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2年5月27日,对三县人民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阳光灿烂,和风送暖。沸腾的引岗渠上,西线工程已进入紧张的扫尾阶段。工地上红旗招展,人来车往,茫茫的冶河滩上一片奋力决战的繁忙景象。
上午九点多钟,省委副书记马力、省委常委王金山,和主管门领导丁廷馨、省财办主任袁捷等同志,在地委书记王长柏同志的陪同下,驱车来到获鹿县视察引岗渠工程。
他们首先来到九里山,观看已经打通的“在险峰”隧洞。小汽车直接开进隧洞,在隧洞尽头的洞口调头返回,然后继续北上,开往冶河枢纽工地。冶河枢纽两排倒虹吸已经完成,石拱渡槽的槽墩也全部完工,拱券大部分已经合龙,正在垒砌大孔之间的小孔。省里的领导同志们,站在渡槽东端向西望去,
-
省委副书记马力和省领导王金山等同志视察引岗工程以后,三县人民甩掉了精神上的负担,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西线工程相继完工,进入第二战役,真正形成了上上下下齐心协力战引岗的大合唱。但是,在声震太行的人民大合唱中,不仅有美妙的和声,也有不和谐的音调。
1973年秋天,引岗渠西线彻底完工,就要放水试渠了。经过多次邀请,有一天,迎来了省直有关部门的一位主任。他的到来,让施工团的同志们非常高兴。
主任态度严肃,沉默寡语,可也并非完全如此,有时闲聊起来,言语之间倒也随和。只是一条,不能提说引岗渠,一提引岗渠,口气就充满火药味儿,就像炸响的开山炮似的,直呛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这位主任初来
-
1973年9月的一天,河北省委大院里,从引岗渠工地来了几个身材高大的人。这几个人带着工地上的风尘,长途跋涉的疲惫,看上去有些土气,但土气中透着一股子坚毅刚强的志气。他们脚步匆匆,焦急中保持着平静,平静的神色里又显得急不可待的样子。这几个人就是获鹿县委书记缑增福和他的同事。他们是来省里申报用水计划的,准备放水试渠。
引岗渠西线放水试渠在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缑增福和他的战友们,本来打算,首先取得省主管部门的支持,就多次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来视察指导工作。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光光彩彩,体体面面的喜兴事儿,却碰了一鼻子灰,让那位主任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虽说后来态度有所缓和,但是,当时他们还不敢相信能顺顺当当地把事情办下来
-
1973年10月8日,是个难忘的日子。那天早晨,当初升的太阳把万道金光抛洒在太行山东麓的山山水水之时,引岗渠西线正式放水试渠。柏坡之水从岗南水库的输水洞奔腾而出,翻滚着团团白雪似的浪花,穿过红光洞、温塘河渡槽、王常峪隧洞、马冢河倒虹吸,跳跃着,欢唱着,来到冶河枢纽,通过冶河底下长长的巨龙进入源泉渠,流向平山、获鹿干渴的大地。
看着畅流不息的引岗渠水,沿线的人民欢呼跳跃,纵情歌唱。他们奔跑着、追逐着奔腾的渠水,激动的心犹如飞溅的浪花一样欢蹦乱跳。
喜讯传到省里,省委书记刘子厚兴奋异常。他忙站在地图前寻找着地处太行山下的平山、获鹿、元氏县。三县舞巨龙,喜从引岗来。从此,历年干旱的太行山东麓就要有水了,自古的旱庄也能得到引岗渠水的滋润了,
-
1973年秋末冬初,引岗渠西线经过曲折地放水,艰苦地试渠,低线——获鹿县的源泉渠可以受益了。
1974年3月25日,正当春灌的大好时节,西线——冶河以西的总干渠开闸放水了。引岗渠水从岗南水库大坝右侧的输水洞奔腾而出,滚滚而来,通过冶河枢纽的倒虹吸,把岗南水库的水源源不断地送到获鹿县的源泉渠。平山、获鹿两县沿线的人民,像过盛大节日似的,欢天喜地,迎接来自革命圣地的柏坡之水。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千真万确。干旱缺水的丘陵、平川,一旦得到水的恩赐,受到水的滋润,地质等数连升几级,慷慨大度,把多年来的潜力都使出来了。满田的小麦绿油油、青荡荡的,长势特别好。这一带从来没有长过这么喜人的庄稼。1974年,受益区的小麦普遍增产
-
引岗渠全线通水以后,从岗南水库大坝下奔腾而出的波涛,声如滚滚春雷,响彻云霄,声震太行,名扬全国。一时间,引岗渠,特别是巧夺天工的彩虹——冶河大渡槽,千难万险的地下工程——王常峪隧洞,成为当时令人十分注目的工程项目,各地到这里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他们好奇地追寻着三县人民修建偌大工程的原动力和奋进的轨迹。
1973年11月以来,在引岗渠西线放水以后的几年里,北京、天津等省市,组织千余名奋战在根治海河第一线的英模们,慕名前来冶河枢纽参观。他们仰望着飞架在冶河上空彩虹般的大渡槽,寻觅着潜行在地下喷金吐银长龙似的倒虹吸,赞不绝口。他们说,这些工程工艺复杂,是三县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这些从海河工地上远道而来英雄们说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