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石家庄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经济强市、建设生态鹿泉”和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改革目标如期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加快增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域综合经济实力迈上了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实现13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增速创“十五”以来最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5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79.85亿元,增长15.6 %;第三产业增加值38亿元,增长14.2%。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9.7%、61.2%、29.1%。 二、农业 农业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29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农业产值102642万元,增长13.4% ;牧业产值115739万元,增长9.6% 。农业产业化进展较快,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5% 。 种植业结构继续转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3.62万亩,比上年增长1.4%。其中,小麦播种面积24.3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5.8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88万亩,增长16%。蔬菜播种面积16.66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1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21.46万吨,比上年增长5.7%。其中小麦9.49万吨,增长8.5%;玉米10.93万吨,增长4.2%。 畜牧业发展较快。全年肉类、禽蛋、奶类总产量分别达到6.4万吨、3.4万吨和8.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11.2%和22.5% 。生猪存栏、出栏分别达到29.24万头和71.69万头,同比各增长2.7%和 13.7% ;家禽存栏、出栏达到566.56万只和832.68万只,同比各增长6.7%和10.1%。年内新增奶牛8662头,存栏总数4.2万头。全市养牛小区72个,机械化挤奶设备40套。 渔业生产稳定。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5109亩。水产品产量5406吨,增长5.7%。 林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实施了省会周围绿化、退耕还林、文明生态村绿化、封山育林等九项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8万亩,共栽植各类树木(含花灌木)630万株,其中四旁植树235.2万株。全年引进林果新品种19个,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6项,酸枣嫁接227万株 。全年干鲜果品产量4.3万吨,增长6.5%。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得到加强,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实有机井4157眼,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9276亩。农业机械总动力62.7万千瓦,全年实现机耕30.7万亩,机播36.1万亩,机收24.0万亩,机械化还田33.1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3.32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16.2%。全市17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0.74亿元,增长24.2%;实现销售收入95.95亿元,增长27.5%;实现利税11.77亿元,增长40%;完成出口交货值5.23亿元,增长37.5%。产销衔接良好,产销率为98.02%。 企业培育取得较大成效。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9.68亿元,增长11.6% 。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1家,比上年增加了11家。 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单位 2005年 比上年增长% 乳制品 吨 164075 7.4 #液体乳 吨 158156 8.0 啤酒 千升 36537 44.5 纸浆 吨 196645 38.9 机制纸 吨 263980 37.8 塑料制品 吨 77024 31.1 水泥熟料 万吨 529.9 -2.4 水泥 万吨 1712.7 22.2 钢材 吨 238750 5.5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53 亿元,比上年增长8.6% 。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入和项目建设在高平台上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8709万元,比上年增长28.5% 。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有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其中超亿元项目9个。康师傅纯净水、威远生化等项目建成投产,石家庄动物园、石家庄信息产业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铜冶火炬创新创业园、正元投资等项目已签约,实现了项目建设不断档,经济发展不停步。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公路建设规模创历史纪录。全年境内公路建设里程达154.2公里,总投资额17.2亿元。青银高速鹿泉段已经通车,完成了张石高速清表、石环公路一期拆迁、三○七线防洪堤至石太立交桥段大修等七项国、省干道工程。完成了武庄、东小壁、高家台等五个村的通村油路,率先在石家庄市实现了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年内新增公路42.8公里,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8.2公里。年末有营运货车2712辆,年内全市各类货车共完成货运周转量27105万吨公里,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8260千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690.5万元,比上年增长49.1%。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109603门,实占容量87756门。全市电话用户数11726户,其中小灵通29450部。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1.9部。互联网业务用户8875户,移动电话在网用户10.1万户。 六、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趋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 。全市有集贸市场18个,市场摊位容量6720个,市场成交额6.3亿元。 七、民营经济和对外经济 民营经济贡献率快速提高。年末在册个体工商户23744户,比上年增加6017户;私营企业828户,其中本期新开业161户。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0.79亿元,增长54.2% ,实现税收35326.7万元,增长30.7% 。 对外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共引进市域外资金8.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0.29万美元。引进技术35项、人才350名。全年进出口总额8000万美元,其中出口6200万美元,进口1800万美元。全年外贸收购总值9.9亿元,增长18% 。 八、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人民公园简易开园,太平河南北路顺利通车。城区绿地面积134.86公顷,绿地率33.7%;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1.22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96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1.33%。城区自来水全年完成供水量328万吨,供水管网总长度30.6公里 。全年新增供热面积11万平方米,市区内供热总面积达到140.35万平方米,用热面积99.7万平方米,供热覆盖率65%。年销售液化气910吨,城市液化气普及率100% 。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同步攀升。全年完成财政收入64176万元(不含基金收入4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8.8%。一般预算收入25269万元,增长19.2%。一般预算支出44359万元,增长19.7% 。其中农业支出2944万元,增长86.3%;教育支出12174万元,增长21.4% 。保障特殊社会群体需要,对7982名农村家庭贫困学生“两免一补”74.96万元,减免1824名农村独生子女杂费11.3万元。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49511万元,比年初增加65313万元,增长11.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83864万元,比年初增加45193万元,增长10.3% 。各项贷款余额318169万元, 比年初减少25002万元,降低7.3% ;发放农业贷款39294万元,增长2.4% 。 保险业稳定发展。全年完成保费收入8481.9万元,其中财产保险1698.9万元,人寿保险6783万元。全年赔款、给付支出1917.5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支出969.5万元,人寿保险支出948万元。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进步取得新的成效。全年有26个科技课题通过验收,合成革用微晶纤维素、奶牛高产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等9个项目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推广小麦高产等农业新技术6项。全年R&D经费支出340万元,专利申请18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100%,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75%,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 。全市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总投入4497万元,全市有多媒体教室180个,微机拥有量5490台,高标准语音教室45个,所有中学建成了校园网,60%以上小学实现校校通。全市有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30678人,专任教师2121人;小学97所,在校学生25308人,专任教师1704人;独立幼儿园7所,全市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数8855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7391人,专任教师208人。 十一、文化、广播、卫生、体育 文化事业推进精品工程。全年共组织大型文艺演出12次。创作各类优秀文艺作品500多件。 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年内中央电视台播出专题2部,省台上稿60篇,石家庄台上稿200篇,自播新闻1889条,一周要闻53期。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健全。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60个,医院、卫生院床位842张,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030人。卫生防疫机构1个,技术人员47人。市、乡、村三级疫情监测网络进一步健全,全年累计完成常规免疫接种7.1万人次。 体育事业收获较丰。获国家级比赛金牌1枚;省级比赛金牌5枚,银牌7枚,铜牌4枚,前八名20人次;石市级比赛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3枚,前八名15人次。 十二、人口与就业 全市年末人口357258人,其中农业人口307715人,非农业人口49543人。全年共出生人口3563人,人口出生率9.9‰ ,人口自然增长率3.12‰ 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县及县以上单位从业人员25594人,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4980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11670元,增长12.2% 。全年新增就业岗位8122个,培训农村劳动力11780人次,城镇新就业2011人,50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3% 。 十三、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54元,增长10% ;人均消费支出6026元,增长4.7% ;恩格尔系数28.4% 。农民人均纯收入5313元,增长8.1%;人均消费支出3075元,增长7.5%;恩格尔系数39.1 %。 社会保障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