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事进京,正好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19周年的前夕,在毛主席纪念堂附近拍摄了一组照片,以飨读者。
雪后初清的天安门广场
毛主席纪念堂北门
毛主席纪念堂南门
毛主席纪念堂南门
毛主席纪念堂南门
(今天毛主席纪念堂不是开放日)
-
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系列之六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 张希贤
2012年05月31日08:14 资料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新中国建立后,发源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成熟于延安时期的“延安文艺”迅速进入了“后延安文艺”时代,标志是“红色文化”迅速出现了繁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得到了保护发掘和创新性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开始积极探索,中国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一波文化高潮。
1.“后延安文艺”时代的出现
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双百方针的贯彻实施,最大的成就是造就了革命红色文化的崛起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第一次繁荣。
这一红色文化的崛起和繁荣,首先表现在文学创作的各领域,包括小说、戏剧、诗歌、报告文学与散文等。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十几年积累
-
近代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对外思想传播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走向世界 冯雷
2012年04月28日09:25 资料来源:人民网<<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报》
百年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既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普及并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也是一部形成于中国革命实践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向世界、并对20世纪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
曾几何时,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几场战争就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打得土崩瓦解、体无完肤,沦为列强任意宰割和凌辱的“东亚病夫”。但是,自从中国有了信仰马克思主义、以俄国革命为师的中国共产党,仅仅经过了20余年就赢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并在朝鲜战场上打败了美国这个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于是,站立起来的新中国吸引了世界
-
-
快过年了搜索到一组毛泽东在1949年的珍贵照片,供网友览阅。据说本组照片选取于中央档案馆发布《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专题,反映了1949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本组馆藏图片珍贵难得,再次让人们领略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独特的个人魅力。
1.1949年1月1日《人民日报》第1版刊登的新华社社论《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
2. 北平人民庆祝北平解放的照片
3. 毛泽东、朱德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
4.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在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部队
5. 1949年4月,毛泽东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会场
7. 1949年10月9日,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纪要
8. 1949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
-
2011年12月14日08:22 来源:人民网>>理论 原载《光明日报》
秧歌剧《兄妹开荒》等文艺演出在延安深受群众欢迎
冼星海指挥鲁艺同学演唱《黄河大合唱》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大力加强根据地文化建设,以文化发展繁荣促进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建设,为保障抗战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引了前进方向,凝聚起伟大力量,也为我们今天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成功借鉴和重要指导。
一、重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根据地文化建设,结合抗战每一个阶段的基本形势、主要任务,提出和实行了加强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扎实推进根据地各项建设。
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毛泽东就在中国文艺协会
-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日)
毛泽东
同志们!今天邀集大家来开座谈会,目的是要和大家交换意见,研究文艺工作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更好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就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五四”⑴以来,这支文化军队就在中国形成,帮助了中国革命,使中国的封建文化和适应帝国主义侵略的买办文化的地盘逐渐缩小,其力量逐渐削弱。到了现在,中国反
-
11月1日清晨,神舟八号飞船从西北戈壁滩成功发射。
11月3日凌晨,这是天宫一号摄像头拍摄的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对接锁紧完成后的画面。
人民网>>强国博客2011-11-03
文/东方阿德
中国“神舟八号”的成功发射以及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令人瞩目,叫人喝彩。然西方一些国家此刻一定很沮丧,——中国太不给面子了,西方身陷债务危机,中国却飞天揽月,这不是叫超级大国丢尽颜面吗?这不是对超级大国的重重一击吗?今后西方还咋对阵营的兄弟们喊话打气?还咋证实资本主义的制度好于社会主义?这太叫人难为情了!
不过,想必西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他们总会弄出一些名目来打压和污蔑中国的。当年,毛主席针对西方的打压,表露了“东风压倒西风”的
-
一、叶子龙版本
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难以割舍的复杂感情。在黄土高原生活、征战了十多年和两次东渡黄河的经历令他难以忘怀。他不止一次地说过,要好好体验黄河。1952年25日至11月1日,毛泽东第一次到外地视察去的就是黄河。当时他吩咐叶子龙: “你去安排一下,不要惊动很多人,也不要打扰地方。今晚就走。”
专列停在了黄河边上。此时已是深夜,月亮在薄云中时隐时现,四周万籁俱寂。
第二天清晨,叶子龙照例早早起来,当他走下车,发现毛泽东已经在路基上活动身体。看到叶子龙,毛泽东说:”走,我们到那边看看!“说着,大步向远处的一个村子走去。叶子龙紧紧跟随在后面。
毛泽东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穷地方,陕北也苦,可是有地种,有窑洞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