄂军将七万人,乃鄂军两次挫衄③,而客军④未及一战,深为可惜,而余以衰病位不获,从违两难。闻此风声震撼,百感交集,不能自安。
同治五年十二月十六日于周家口,公元1866年。

注解:
③衄:挫折;败北。
④客军:淮军、长江水师等外来军队。

143、本年治军 毫无成效,捻匪较去冬之势更盛,殊为焦灼!惟一年看书未甚间断,“三礼”⑤略有所得。
同治五年十二月三十日于周家口,公元1866年。

注解:
⑤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种礼书。《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中之《礼》即《仪礼》,称为《礼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