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序篇 引岗渠连着西柏坡 > 内容阅读
三、人民的儿子张屏东

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张屏东在血与火里,究竟经历了多少次生与死的考验,绝处逢生的风险,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在他的人生旅途中,最让他难忘的是那清清的、淌流不息的水。他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因为他担任过治理滹沱河的最高指挥?是因为他在指挥十几万民工修建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时亲自接待过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视察?是因为十年后,在决策修建引岗渠时,作为行署专员,他积极倡导,精心谋划,并全力以赴地支持?还是因为在艰难的岁月里,顶着风雨,身先士卒,亲身参加过修建引岗渠的战斗?

  引岗渠中欢唱的柏坡之水,微风轻荡的柏坡岭松涛,引着我们走近这位革命老前辈,让我们了解了他的革命人生。

  1919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张屏东出生在河北省藁城县西南部一个普通的村庄——土山村的一个比较富裕的农家。他是独子一个,上有三个姐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全家人的眼珠子、命根子。小时候,他要什么,大人给什么,过着富足的生活。他连着这个家的命运,系着这个家的希望。可是,张屏东生性不爱享受,不喜欢娇宠,偏偏爱和贫苦人家的孩子厮磨在一起。读了几年书,懂得了革命道理,毅然决然地参加了革命。张屏东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抗日战争时期,张屏东先后担任过土山村党支部书记、藁城县委书记、县长、县大队大队长、政委等职。从1937年的77日,到19471212日石家庄解放的十年间,他打鬼子,除汉奸,开辟革命根据地,扩大革命队伍,打击敌人,保护人民群众,在敌人的心脏里整整折腾了十个春秋。那是刀尖上滚,枪子里爬的十年啊。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张屏东和人民群众一起,用手枪、大刀、红缨枪,除掉了多少汉奸、特务、敌伪头子,端掉了多少敌人的炮楼,消灭了多少手持洋枪洋炮的敌人,日日夜夜战斗在生死线上。

  1941年的一天,张屏东和他的战友们在遭遇敌人追捕时,被一个叫薛老京的老乡藏在自己家的夹皮墙里,而薛老京却被敌人的枪托打的遍体鳞伤。事后,张屏东自愧地说:“为了我们,让你受苦了。”薛老京说:“我吃点苦算什么?敌人没发现你们就是万幸啊!”

  有一次,张屏东和县大队的同志被大批的敌人包围在青纱帐里,长达三天三夜的时间,无水喝,无饭吃,蚊虫叮咬,酷热难忍,渴得嗓子眼里直冒烟。后来,还是老乡们假装到地里干活,冒着生命危险把水和饭菜偷偷地送给他们。

  那时候,在藁城、晋县、正定等地,张屏东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们亲切地称他是“游击县长”,称他家为“游击之家”。敌人一心想拔掉张屏东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但毫无收获。哪里有人民,那里就有张屏东。敌人抓不住张屏东,就拿他的家人和亲友开刀,以此诱骗张屏东上钩。

  1939年到1943年,敌人先后抓捕过张屏东的祖父、母亲、婶子、表婶、舅舅、妗子等多人,他们受尽了酷刑。张屏东的祖父在狱中受折磨得了大病,不省人事后,敌人就像抛尸一样把他扔在城墙根下。张屏东的姑姑得到消息,央求乞丐头用小推车当死尸推回来。张屏东的舅舅在狱中受刑得了精神病,疯疯癫癫的,敌人还是不放过,最后死在狱中。

  张屏东的母亲在宪兵队受尽了折磨。敌人先是威逼利诱,见此招不灵,就脱掉她的上衣,用皮鞭抽打得浑身是血。这样还是不能让她屈服,就把铁板烧得红红的强迫她踩上去。她的一双小脚被烫得嘶嘶冒气,脚底板都烧焦了。她破口大骂:“土匪、强盗、汉奸、走狗,我儿子早晚会收拾你们的,你们没有好下场!”万恶的敌人见她软硬不吃,受刑后病情加重,为了放长线钓大鱼,才把她放出来。张屏东的母亲回到了姐姐家。

  逃出虎口,张屏东的母亲伤病在身,痛苦难以忍受。病危之中,又增添了口渴症,不住劲地要水,喝水。在最后的日子里,她渴望能见到儿子一面,可是,由于形势不允许,她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后来,当张屏东心急火燎地赶往姐姐家去看望母亲时,母亲早已含恨离开人间。母亲去世以后,姐姐不敢通知张屏东,也不敢明着回村里去埋葬,找了几个人,用席子卷着母亲的尸体,装在车上盖住,车上坐着几个人都穿着新衣服,装成走亲戚,偷偷地拉回家,半夜里到坟上埋了。

  张屏东听完乡亲们诉说,心如刀绞,发誓革命到底,要为母亲报仇。张屏东悲痛之际,忽然想到了水。如果母亲在经受敌伪军的严刑拷打后,能有人给焦渴的母亲一碗凉水,润一润冒火的喉咙,凉一凉焦炙的心,她一定会把敌人骂得更狠,病情也许不会如此加重,过早地离开人世呢。

  1959年初秋,当张屏东率领十五万大军修建好岗南、黄壁庄水库的时候,当他望着碧波荡漾的库水遐想的时候,一次又一次想起了渴死的母亲。

  在他的晚年,张屏东曾多次提到过他的母亲,提到过水。藁城解放后一年的清明时节,张屏东特意提了一罐清凉的水,泼在母亲的坟头,跪在母亲的脚下,烧钱燎纸,泣不成声地说:“这是孩儿给你老人家送来的水。”张屏东想起了高大、坚强的母亲,泪流满面。恸哭之中,依稀可见,苍茫的大地上水流一片,风吹浪起,滔然有声,把那片天地一色的水流又迭变成无边无际的绿海……

  文化大革命前,张屏东曾被调往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区党委会常委班子。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又调回石家庄任革委会副主任。1971年张屏东被派往沧州地委担任代理书记、书记。他当了12年地委书记,其中代理书记就当了8年之久。八年,人生旅途中能有多少个八年?这漫长的八年又饱含了些什么呢?可张屏东同志总是说:“比起那些牺牲的同志,我们能活下来,就很幸运了。”

  1982年,张屏东调到省里工作。1983年,到省高级人民法院任院长,那年他已经64岁。64岁的他才真正有了个家,才真正和妻子刘梅英生活在一起。

  张屏东在长达十年之久的对敌斗争中,没有被敌人抓住过,在枪林弹雨中没有受过什么致命重伤。但是,十九年后,在新中国的国土上,在根治海河的战斗中,他那从刀尖上滚过来的,没有被大山压弯,没有被大水冲跨的高大身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处乱不惊,没有眼泪,没有抗争,因为他知道,群众会理解他的。在战争年代里出生入死,在和平的日子里横锁蛟龙,正是为了今天,为了年轻一代啊。

  张屏东的晚年,在病重期间,曾多次对孩子们提起他的母亲。他说:“她是为我而死的,生前我未能尽孝,死后一定把我埋在你奶奶的身边,我要去伺候她老人家。”张屏东去世后,他的家人遵照他的遗嘱办理了。在另一个世界,他一定恭候在他那高大的母亲身旁,听从吩咐。不过,他首先要办的,大概是端给他那坚强的母亲一碗清清凉凉的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