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黎明起,至万寿宫率属行朝贺礼;毕,更衣,至文庙拈香。回署,在祖先堂前行礼。早饭后,司道及文武各官前来贺年,均在二堂行礼,计文官一百二十二人,武员六十六人,余旋至幕府贺年。至上房,家人行礼。试笔作字。添李雨亭信一叶。因眼蒙,闭目久坐。阅四库书目经类。中饭后,与黎竹令一谈。闭目久坐。申正翻阅宋元学案中之朱子、吕成公两案。盼雪殊甚,在室内私祷,傍夕小睡。申初写无慢室日记。夜,温古文情韵之属,温诗经二南①,邺、卫五国风,二更五点睡。 同治九年正月初一日于保定,公元1870年。 注解: ①、二南:指《诗经》“国风”部分的“周南、召南”与“邺、、卫”三风为“五国风”。《诗经》共十五国风。 未明起,出城祭先农坛①,行礼毕,扶犁九推②,望阙谢恩。 同治九年三月初九日于保定,公元1870年。 注解: ①、祭先农坛:到先农坛祭祀先农,表示劝农。 ②、扶犁九推:即行耕耒(lei)礼。耕耒,耕种耒田;行耕耒礼时,皇帝扶犁三推,三王五推,九卿九推。清初,直省不祭先农,雍正五年起,直省督抚及所属府、州、县,各立先弄坛,每年仲春亥日,率属祭先弄,行九推礼。 接奉廷寄,派余赴天津查办事件①,因病未痊愈,踌躇不决。……傍夕与作梅久谈天津事件。 同治九年五月二十六日于保定,公元1870年。 注解: ①、赴天津查办事件:指曾国藩受命处理天津教案一事。自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在天津望海楼设立教堂,吸收地痞、恶棍入教,因强占民地,拐骗人口等事,激起民愤。1870年6月21日,天津人民因教会所办之育婴堂虐死婴儿数十名,聚众到教堂说理。法国领事丰大业往见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公然开枪恫吓,又曾在路上向天津知县刘杰开枪,击伤随从一名。群众怒不可遏,打死法国领事封大业,焚毁法领事署及法、英、美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七国军舰集结天津、烟台一带逞威。清政府派直隶总督曾国藩赴天津查办。到天津后,曾国藩又奏请调李鸿章协同办理。办理结果,清政府派崇厚赴法国道歉,天津知府、知县革职充军,杀死群众二十人,充军二十五人,并赔款修建教堂。 思往天津查办殴毙洋官一案,熟筹不得良策①,至幕府与吴挚甫一商。 同治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于保定,公元1870年。 注解: ①、熟筹不得良策:反复筹划找不到好办法。 将赴天津,恐有不测,拟写数条以示二子。未申间写二三百字……夜又写四五百字,有似遗令者①。 同治九年六月初三日于保定,公元1870年。 注解: ①、有似遗令者:就象写给孩子们的遗书。 本日办一咨文,力辨外国无挖眼、剖心等事。语太偏徇①,同人②多不谓然③,将来必为清议④所讥。 同治九年六月十六日于保定,公元1870年。 注解: ①、偏徇:偏曲,不公正。 ②、同人:同事,又作同仁。 ③、多不谓然:大多数不认为应当如此。 ④、清议:社会上公正的议论。 日来办天津之案,拿凶犯五十余人,稍有头绪。 同治九年七月二十九日于保定,公元1870年。 接奉廷寄,马谷山被刺客戕害,余调两江①总督,李少荃调直隶总督。……夜将天津教案料理一番,见客一次。二更四点睡。 同治九年八月初四日于保定,公元1870年。 注解: ①、两江:原指江南、江西两省。康熙后江南分为江苏、安徽两省,仍称两江。 早,于寅初三刻即起。寅正二刻自寓起行,大骄至东华门,换坐小骄至景运门。卯初至内务府朝房,与军机沈经笙、李兰生、文博川先后一谈。旋与恭王一面①,即退至东路九卿朝房,与黄恕皆等久谈。巳正叫起,因入乾清门内,养心殿之外军机座初一坐。巳正三刻入养心殿之东间,叩谒皇太后、皇上圣安,旋即叩头恭谢天恩。 西太后问:“尔何日自天津起程?” 对:“二十三日自天津起程。” 问:“天津正凶曾已正法否?” 对:“未行刑。旋闻领事之言,俄国公使即将到津,法国罗使将派人来津验看,是以未能遽杀②。” 问:“李鸿章拟于何日将伊等③行刑?” 对:“臣于二十三日夜接李鸿章来信,拟以二十五日将该犯等行刑。” 问:“天津百姓现商刁难好事否?” 对:“此时百姓业于安谧④均不好事。” 问:“府、县前逃至顺德等处,是何居心?” 对:“府、县初撤任时,并未拟罪,故渠等放胆出门,厥后⑤遣人谕知,业已革参交部,该员等惶骇,始从顺德、密云次第⑥回津”云云。 问:“尔右目现尚有光能视?” 对:“右目无一隙之光,竟不能视。左目尚属有光。” 问:“别的病都好了么?” 对:“别的病算好了些。” 问:“我看你起跪等事,精神尚好。” 对:“精神总未复原。” 问:“马新贻这事岂不甚奇?” 对:“这事很奇。” 问:“马新贻办事很好?” 对:“他办事和平、精细。” 旋即退出殿门以外。归寓。 同治九年九月二十六日于北京,公元1870年。 注解: ①、一面:一见。 ②、遽杀:马上,立刻。 ③、伊等:他们。 ④、安谧:安宁、安静。 ⑤、厥后:过后。厥,代词,其、那。 ⑥、次第:一个接一个地。 巳正三刻进见。 西太后问:“尔在直隶练兵若干?” 对:“臣练新兵三千,前任督臣官文练旧章之兵四千,共为七千。拟再练三千,合成一万,已与李鸿章商明,照臣奏定章程办理。” 问:“南边练兵也是最要紧的,洋人就很可虑,你们好好去办。” 对:“洋人实在可虑,现在海面上尚不能与之交战,惟尚设法防守。臣拟在江中要紧之处,修筑炮台,以防轮船。” 问:“能防备便是好的,这教堂就常常多事。” 对:“教堂近年到处滋事,教民好欺①,不吃教的百姓,教士好庇护教民,领事官好庇护教士。明年法国换约,须将传教一节加于整顿。” 问:“你几时出京?” 对:“万寿在迩②,臣随班行礼后,再行跪安请训。” 太后旋与带见之六额驸景寿说话,命余明日无庸③递牌。旋通出殿外。 同治九年九月二十六日于北京,公元1870年。 注解: ①、好欺:喜欢欺压。 ②、万寿在迩:太后的寿诞在即。迩,近。 ③、无庸:不用。庸通用。 是日孟冬时享①,奉派入坤宁宫吃肉②。 同治九年十月初一日于北京,公元1870年。 注解: ①、是日孟冬时享:这一天是孟冬,是祭祀宗庙的日子。孟冬,古时将每季的三个月分为孟、仲、季。冬季的第一个月(十月)为孟冬。时享,古代宗庙四时的祭祀。 ②、坤宁宫吃肉:清制,为不忘祖宗,清廷定时吃水煮白肉,表示不忘创业艰难。 余本日具折清训,已早奉传宣召见矣。亟①进乾清门,至内奏事处,与六额附景寿同坐。约三刻许,始进养心殿东间。 慈禧皇太后问:“尔几时起程赴江南?” 对:“臣明日进内随班行礼,礼毕后三两日即起程前赴江南。” 问:“江南的事要紧,望你早些儿去?” 对:“即日速去,不敢耽搁。” 问:“江南也要练兵。” 对:“前任督臣马新贻调兵二千人在省城训练,臣到任,当照常进行训练。” 问:“水师也要操练。” 对:“水师操练要紧,海上现造有有轮船,全未操练。臣去,拟试行操练。长江之中,拟择要隘处试造炮台,外国洋人纵不能遽与之战也,需设法防守。” 问:“你从前用过的人,此刻好将尚多么?” 对:“好的现在不多。刘松山便是好的,今年糟蹋了,可惜!” 问:“实在可惜!文职小官也有好的么?” 对:“文职小官中,省省都有好的。” 问:“水师还有好将么?” 对:“好将甚少。若要操练轮船,须先多求船主。” 太后稍停,未问。旋告六额附曰:“令他即可跪安。” 余立起退至帘前,复跪请圣安。旋即出乾清门。 同治九年十月初九日于北京,公元1870年。 注解: ①、亟:急,赶快。 黎明早饭后,清理文件。是日,定巳刻接印拜牌、拜印、坐堂、接见书吏。 同治九年闰十月二十二日于金陵,公元1870年。 早饭后,辰正出门,将至下关验新造之轮船。在于旱西门外登舟,与黄军门同坐船舢板前往舟次。遇逆风骤雨,至午正始至下关。……未正试轮船,行三十里至大胜关。 同治九年十二月十五日于金陵,公元187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