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引岗渠志》 > 第三章 引岗人物 > 内容阅读
第二节 主要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张文庆,男,获鹿县秦庄乡前东毗村人。获鹿县水电局技术人员,1946年开始从事水利工作,先后参加过计三渠、源泉渠、绵右渠等大小500多项水利工程勘测设计,绘制过数以千计的水利建设图纸。1969年参加引岗渠的勘测设计。
原设想引岗渠横跨冶河要铺设两趟倒虹吸。但这样水头水位降低太多,只能补给源泉渠,下游不能进入元氏县八一水库。为了不降低水位,跨越冶河需建一大型渡槽,但钢材、水泥都不能满足需要。施工团决定“以石代钢”建造空腹式石拱渡槽,明确由张文庆负责。张文庆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从事多年水利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接受任务后,立即投入了设计工作,夜以继日地查资料,绘图纸,搞出若干方案,尔后对比、筛选、计算。初步设计完成后,请同工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审查,并在现场反复勘察、试验,终于设计出了规模宏伟的大型空腹式渡槽。
石拱渡槽的成功,为工程节省了大笔资金,节省了成千上万吨的水泥和钢材,这对整个引岗工程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像冶河这样的跨度,石拱渡槽可以承受,下游任何沟河都可以使用石拱渡槽。张文庆因而获得了“土专家”的美称。
引岗渠建成通水后,张文庆被县委任命为获鹿县水利局副局长,仍然活跃在水利工地上,1985年离职休养。离休后不久到秦庄荷花园工作,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

 

宋正华

 




宋正华同志,1939年5月出生,祖籍山东青岛,知识分子家庭,共产党员。1960年9月考如山东工大, 1964年8月本科毕业后参加“四清”,然后分配来到获鹿县水利部门工作。丈夫马世祥山东胶州人,是他大学的同学,是她的挚友。马世祥毕业后分派到山东临邑地区水利部门,为了宋正华不离开引岗渠,1972年调入获鹿县水利部门工作。引岗渠通水多年以后,因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都需要照顾,1979年8月,夫妇两人同时调回山东济南,在省水利研究院工作。

1969年4月,引岗工程开始勘测,从此,她参加了引岗渠修建的全过程,各项建筑物的勘测设计乃至施工都凝结着她的心血。她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在艰难的岁月里,她和男同志一样,在引岗渠这个大战场上摸爬滚打,为修建引岗渠贡献了毕生的力量。

2004年3月25日,参加了庆祝引岗渠低线通水三十周年座谈会,在参观引岗渠冶河渡槽时,她在自己亲手参与设计的冶河渡槽下留影纪念。

 

茹立绥

 

曹孟周,元氏县水利局副局长,1925年生人,邢台隆尧人,在解放前家庭比较富裕,小时候曾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后来又读四书、五经,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曾经在村里当过会计,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还未公开,处于秘密活动阶段,为党和人民作了许多工作。1947年隆尧解放,他家按人均土地平均数计算,总数多着八亩地,他带头开明地作了贡献。就在那年他到石家庄求学,参加了华北军政测绘训练班。在那里学习了一年快毕业了,眼看就要被部队接收参军入伍。“三查”开始,左倾的影响,他家被扫地出门。因为这个“政治”问题,他失去了这次就业机会。后来土改纠偏,他家定为上中农。再后来,滏阳河务局把他召回,他成为新中国的一名水利工作者。曾先后在冀南河务局、子牙河务局工作。解放初期,机构变迁、合并,他展转到了石家庄地区水利局建设科、水土保持工作队。因为他勤奋好学,又有一定的业务基础知识,他被抽调到天津水利专科学校学习,使他成为当时的一名技术骨干。他平易近人,和谁都和得来,他具有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