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鹿泉市北新城村东之太平河大桥——石家庄市新华区田庄石闫公路大桥段,在太平河两岸已经形成近十公里的绿化带。从西向东依次由植物园路大桥(岳村西桥)、岳村铺桥、大马村桥、大安舍桥等四个桥,将太平河北岸的绿化带分成了五个公园。这五个公园贯穿连同,附近又有石家庄市植物园。所以,那里的景色最为美妙,引人步步入胜。
遗憾的是机动车不能进入,如有出租自行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人们可以领略更多的美景。
五个公园由西向东依次是:
1.秀水公园
2.太岳公园
3.语林公园
4.秋实公园
5.临风公园
那里天水一色,飞流瀑布,花草树木,田园风光,引人入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人们不仅要问
-
2009年
引水4042.05万立方米,其中农灌用水2889.08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1.5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62,斗口平均灌溉效率为1048亩/日流量。工程设备完好率:干渠82.5%、建筑物90.5%。
利用农灌及施工间隙,向太平河、滹沱河、民心河等生态供水1152.97万立方米,极大地美化、优化我市的生态环境。
2008年行水情况:
01.1月12日——2月21日,向韩家园水库和八一水库输水41天,2013.33万立方米;
02.3月10日——4月1日,春灌第一水,行水23天,共1292.45万立方米;
03.4月28日——5月29日,春灌第三水,行水32天,共1389万立方米;
04.7月生态输水5天,共输95.
-
在今年上半年这样的大旱之年,因为有了引岗渠,这里是另外一番光景。
1
2
3
4
5
6
8
-
无数的人们看到雄伟的冶河渡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被她的丰姿折服。可她成长过程中的苦难有多少人知晓呢?下边贴几幅照片以飨读者。
冶河渡槽是引岗渠的标志性工程,引岗渠的所有大型建筑物,经过三十多年的使用,特别是经过1996年8月特大洪水的考验,固若金汤,稳如泰山。
1970年秋后,获鹿县施工团在冶河枢纽工地摆开战场。茫茫河滩,乱石滚滚,水里潺潺,他们首先在工地上游截流,让河水改道,为倒虹吸和渡槽的施工创造条件。
渡槽所需石料,要求极为严格,工地附近不能解决,要到几十里外的获鹿县、井陉县境内去开采。运输主要是畜力车和人力车,机关干部和农民一样
-
无数的人们看到雄伟的冶河渡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被她的丰姿折服。可她成长过程中的苦难有多少人知晓呢?下边贴几幅照片以飨读者。
冶河渡槽是引岗渠的标志性工程,引岗渠的所有大型建筑物,经过三十多年的使用,特别是经过1996年8月特大洪水的考验,固若金汤,稳如泰山。
1970年秋后,获鹿县施工团在冶河枢纽工地摆开战场。茫茫河滩,乱石滚滚,水里潺潺,他们首先在工地上游截流,让河水改道,为倒虹吸和渡槽的施工创造条件。
渡槽所需石料,要求极为严格,工地附近不能解决,要到几十里外的获鹿县、井陉县境内去开采。运输主要是畜力车和人力车
-
无数的人们看到雄伟的冶河渡槽,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被她的丰姿折服。可她成长过程中的苦难有多少人知晓呢?下边贴几幅照片以飨读者。
冶河渡槽是引岗渠的标志性工程,引岗渠的所有大型建筑物,经过三十多年的使用,特别是经过1996年8月特大洪水的考验,固若金汤,稳如泰山。
1970年秋后,获鹿县施工团在冶河枢纽工地摆开战场。茫茫河滩,乱石滚滚,水里潺潺,他们首先在工地上游截流,让河水改道,为倒虹吸和渡槽的施工创造条件。
渡槽所需石料,要求极为严格,工地附近不能解决,要到几十里外的获鹿县、井陉县境内去开采。运输主要是畜力车和人力车
-
《引岗渠志》纪念碑照片
2006年10月13日团市委提供
-
鹿泉古城西门外,太平河南岸的幸福桥头有“引岗渠纪念碑”一座,古朴典雅的六柱碑亭,雄伟高大的六面碑身和厚重的浮雕碑座矗立在精雕细刻的青石台阶之上,整个碑亭气势壮观。
碑身正面(北面)是“引岗渠纪念碑”六个行书大字,碑身的背面(南面)是碑文:
水利乃农业之命脉,渠道为灌溉之经络。鹿泉大地,十年九旱,农桑无保,粮棉屡歉。岁至己酉,获倡平、元两县,集万众,战五载,制天命而用;投巨款,巧设计,饰地貌成渠。银龙入沃野,水随人意流。昔日荒坡秃岭,今朝林茂粮丰。众念库留引水洞预见深远,齐赞渠越丛山涧业绩非凡。此举造福人间,堪称党的英明,制度优越&
-
在冶河枢纽上首(西端)就着分水闸长方形的房顶建造了“修建引岗渠纪念碑”碑亭,在那里有纪念碑两重,南北各一,对面而立。北边一重的内侧上方是一行横排大字“修建引岗渠纪念碑”下边是竖排的碑文:
水乃生命之源渊,农业之命脉。为政之道,利民为本,修渠引水,造福于民。为改变平山、获鹿、元氏三县干旱缺水之貌,开发荒山秃岭,一九六九年获鹿倡导,平、元两县响应,孟夏始勘,季秋施工。积三县之众勇,艰苦奋战,历春秋五载,雄心变宏图,水到渠成。渠首一源岗南水库,一源冶河九莲洞,纵贯三县山区丘陵,绵延二百余里,直入元氏八一水库。五十四万三千亩旱地变绿茵,原野铺锦绣。一结粮食不足百斤史
-
鹿泉古城西门外,太平河南岸的幸福桥头有“引岗渠纪念碑”一座,古朴典雅的六柱碑亭,雄伟高大的六面碑身和厚重的浮雕碑座矗立在精雕细刻的青石台阶之上,整个碑亭气势壮观。
碑身正面(北面)是“引岗渠纪念碑”六个行书大字,碑身的背面(南面)是碑文:
水利乃农业之命脉,渠道为灌溉之经络。鹿泉大地,十年九旱,农桑无保,粮棉屡歉。岁至己酉,获倡平、元两县,集万众,战五载,制天命而用;投巨款,巧设计,饰地貌成渠。银龙入沃野,水随人意流。昔日荒坡秃岭,今朝林茂粮丰。众念库留引水洞预见深远,齐赞渠越丛山涧业绩非凡。此举造福人间,堪称党的英明,制度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