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时有的同志和部门正在撰写鹿泉市第三次创业的文章,有意一起出书,向2001年7月1日献礼。这样,使我很为难,因为我写得《引岗渠》还在搜集资料阶段,我征求朋友们的意见,人们说,趁不少老同志健在,要千方百计搜集资料、抢救资料,把那段历史尽量比较详细地记录下来,不要急于出书。不得已,我再次给曹振国书记回信,说明情况,那本书先写出来,可以先出那个书。我继续在获鹿、平山、元氏三县收集资料。虽然有曹振国书记的批示,许多单位给予大力支持,但毕竟是落地凤凰不如鸡,既品尝过找不到车的羞涩,也遇到过派不上饭的尴尬,还领教过白眼的目光,冷嘲热讽也是有的,管不了那么许多,人生的酸甜苦辣,这里照样存在,付之一笑,自我解脱罢了。
曹振国书记很大度,不久,给我回信。全文如下: 树坤同志: 得到书记的理解,我心头释然,继续收集资料。许多老引岗听说我要写引岗渠非常高兴,他们饥不择食,慌不择路,也不问我能不能写出书来,就一五一十地给我说那段悲壮的历史。他们的热情使我受宠若惊,到谁家都说要管饭,可是,我在谁家也不吃饭,不能写谁、采访谁就在人家吃饭那样俗气。在城里有家,在外地有时找朋友安排,有时在路边自己掏腰包吃点便饭。破例在张文庆家吃过一顿饭,那天工商所的车把我送到张文庆家就走了,说好11点来接我,到万里香吃饭。11点多了他们还没来接,张文庆的妻子和我老家的邻居是亲戚,非常热情,她开始炒菜了。工商所的同志下去办案工作忙,12点了司机才去接我,文庆家的饭菜已经摆到桌上了。我说,今天万里香的饭再好我也不去吃了,就在张文庆家里吃白菜豆腐、炒鸡蛋,慢慢地喝酒,打电话告诉他们别等了。文庆一家人很高兴。在采访中,面对老引岗们真实的感情,激动的心情,生怕写不出书来伤害他们的自尊。我也尽量装扮成能写出来的样子,见着怎么样的人就把我选注的《曾国藩家书》给他们,让他们相信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