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家庄市冶河(引岗)灌区管理处,在各县完成冬小麦播种以后,自10月17日开始,不失时机开始渠道清淤工作,为小麦冬灌和水库蓄水提供保障。至11月5日,清淤方量共16597立方米,其中七亩所、牛山所、山尹村所已全部完成,其余管理所都已接近尾声,正在加紧清淤工作,近日即可完成。
-
石家庄市冶河(引岗)灌区管理处,在各县完成冬小麦播种以后,自10月17日开始,不失时机开始渠道清淤工作,为小麦冬灌和水库蓄水提供保障。至11月5日,清淤方量共16597立方米,其中七亩所、牛山所、山尹村所已全部完成,其余管理所都已接近尾声,正在加紧清淤工作,近日即可完成。
-
户数 人口(下)
1949年 45929户 189241人 男94800 女94441
1950年 45052户 189941人 男94728 女95213
1951年 46246户 191027人 男95279 女95748
1952年 46908户 192241人 男95947 女96294
1953年 47398户 197086人 男97798 女99288
1954年 47675户 202294人 男99970 女102324
1955年 48069户 208128人 男104281 女103847
1956年 48092户 213140人 男108011 女105129
1957年 48307户 216451人 男110533 女105898
1958年 48242户 218804人 男112675 女106129
1959年 48071户 220090人 男113752 女106338
1960年 48893户 221710人 男117044 女1
-
中华民国3年(1914年)本县籍户46597,寄籍5户;本籍人口262000,寄籍人口49。
中华民国21年(1932年),河北省建设厅绘制《河北省分现图》该图《地理志略》记载,获鹿全县“共57676户,男女人口285430。
其中:
第一区即在城区,7462户,37894口;(35村)
第二区即于底区,6669户,33328口;(38村)
第三区即振头区,4375户,25551口;(23村)
第四区即永壁区,6314户,29630口;(25村)
第五区即铜冶
-
明获鹿县编户一十二里。(《辞海》“里正”词条下,“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又“里甲”词条后,“鳏、寡、孤、独和无田产不服役者带管于一百十户之外,列在册后,叫畸零。”)
明.洪武年间旧志:户2145,口26000。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全县有军、民、匠役、杂户2428户。
其中:民户1889户,军户438户,杂役101户。
男女人口合计28712人,其中男17923,女10789。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实在军、民、匠役、杂户2498户。
其中:民户1959户,军户438户,杂役101
-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人口38301。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人口42754。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人口50414。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32577户,人口174103。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32366户,人口175396。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31856户,人口176348。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31846户,人口176741。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1846户,人口176021。
-
2000年 111045户 362189人 男183338 女178851
2001年 103810户 357531人 男181197 女176334
2002年 110209户 355482人 男179934 女175548
-
辽石城县户三千
-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石家庄市委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市,建设生态鹿泉”和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努力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开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国民经济增长加快,改革和宏观调控稳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有了较大提高。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2.05亿元,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08亿元,增长11.5%;第二产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15
-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石家庄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市、建设生态鹿泉”和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加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域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增速创“十五”以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79.85亿元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