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解放军装甲部队。
石家庄,“两个务必”的诞生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上有优良传统。65年前,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毛泽东生动而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让我们重温那段光荣岁月,深刻领会“赶考”精神的丰富内涵,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推动省会绿色崛起进程中永远保持和弘扬“赶考”精神。“赶考”,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 石雅彬 通讯员 谢燕红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在那场“春天的盛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
历史
-
在兰考调研时强调,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等一样是宝贵财富。“教育实践活动要有一点‘辣味’,让群众大胆提意见、评头品足”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3月17日,习近平在兰考县东坝头乡张庄村看望85岁老人张景枝。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在对标立规中查找差距,在上下互动中解决问题,在攻坚克难中提振信心,在思考辨析中把握规律,确保每个层级每个单位都真正取得实效。
根据中央统一安排,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分别联系一个县,习近平联系兰考县。17日至18日,习近平实地指导兰考县教育实践活动。(文图均据新华社)
-
为了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3月4日下午,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联合举办弘扬“引岗精神”座谈会,邀请《水从柏坡岭下来》一书作者之一、鹿泉市原工商局长谢树坤,与党校全体教共同回忆了修建引岗渠那段恢弘的历史,畅谈了体会,深刻领会了引岗精神。
组织部有关负责同志强调:召开弘扬“引岗精神”座谈会的主要意图,是为了让正在开展的“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有针对性,采取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这种方式,深入乡镇农村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专题宣讲,让全市农村党员干部切实受到引岗精神的鼓舞,自觉远离“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力争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谢树坤简要介绍了鹿泉人民修建引岗渠的过程、典型人事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
-
鹿泉市委党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为狠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方面的“四风”问题练内功,培训队伍,近日到鹿泉市最大的富民工程——引岗渠冶河渡槽和东焦“鹿泉革命史展馆”参观学习,缅怀先辈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心怀人民疾苦,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决心在这次活动中当好排头兵。
-
半月前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推荐过《苦难辉煌》这部书,并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这部书曾是当年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而他的作者,是拥有解放军少将身份的金一南。近日他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访谈,谈军人的担当,谈中国爱国主义的缺失,谈毛泽东、蒋介石……
节选部分访谈录以飨读者。
在访谈中,金一南呼吁领导干部应当明白“大时代有大挑战,更需要大担当”;而在廉政风暴愈刮愈烈的当下,他认为“军队要把钱管好”;对于近期热点问题中日关系,他展开论述了日美关系、中俄关系,并点明了解放军在其中应该扮演的角色,表示“中国需要安倍这样的反面教员”;他还以鲜明例证和亲身经历评论称“美国在塑造英雄,我们在推倒英雄”,指出对比美国、俄罗斯而言
-
资料来源:2014年2月15日石家庄新闻网
牛建新书法艺术展今日在省会水上公园烟雨楼开幕。共展出其近期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30余幅。牛建新生于我市鹿泉,自幼对书法十分痴迷。他在全国书法大展中多次入选并获奖,作品曾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第四届新人作品展、全国首届大字展、“羲之杯”书法大展、“三晋杯”全国公务员书法大展。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太行印社秘书长、河北省书协理事、河北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副秘书长,石家庄市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会长。
-
2014年02月10日09:06 来源:《党的文献》
《学习毛泽东》,是周恩来1949年5月7日在中华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全国青年团结起来,在毛泽东旗帜下前进》的第三部分,于1978年10月8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后经过重新整理收入《周恩来选集》上卷。今天重温这篇讲话,仍然感到,60多年前周恩来提出的“学习毛泽东”这个命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口号,而是有极其丰富的内容”。
一、学习毛泽东,必须“从他的历史发展来学习”,“决不要把毛泽东看成一个偶然的,天生的、神秘的、无法学习的领袖”。
周恩来作这篇讲话时,中国革命正在走向全国胜利,新中国的建设即将开始,毛泽东已成为“大家共同承认的领袖”和“旗帜”。周恩来在讲话中指出:“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四个阶段都
-
2014年2月9日、10日,《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磊,采访了修建引岗渠时的获鹿县委书记缑增福,和当年引岗渠施工团政委徐静、副团长贡承顺,以及《河北引岗渠》网站主编、写作引岗渠书籍《水从柏坡岭下来》的作者之一谢树坤等同志。11日《河北青年报》第18版利用一个版面发表。《河北青年报》的这一举动,再现了当年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为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山河的壮举。这一举动无疑是对习近平同志理想信念和思想建设、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的解读;无疑是在弘扬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的“两个务必”。
《河北青年报》第18版
《河北青年报》第18版上部
《河北青年报》第18版下部
-
《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磊采访获鹿县委老书记缑增福
2014年2月10日上午,我陪《河北青年报》记者张磊女士如约到达获鹿县委老书记缑增福的家里,对他进行采访。老书记虽已85岁高龄,但是他红光面满,说话声音洪亮,好像和他的实际年龄差一大截。谈起引岗渠,勾起了他对那段激情岁月美好的回忆,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谈到当年修建引岗渠的艰难时,他心情沉重,;谈到干部群众踊跃参加修建引岗渠的场面时,他豪情满怀;谈到克服重重困难,引来一渠水,取得农业大丰收时,他心花怒放;谈到如今的引岗渠孕育了一个个风景秀丽公园、绿廊时,他说那时万万没有想到,引岗渠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当赞扬他在修建引岗渠时顶着压力,担着风险,往引岗渠工地送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