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新闻信息 > 新闻信息 > 内容阅读
重温进京“赶考”汲取前行“营养”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解放军装甲部队。
石家庄,“两个务必”的诞生地,进京“赶考”的出发地,在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上有优良传统。65年前,毛泽东率领走过炮火硝烟的共产党人,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毛泽东生动而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际,让我们重温那段光荣岁月,深刻领会“赶考”精神的丰富内涵,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建设幸福石家庄,推动省会绿色崛起进程中永远保持和弘扬“赶考”精神。“赶考”,我们永远在路上!
本报记者 石雅彬 通讯员 谢燕红
1949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胜利召开。在那场“春天的盛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
历史的时空锁定在1949年1月31日:这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和平解放,这座古城迎来了自由民主的春天。至此,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中国革命胜局已定。
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任务:革命胜利后所要建立新的国家政权问题,恢复生产和进行经济建设问题,国际关系和中国对外政策的总方针问题等等。党的工作重心将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共中央决定进驻北平。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暖意浓浓的西柏坡,在简陋的机关食堂里,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胜利召开。
在这场“春天的盛会”上,毛泽东集全党智慧勾画了未来新中国的基本轮廓。会议开得朴素而又隆重,代表们共同描绘着新中国的宏伟蓝图。毛泽东作了重要报告,号召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此,“两个务必”成为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鼓舞激励着共产党人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毛泽东高瞻远瞩地指出:“夺取这个胜利,已经是不要很久的时间和不要花费很大的气力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为了防止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腐蚀,防止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在会议结束的最后一天,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六条规定:一不做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做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
七届二中全会为中国革命的工作重点转移,为全国的解放,而且为新中国的建设准备了思想、理论基础,一个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如日出东方,呼之欲出。
进京在即,不仅有紧锣密鼓的物质准备,更有戒骄戒奢的精神准备,毛泽东不断告诫身边的人“不要学李自成”。
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中央机关都在忙着进京前的准备工作。一天,毛泽东走进警卫班,亲切地问大家:“还有几天时间我们就要出发了,你们进城准备工作做好没有?你们有没有进城享福的思想?”
警卫员们都表示:进城后一定提高警惕,要做好保密工作和保卫工作,防止坏人的破坏和捣乱,绝不中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毛泽东听后高兴地说:“你们准备工作不错,有物质基础,也有精神准备。”接着又说:“我们进城后还要建立新中国政府,很多人要在政府里当官,不管当多大的官,做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为革命工作,都要艰苦奋斗。可不要以为进城了,当官了,就不求上进了,不愿再过艰苦生活了。那样,就和李自成差不多了。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艰苦奋斗,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
为了加强组织和纪律性教育,使中央机关顺利迁入北平,中央成立了“转移委员会”,由周恩来担任总指挥,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和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曾三负责具体部署安排,为中共中央进驻北平做了充分的组织准备。并制定了有关的进城守则:1.把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带进北平;2.不准进入民房,不准随便进入剧院、电影院等公共场所;3.保守机关秘密,不知者不要问,不许乱说,出门要两个人,不准带文件,不准带武器;4.进城三个月内不准向家里通信;5.不准会客、访友,不准外出游览名胜古迹;6.遵守宗教习惯。并把它印发传达到中直机关各单位,要求每个工作人员都要遵守。
离开西柏坡之前,毛泽东还特地嘱咐机关,将借老乡的东西全部送还,坏了的赔偿新的。房漏的补房,窗坏的修窗。院里扫净,缸里挑满水。为此,还成立了善后工作处,由秘书处长曾三、供给部长邓典桃两人负责,工作人员有苏培良、崔维德等八九人。因为工作比较繁杂,毛泽东便让这个工作处留下来,又多住了一个月,所有问题都解决清楚了,才离开西柏坡。
离开西柏坡前,毛泽东意气风发地对身边几位亲密战友说,这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一定要考个好成绩。
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带领中央机关,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向北平出发了。临行前,毛泽东风趣地对身边几位亲密战友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既有雄才大略,又有丰富语言技巧的毛泽东,在一句短短的话里,连续用了三个“进京赶考”的词句,可见进京“赶考”在他脑子里盘桓了多长时间,占有多大的分量。
这是毛泽东第三次进京,但是没有哪一次有这次意义重大。北平这座历史古城对毛泽东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毛泽东青年时期,为寻找改造中国的道路和方法,曾于1918年和1919年先后两次到过北平。30年后,在即将打败国民党蒋介石、建立新中国的前夜,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共中央机关浩浩荡荡地开向北平。
站在身边的周恩来会意地点头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