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文人天地 > 浏览拾趣 > 内容阅读
文徵明-明四家之一

 

明四家亦称为“吴门四家”,指中国画史上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明代画家。他们都在江苏苏州从事绘画活动。因苏州古为吴地,故又称沈、文、唐、仇为“吴门四家”。四人中沈周、文徵明都擅长画山水,上承北京山水画的传统;唐寅山水、人物都很擅长,他以南宋院体为法;仇英以工笔人物、青绿山水见称。四人各有所长,先后齐名。但除沈周、文徵明有师承关系外,唐寅、仇英各有内格。因此“吴门四家”(“明四家”)只是明代四位成就很高、不同风格的大家,而并非一个画派之称。
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后以字行,又改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与沈周是同乡,并师事沈周。嘉靖初曾任翰林院待诏,不久辞归。工诗文书画。绘画擅长山水、人物、兰竹、花卉等。山水画画风呈粗、细两种面貌,粗笔源自沈周、吴镇,兼取赵孟頫古木竹石法,笔墨苍劲淋漓,又带干笔皴擦和书法飞白,于粗简中见层次和韵味。细笔取法赵孟頫、王蒙,布景繁密,较少空间纵深;造型棱角分明,略加变形;用笔工细绵密,稍带生涩,于精熟中见稚拙,这正是他的作品带书卷气、利家画的特点;设色多青绿重彩,间施浅绛,于鲜丽中见清雅。细文山水属本色画,具较强装饰性、抒情味、稚拙感和利家气。
文徵明绘画的艺术风格
文徵明山水画亦有早、中、晚变化。早期30至40余岁,以工细为主,宗法赵孟 ,兼学沈周粗笔。以文徵明署名“文壁”为界来分其早、中期。文徵明42岁以前名“壁”,从“土”不从“玉”,后开始以字行,改名“徵明”,44岁以后全改。早期代表作有《雨余春树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38岁作,青绿重色,用笔工整细致,宗法赵孟 ,笔法稍稚弱,款作“文壁”,当属真迹。《南窗寄傲图》卷(天津市文管处藏),42岁作,水墨淡色,宗法倪瓒、黄公望,风格潇洒淡逸,署款亦“文壁”。中期约40余岁至60余岁,主宗赵孟頫、王蒙,无论青绿或水墨,均以工细为主,形成典型的细文面貌。代表作如《惠山茶会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49岁作,青绿重彩,学赵孟 ,景色较简洁,笔法工细中仍带稚拙感;《设色山水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53岁作,浅绛山水,宗王蒙、黄公望,景致繁复,并已见细密苔点;《古木苍烟图》轴(南京博物院藏),61岁作,主宗黄公望笔意,兼融倪瓒画法,总体风貌工细而简淡;《霜柯竹石图》轴(上海博物馆藏),62岁作,融赵孟 、黄公望画风为一体,亦属细秀类型;《石湖清胜图》卷(上海博物馆藏),63 岁作,水墨浅绛,工细简淡,含赵孟 笔意。类似风格的作品还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绿荫清话图》轴。晚期60余岁至90岁,兼长粗细两种画法,粗笔趋于苍劲,细笔更见精工。代表作如《真赏斋图》卷(上海博物馆藏),80岁作,于赵孟頫、赵伯驹的青绿重色中,融入“元四家”的水墨法,于精工中见苍率,为晚年细笔杰作;另一幅大同小异的《真赏斋图》卷(中国历史博物馆藏),88岁作,笔墨更加精微,反映了文徵明愈晚愈工的特色;《古木寒泉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馆藏),80岁作,水墨粗笔,布局饱满,用笔粗健,境界雄峻,气势磅礴,是晚年粗笔代表作。 文徵明的花卉画,以兰竹最负盛名,师法赵孟 ,潇洒秀逸,有“文兰”之称。代表作有《漪兰竹石图》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为“文兰”代表作,学赵孟 笔意,以细秀为主,洒脱劲逸;《冰姿倩影图》轴(南京博物院藏),属文氏水墨写意花卉古木之作,接近沈周的画风,而更具书法笔韵;《秋葵折枝图》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64岁作,画法近于沈周水墨花卉,而秀雅过之;《花卉图》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64岁作,细笔勾勒的花卉,水墨勾皴的树石,均富娟雅笔韵。文徵明人物画真迹甚少,追晋唐画风,多工细画,形象稚拙高古。代表作有如《湘君湘夫人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48岁作,衣纹用顾恺之的游丝描,色彩施 白粉,工细淡雅,富高古之韵;《蕉荫仕女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70岁作,工细朴拙,以草草数笔勾画人物。 

明.文徵明《浒溪草堂图》纸本,设色,纵:26.7厘米,横:142.5厘米。 (此为前半部)
 此画画法秀润,意境清幽。画面上描绘的是高木浓荫,掩映草堂,群山环抱,清波蜒曲,帆樯林立,榭阁屋宇错落。近处草堂敞轩,二高士案前对坐,正在高谈阔论;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用笔细腻严谨,山石仅用渴笔微抹,以点苔显出明暗,经营位置,得写生之助化出清幽境界。
此画是作者六十六岁时所作。描绘的是吴邑沈天民的浒溪草堂,既反映了草堂主人淡泊明志,不追逐名利的品格,又映射了主人热情好客的秉性,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本人的好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