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遇到历史上罕见的干旱年份,六月底还没有下透雨,山区丘陵许多地方收成无望。眼看着岗南水库里的水不能浇地,更坚定了人们修建引岗渠的信心。赶快修好渠,赶快放水,赶快解决山区丘陵的旱情,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获鹿县随着西线主要工程的陆续完工。本应部署第二战役,安排修建县内渡槽、隧洞和明渠的开挖工程,但是,由于经济力量和全国北方农业会议召开,要求优先安排当年受益的工程,所以,不得不暂缓修建冶河以东的工程,主要力量集中冶河以西的尾工和县内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 温塘河渡槽竣工部分参战干部留影
冶河枢纽工地,基本完成任务以后,留下陈景元、董禄云、胡梦书等组织大河、高庄两个营完成扫尾工程,准备西线放水试渠。
![]() 冶河渡槽竣工部分参战干部职工技术人员留影
这时平山县霍北庄隧洞出口和王常峪隧洞出口的两千米石明渠等工程,已经成为西线影响通水的主要工程。啃下这几个硬骨头,整个西线就可以通水受益了。
1972年7月9日,县委在王常峪隧洞工地召开公社书记会议,缑增福同志和大家商量,平山县许多地方处在深山区,比我们获鹿困难的多,他们一些大队承担的工程,由于经济条件太差,今年又是大旱之年收成无几,无法筹粮筹款,人们吃着土豆充饥,工程进度很慢。我们如果帮助平山完成这些工程,就能放水试渠,我们就可以很快受益了,这样人们亲眼看到水下来了,战引岗的热情会更高。各公社都非常赞成帮助平山,人们说平山人民发扬“龙江”精神,付出的已经很多了,我们再承担一些明渠工程不算什么。随即决定,部署了平山段的一些石明渠开挖工程。
![]() 霍北庄隧洞竣工部分参战干部留影
霍北庄隧洞出口的石明渠由铜冶、申后、寺家庄等营接受。申后营工地,大李庄连年轻的女共产党员黄存存,遵照毛泽东“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的教导,积极报名来到了引岗工地,处处事事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抢困难,让方便。她带病坚持劳动,轻伤不下火线。那时正值盛夏酷暑和阴雨天气,她第一个抢先下水,到最艰苦的水洼干活,她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在平凡的劳动中,树起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 王常峪隧洞竣工部分参战干部职工留影
王常峪隧洞以东两公里明渠和冶河渡槽以西两公里明渠开挖同时动工。李村、山尹村、牛山等公社参战,牛山营宜安连民兵连长共产党员刘军海和民工抡镐挥锹装土拉车。他既是指挥员有是战斗员,处处以身作则,带头实干,那时正值盛夏酷暑,每天把十滴水带到工地,防止人们中暑。他经常劝别人注意身体,他自己却忘我劳动,经常浑身是汗。下班以后,他到伙房安排伙食,让人们吃饱吃好。晚上他把除虫药送到民工的房间,保证大家晚上休息好。经过两个月的战斗,九月上旬几处工程全部胜利竣工,为早日放水试渠创造了条件。
省委领导的视察,也大大鼓舞了平山人民的斗志,他们进一步掀起了施工高潮。1972年8月,平山县部署第二战役。这时县委书记已经是张铄了,他对修引岗渠积极性很高,为了保证尽快完成尾工早日试渠,他和革委会副主任王月明步行从渠首开始逐一检查验收引岗工程的质量和进度。那年天气酷热,干旱少雨,八月份的气温还是三十五度以上,他们爬上这个岭,穿过那道沟,一步不漏的认真检查,汗水把衣服粘在了身上,他们索性光着膀子,拿着衣服扇风。在石明渠工段他让工程技术人员测量尺寸够不够,达到达不到设计要求。在垫方工段,他和工程技术人员检测土方密度达到达不到,坡度达到达不到,放水有没有危险。经过两天的徒步跋涉到达回舍,全面检查了平山承担的全部工程。回县后他立即召开有关公社书记会,为尽快放水作了具体安排。他强调说:“人家获鹿承担的大工程都完成了,我们这么点明渠还没有完成,又让获鹿接了一些,你们羞不羞。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从现在开始,要求大家以党性做保证,把工作抓紧,尽快完成任务,那个公社再出现拖拉现象,影响按时放水,请你自动辞职。”会后各公社都作了具体安排,掀起了一场彻底扫尾的施工高潮。
平山县的工程,已经不是很大了,属于扫尾性的工程,但是工程都很艰巨,不是大垫方,就是深挖石明渠。所以,他们没有发动全县人们参加,只让就近的社队参加了战斗。他们有胜佛、霍宾台、马冢、东回舍、西回舍等公社。
平山县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修建引岗渠过程中,也付出了超常的承受能力。明渠复杂的地质情况,给他们造成了许多困难。他们在开挖王常峪隧洞出口的石明渠过程中,遇到了干胶泥的阻碍。这种地层,比土硬,比石韧,民工们称之为“干胶皮’。洋镐刨下去,只是一个白点;用炮炸,一次只能炸一个小坑。承担这项工程的东回舍、西回舍、马冢三个公社采取昼夜不停、三班轮换的办法,以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挖一点,炸一点,运一点“蚂蚁搬家”的毅力,艰难地进行着。
省里的表态无疑为引岗渠注入了新的生机,但是连年的干旱少雨,人们也不能只等着渠成水到。再说现在省里号召打井是非常对的,我们自己也说过“地下水要挖出来”,即使现在井水不足,引岗渠通水以后,由于自然回灌,很可能就会成了好井。所以1972年冬,获鹿县委作出专业队修渠,全县人民大力开展抗旱打井的决议。一方面安排专业队搞好引岗渠西线工程的扫尾,保西线尽快完成通水;另一方面开展了以抗旱打井、开发地下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人民战争,平原社队要继续增加井的密度,缩短轮灌周期。县里将引岗济冶指挥部改为水利建设指挥部,由徐静和张利等同志任政委、团长,侯继忠等任副团长,统筹协调全县水利建设工作。全县分北、中、南设三个分团,开展“社自卫战”, “村自卫战”,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工业系统的建材厂,商业系统的土产公司,热心为农田水利建设服务,急农业之所急,帮农业之所需,千方百计为农田基本建设筹集物料,支援农村社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全县每天投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劳力一万多人,经过一冬一春苦战,全县打井一千多眼,修塘坝、水库68座,可蓄水300万立方米,大大提高了蓄水灌溉能力。
1973年暮秋,西线工程完成在即,下一步就是放水试渠,为了取得水利厅的支持,首先请水利厅的领导前来视察,一天省水利厅工程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