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震太行的引岗渠战斗全线打响以后,工地上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不但要靠“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的精神,而且需要严谨科学的态度和一定的技术来完成。引岗施工团的同志们面对工程技术复杂,施工条件差的状况,毫不犹豫。他们踩着困难前进,迎接挑战,向全体指挥员和民工发出号召:向科学技术进军! 当时,获鹿县和平山、元氏两个兄弟县一样,既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做施工的依托,也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引岗战士只是凭着一股子志气,靠着一种士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冲上了战场。在改变原设计方案的重大问题面前,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民工不当伸手派,坚定地选择了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自强不息的路子。工具自己造,物资自己找,资金自己筹。果断地把温塘河、冶河等倒吸虹改变成石拱渡槽。从而解决了上千吨优质钢材和几万吨优质水泥这个天字号的大难题,闯出了一条引岗人所特有的引岗工程之路。民工们坚定地说:“这里山峦迭起,有的是石头,我们就是要建设石拱渡槽!” 对于这样的高空石拱桥,民工和施工技术人员不仅没有干过,甚至连见也没有见过。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沙滩上做模型,搞实验;在白纸上画图样,搞设计。凭着满腔热血,赤胆忠心,科学态度,先后设计出一个又一个渡槽方案。广大民工硬是依靠他们摇耧拉耙的双手,在温塘河、冶河上修成了全国一流的石拱渡槽,树起了一座一座不朽的丰碑! 在冶河渡槽施工中,当无法把上万斤重的拖架吊装上去,无法把上万块数百斤重的压沿石、券脸石运上26.3米的高空时,与山石、土坷垃打惯了交道的民工们,用他们的土办法制造出一种土设备,即“独杆摇臂土吊车”——塔吊的雏形;当地下水流汹涌,槽墩无法打到山根石上时,民工们借助国家施工队在河里架桥打基础常用的“铆金桩”办法;当因木材紧张,不能制作全部所需拖架受时,设计人员采用设计加大槽墩,把渡槽一组一组地进行拱券,节省了大量的木材。 有人说,引岗渠上的温塘河、冶河等大大小小的18座渡槽,完全是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学习技术,刻苦钻研,不仅用血汗,而且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铸造成的。开创了河北省大型水利工程的先河。 在开掘隧洞的战斗中,沥水、塌方、烟雾,给施工制造了不少麻烦,有时甚至寸步难行。广大民工根据施工的需要,开动脑筋,大搞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他们自己制造了鼓风机、抽风桶、卷扬机、装砟机等,隧道施工实现了半机械化。从此,解决了掘进、出砟、提升、运输的诸多困难,加快了隧道延伸的步伐。为了战胜频繁不断的塌方,民工们在隧道中打起游击战和速决战,创造了“短进快砌,垒跑石”的施工方法。减少了事故,工程进度明显加快。 为了应对引岗渠施工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获鹿县委在全县开展了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活动。一个围绕农业办工业,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高潮蓬勃兴起。县里扩建了化肥厂,新上了农机厂、水泥厂、煤矿、电石厂、采石厂等厂矿。这些县办企业急引岗渠工程之所需,日夜加班,制造了许多施工急需的机械设备。引岗工程本身也立足于自身发展壮大,开办了炸药厂、修配厂、木工厂、石子厂、石灰厂和矿石开采。既为引岗工程制造了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也为工程筹集了资金。为了开渠引水,社队一大批资源型和机械加工制造企业也应运而生。它们作为引岗渠的坚强后盾,工程技术的重要依托,为引岗工程发挥了支柱作用。 全县人民经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白手起家,制造出土旋床、土车床等一百多种土机械、土设备。这些土字号的机械设备,看起来很简单,也很粗糙,但这是引岗人自己制造的设备,在施工中派上了大用场。同时,这也标志着引岗人闯出了一条引岗之路,创造出了一种引岗精神。它们在施工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洋”机械、“洋”设备所无法代替的。 在引岗渠上,引岗大军依靠自己豪迈的志气、顽强的毅力,创造了奇迹,工程技术人员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联系实际、深入群众,发挥了最大的潜能,创造了奇迹。如果说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获鹿人民立足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依靠科技,创造了奇迹的话,那么,冶河渡槽就是引岗大军依靠科技所创造的最大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