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于家庄(Yu jia zhuang),位于鹿泉市西北部,属山区村。宜沙公路于家庄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0.1千米。
东与本镇东焦村为邻,西、北与平山县交界,北有地方铁路宋家峪车站,宜沙公路从村北经过。该村系以姓氏命名之村,也称于庄。
全村53户,188人,其中男性97人,女性91人;耕地 327 亩,林地251,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原村办企业有水泥厂,为村中经济支柱,曾经非常辉煌。
1945年1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7年8月建立党支部。
-
17、西鲍庄(Xi bao zhuang),位于鹿泉市西北部,属丘陵村。因修黄壁庄水库后靠迁于现址,四个鲍庄方位有所变动,但名称未改。
某朝,鲍龙、鲍虎二兄弟占山为王建立鲍家庄。后来,村落不断扩大,便以二郎神庙为中心,按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鲍庄。
西鲍庄446户,1586人,其中男性806人,女性780人;耕地1716亩,林地2009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石灰性褐土。村东紧靠石阎公路,西鲍庄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0.1千米。1944年建立村人民政权,1944年建立党支部。
-
15、田都(Tian du),位于鹿泉市北部,属平原村。石阎公路田都道口(新寨东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5.7千米。东过邻村北白砂通京赞公路。
全村226 户,795人,其中男性396人,女性399人;耕地 593 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38年7月建立党支部,1954年建立村人民政权(待考)。
田都在清朝乾隆年间称为天都,村名来历失考。
-
2012年6月14日拍摄于古贤村村东
03、古贤(Gu xian),位于鹿泉市北部属平原村。京赞公路古贤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6.5 千米,东靠京赞公路和计三渠,西濒黄壁庄水库并有坝下公路。
2008年:全村653户,2346人,其中男性1165人,女性1181人。耕地1211亩,播种小麦1450亩,总产463吨;播种玉米1406亩,总产450吨;林地41亩。土壤属壤质冲积石灰性褐土。
古贤原名集贤庄,名称来历失考,后改为古贤。传说为纪念“三皇姑”之故。1958年修建黄壁庄水库是从库区迁到现址,原属平山县,1963年1月,迁获鹿县黄壁庄公社。
1938年4月建立党支部,1943年建立
-
01、牛山(Niu Shan),位于鹿泉市西北部,南有挂云山,海拔748米;西靠桃坡山,海拔——米;北有光禄山,海拔——米;属山区村。沿山路牛山村南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1.6千米。牛山,因村西有一山形似牛头(亦似仙桃,俗称桃坡),故村名叫做牛山。
宜沙公路、大峪地方铁路从村北东西向经过;沿山公路直通村中,并北向直通宜沙公路。西、南有引岗渠经过。
全村961户,3286人,其中男性1657人,女性1629人;耕地 5435 亩,林地3547亩,土壤多属黄土状石灰性褐土和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45年1月建立村人民政权,1945年3月建立党支部。
-
23、庄头(Zhuang tou),位于鹿泉市西北部,属丘陵村,西过邻村西邱陵有石阎公路,西邱陵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1.9千米。
该村在黄壁庄水库边缘,东南北三面环水。全村106户,360人,其中男性284人,女性176人;耕地 45 亩,林地50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枯水季节,水库边缘可种植庄稼,但无保证。
1938年建立党支部,1952年建立村人民政权(待考)。
庄头原系旗人在一个村中的头领,其职责是征敛人力、财物支应皇差。原为井陉县南西焦庄头谢大宾于康熙三年建立的征收租税场所。据石家庄地区1956年文物普查资料记载:“镶黄旗庄头谢大宾的呈状上曾提到康熙十六年就有此村”。清朝灭亡后
-
2008.02.15摄于村南王山
21、东邱陵(Dong qiu ling),和西邱陵两村原是一个村,旧址在黄壁庄水库区冶河故道附近。因河中冲积沙石成堆,形如丘陵,后有人迁去立村,取村名丘陵,后逐渐演化为邱陵。1958 年因修黄壁庄水库全村迁移分成两村,后靠水库西边者称西邱陵,远迁水库东南新寨、裴村一带者称东邱陵。
东邱陵位于鹿泉市北部,属村平原,石阎公路路北,东邱陵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14.7千米。
2008年:全村203户,720人,其中男性359人,女性361人;耕地 618亩,播种小麦356亩,总产130吨;播种玉米350亩121吨。总产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
-
22、西邱陵(Xi qiu ling),和东邱陵原来是一个村,旧址在黄壁庄水库区冶河故道附近。因河中冲积沙石成堆,形如丘陵,后有人迁去立村,取村名丘陵,后逐渐演化为邱陵。1958 年因修黄壁庄水库全村迁移分成两村,后靠水库西边者称西邱陵,远迁水库东南新寨、裴村一带者称东邱陵。
西邱陵位于鹿泉市西北部,属丘陵村,石阎公路路东,西邱陵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1.9千米。
东临黄壁庄水库,北与平山县接壤,全村136户,523人,其中男性272人,女性251人;耕地 150亩,土壤属黄土状洪积冲积潮褐土和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1938年建立党支部,1942年建立村人民政权。1964年分为两个行政村&
-
19、北鲍庄(Bei bao zhuang)统称四鲍庄,位于鹿泉市西北部,属丘陵村。因修黄壁庄水库后靠迁于现址,四个鲍庄方位有所变动,但名称未改。
某朝,鲍龙、鲍虎二兄弟占山为王建立鲍家庄。后来,村落不断扩大,便以二郎神庙为中心,按方位分为东、西、南、北四鲍庄。
北鲍庄148户,526人,其中男性263人,女性263人;耕地324亩,林地435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石灰性褐土。东临黄壁庄水库,村西紧靠石阎公路,东鲍庄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20.7千米。1938年建立村人民政权,1948年2月建立党支部。
-
01、北白砂(Bei bai sha),位于鹿泉市北部,属平原村。京赞公路北白砂道口距鹿泉市城区中心 16千米 。
东临京赞公路和计三渠,西有古运河。全村 886户,2991人,其中男性1548人,女性1443人。耕地 3103亩,土壤属壤质黄土状洪积冲积石灰性褐土。
抗日战争前,该村属平山县,为平山八大镇之一。 以白砂花(棉花)驰名中外。
因村周围地下有厚层白沙,故以白砂为村名。为与南边邻村区别,称为北白砂。
1940年1月建立党支部,1943年建立村人民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