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8日,是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早晨,当初升的太阳把万道金光抛洒在太行山东麓的山山水水之时,引岗渠西线正式放水试渠。柏坡之水从岗南水库的输水洞奔腾而出,翻滚着团团白雪似的浪花,穿过红光洞、温塘河渡槽、王常峪隧洞、马冢河倒虹吸,跳跃着,欢唱着,来到冶河枢纽,通过冶河底下长长的巨龙进入源泉渠,流向平山、获鹿干渴的大地。 看着畅流不息的引岗渠水,沿线的人民欢呼跳跃,纵情歌唱。他们奔跑着、追逐着奔腾的渠水,激动的心犹如飞溅的浪花一样欢蹦乱跳。 喜讯传到省里,省委书记刘子厚兴奋异常。他忙站在地图前寻找着地处太行山下的平山、获鹿、元氏县。三县舞巨龙,喜从引岗来。从此,历年干旱的太行山东麓就要有水了,自古的旱庄也能得到引岗渠水的滋润了,那里的一片黄色就要变绿了,这是这一带有史以来的大喜事啊。省委书记心情激动,看着地图感叹。他决定亲自去引岗渠走一走,亲眼看一看柏坡岭下的水是怎样穿山越岭,跨河飞涧流进三县干渴的大地上的。 1973年11月11日,刘子厚带领第二书记郑三生、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在石家庄地委第一书记王常柏、书记徐建中同志的陪同下,来到冶河枢纽。 四辆小汽车首先来到冶河渡槽的东端。刘子厚下车后,立即来到引岗渠边,看着欢腾奔流的渠水,面带微笑,握着护渠民工的手说:“祝贺你们西线引水成功,大家辛苦了!” 民工们笑着说:“不辛苦,只要有了水,再苦再累我们也高兴。”刘子厚满意地点点头,深深地感受到引岗大军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冶河枢纽宏伟的渡槽下,刘子厚指着飞架在冶河上空那彩虹般的渡槽,对郑三生说:“看了获鹿县的引岗工程很受启发,很受感动。这和不朽的诗章一样,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喷薄而出。它出自劳动人民之手,是伟大的创造啊。河北的干旱,老百姓的痛苦,这些县委书记,社队干部都装在了自己的心里,并且落实在了行动上。经过长期的探索,他们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路!” 郑三生同志说:“他们动员千千万万的群众,用艰苦奋斗的精神,干老百姓想的,老百姓盼的大事业,改变那里的贫困面貌,这才叫苦干实干,这才叫真革命!” 在渡槽的西端,刘子厚看着清澈的渠水在渡槽中奔流,向倒虹吸倾泻,无限深情地说:“冶河枢纽巧夺天工,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工程,是人间奇迹,很雄伟,很有教育意义。要组织正在参加山区建设会议的代表都来看看,学习三县人民的创造精神,战斗精神!” 刘子厚视察引岗渠,收获颇丰,像发现了一座储量很大的金矿;像发现了一个足以带动、指导全省改天换地的好典型、活样板。他透过清澈的渠水,看到了许多东西,想到了许多东西,进一步了解了三县人民特别是获鹿人民开渠引水的根本力量所在,心中像激荡着滚滚的渠水似的,久久难以平静。 刘子厚来到引岗渠,见到了为人民开渠引水拼命战斗的同志们,一件往事忽然又闪现在他的眼前。那是1971年6月的一天,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肖峰同志亲自打电话找他,说是为一辆吉普车的事。那天,肖副司令员视察了引岗渠,他说看到获鹿县的领导和施工团的同志指挥这么大的工程,每天不是徒步,就是骑自行车,如果到很远很远的工地安排工作,才能坐小拖拉机。拖拉机没有座椅,他们就在拖斗上缠绕上麻绳,弄得和担架一样,颠颠簸簸,跑几十里山路,深入工地,指导工作。他觉得同志们太艰难,太辛苦了,就决定以人民子弟兵的名义支援引岗渠工地一辆吉普车。回想起来感慨万千,还是老将军有远见,同人民群众感情深啊! 他也想到,他曾经听过缑增福在一次会议上汇报引岗工程。只知道引岗渠是一条跨流域的水利工程,可没想到,它是如此浩大,如此宏伟,如此复杂,如此巧妙,科技含量如此之高,简直难以想象。三县人民,迎着困难,顶着一度不被一些人理解的压力走过来了,西线竣工了,通水了。可是,一年多来,从一封热情洋溢的引岗来信,到马力副书记他们代表省委视察引岗渠,再到县委书记缑增福他们到省里来要水指标,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晰地看到了引岗渠所走过的曲折路程。 他还想到,引岗渠已经证明,获鹿人民不是摆样子,耍架子,小打小闹地照搬照抄别处的经验,而是抓住阻碍这个县生存发展的最大症结,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搭大台子,唱大戏,为获鹿县工农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提高而奋斗。 他也好似听到,在四年的开渠引水战斗中,三县人民的物力、财力是如何的难以支撑,但是,他们不等、不靠,不是光伸着手向上边要,而是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没有物资自己找,没有资金自己筹,没有粮食瓜菜补,没有工具自己造。慷慨激昂,战山斗水,在太行山东麓奏响了一曲惊天动地的引岗战歌。 通过县委书记缑增福的汇报,省委书记刘子厚如获至宝。在困难面前,在种种压力下,获鹿人民没有低头,没有屈服。为了开渠,炸药厂办起来了;为了开渠,采石厂办起来了;为了开渠,水泥厂办起来了;为了开渠,机械厂办起来了;为了开渠,一大批乡镇企业兴办起来了。这些工厂、乡镇企业,出了产品,赚回了资金,把引岗渠所需要的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引岗工地。 信念、责任、重担、曲折和困难锻炼了三县领导和人民群众,使他们增长了聪明智慧,挺起了三县人民不屈的脊梁。刘子厚视察引岗渠,不仅看到了一条清水常流的引岗渠,而且,透过引岗渠水,还看到了蕴藏在人民之中的那种移山倒海,改天换地的巨大力量!刘子厚视察引岗渠更让他看到了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敲响的钟声,在人民群众中有如此巨大的回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