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4月3日,石家庄市冶河(引岗渠)管理处的同志们早早地来到引岗渠纪念碑前,他们把碑身擦洗的干干净净,把碑亭周围进行了认真地打扫。然后他们郑重地向纪念碑敬献花束。
请老干部代表讲述当年全县人民砸锅卖铁战引岗的艰难岁月,对系统干部职工进行党的光荣传统教育。
这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教育课,他们每年都要这样,缅怀先辈英烈,参观引岗工程,促使思想升华。
冶河(引岗渠)管理处干部职工表示
-
平山、获鹿、元氏三县领导达成合作修建引岗渠协议后,进而研究工作任务分配。根据各县所在的地理位置、受益状况及区域性劳动技术特长合理分工,互谅互帮互让,团结协作,共同为修建引岗渠贡献力量。
-
获 鹿 县
1、负责五大咽喉工程,即:位于平山县的霍北庄(红光)隧洞、温塘河(跃进)渡槽、王常峪(军民团结)隧洞、冶河(群英)大渡槽及双管倒虹吸和自范西冶村至冶河枢纽2公里深明渠开挖、冶河泄水闸及苇地沟封城南三大填方的加固浆砌与明渠加固工程。
2、平山县境内从冶河渡槽至南石桥段的全部明渠开挖。
3、从南石桥到获鹿县城北靶场33公里的土、石明渠挖掘及石浪涧沟(东方红)渡槽、南鲍庄(光明)隧洞、九里山(在险峰)隧洞及所有填方、桥梁、闸涵等所有工程。
4、获鹿县城北靶场至底下园段所有建筑物的施工。
以上四项工程量为302万米3,投工961万个,占引岗渠全部工程用工量的70﹪。
平 山 县
承担从渠首至冶河渡槽以西与获鹿县施工段接头处
-
根据施工任务大小,获鹿、元氏、平山三县先后成立了施工领导机构,组织了施工队伍。
1969年10月,获鹿县革命委员在全县22个公社中,抽调民工2800名,进入引岗渠施工现场,作前期准备工作。首批民工由县生产指挥部负责安排。同年11月,引岗渠获鹿县施工总团成立。总团团部驻平山县北西庄。年底,元氏县成立了引岗渠工程指挥部;1970年10月,平山县引岗济冶灌区指挥部组成。是年,引岗工程各段施工全线展开。
获鹿县施工团的重点工程大部分在平山县境内。隧洞、渡槽同进开工,至1970年初,已达近万名民工。是年5月获鹿县革委会决定,成立王常峪分团、温塘河分团、冶河分团。分团名称以工地名称或团部驻地命名。
获鹿、元氏、平山三县民工队伍均以民兵军事建制形式,各县设施工总团或指挥部。总团、指挥部以下设分团
-
引岗渠2014年11月12日开始放水,三个多月来,先后为鹿华热电、小麦冬灌和韩家水库、八一水库输水,渠首流量一般为5m3/秒,截止现在已经放水3750万立方米。
-
引岗渠从1969年勘测设计1970年动工,到1978年通水,还有诸多尾工,一直到1978年才整体完工。在整个工期内,修渠总投资5571.5万,其中省、地两级付648.9万元,投工1939万个折款39.6万元。各县投资投工见下表:
1969年—1978年各县投资投工表
表2—2 单位:万个/工 万元/款
县名 投入资金 投入劳工 合计
用工数 折款
获鹿 1165.6 1363.6 2727.2 3892.8
平山 216.5 252.1 506.5 723
元氏 302.9 323.3 672.3 975.2
合计 1665 1939 3906 5571.5
整个工程所需物资种类繁多,数量很大。钢材、木材、水泥、石料均由各县自备。施工工具大多由民工自带。限于当时生产水平,工程所需物资数量已超过获鹿、平山、元氏三县各自的储存和运输能力。各施工单位
-
引岗渠修建之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中,县革命委员会及施工团(部)的领导,大部分是受过冲击“站出来”重新走上领导岗位的。这些干部大多数思想政治觉悟较高,有工作能力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引岗工程中,各施工团(部)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各施工单位党的组织健全,总团(指挥部)有党委或党组,分团有政委、营连有教导员、指导员。
由农民组成的施工队伍,“恋家”情绪严重,特别到县境外施工更不习惯。不少民工经常以种种借口请假回家,其实是“结了婚的想妻子,未婚青年想爹娘”。请假回家团聚团聚,顺便做些好饭,改善一下生活。针对这种情况施工团领导积极组织业余文化活动,开展各种比赛。当时,社会性上只有几个“样板戏”群众文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