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09.11.07石家庄日报第一版
图为青年志愿者在太平河拣拾垃圾美化环境 本报记者 董永博 摄
本报讯(记者 李云萍)昨天上午,团市委、市园林局在省会太平河启动青年志愿者“爱护太平河·共建绿色家园”活动。市委副书记刘云峰,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大虎出席启动仪式并为6支太平河绿色志愿服务队授旗。
“爱护太平河·共建绿色家园”活动是团市委百万青少年“青春与文明同行”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全力配合我市“三年大变样”,服务太平河周边环境建设,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活动内容包括:组织文明宣传志愿服务队和秩序监督志愿服务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在太平河公园沿岸及周围绿地发放环境保护宣传资料,进行文明劝导;开展太平河青年志愿者绿地认养活动;开展太平河环境监督志愿服务活
-
“一河”邻“两环” “玉带”绕城郭
石家庄初显“水城”风貌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09-10-31石家庄日报第一版
石家庄日报讯(记者 靳晓磊)波光粼粼的滹沱河、绿水悠悠的太平河、玉带般的民心河……随着我市“一河两环”水系工程建设的开展,省会水面面积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市区水面面积达到620多万平方米,人均水面面积2.6平方米,一座“水城”的风貌已现。
滹沱风光今重现
“真没想到石家庄还有这么宽的一条河。”如今,当人们驾车沿京珠高速公路通过滹沱河大桥时,常常对车窗外的水景赞叹不已。这条干涸了几十年的母亲河,又一次呈现出了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旖旎风光。
这一段是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的4号水面,其位于滹沱河京珠高速段两侧,水面宽600米—800米,水面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平
-
“一河”邻“两环” “玉带”绕城郭
石家庄初显“水城”风貌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09-10-31石家庄日报第一版
石家庄日报讯(记者 靳晓磊)波光粼粼的滹沱河、绿水悠悠的太平河、玉带般的民心河……随着我市“一河两环”水系工程建设的开展,省会水面面积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市区水面面积达到620多万平方米,人均水面面积2.6平方米,一座“水城”的风貌已现。
滹沱风光今重现
“真没想到石家庄还有这么宽的一条河。”如今,当人们驾车沿京珠高速公路通过滹沱河大桥时,常常对车窗外的水景赞叹不已。这条干涸了几十年的母亲河,又一次呈现出了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旖旎风光。
这一段是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的4号水面,其位于滹沱河京珠高速段两侧,水面宽600米—800米,水面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平
-
“一河”邻“两环” “玉带”绕城郭
石家庄初显“水城”风貌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09-10-31石家庄日报第一版
石家庄日报讯(记者 靳晓磊)波光粼粼的滹沱河、绿水悠悠的太平河、玉带般的民心河……随着我市“一河两环”水系工程建设的开展,省会水面面积不断增加。截至目前,市区水面面积达到620多万平方米,人均水面面积2.6平方米,一座“水城”的风貌已现。
滹沱风光今重现
“真没想到石家庄还有这么宽的一条河。”如今,当人们驾车沿京珠高速公路通过滹沱河大桥时,常常对车窗外的水景赞叹不已。这条干涸了几十年的母亲河,又一次呈现出了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旖旎风光。
这一段是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的4号水面,其位于滹沱河京珠高速段两侧,水面宽600米—800米,水面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平
-
提示:曾国藩给澄弟写信,劝告他不要置买田产,不要过问公事。
莫买田产,莫管公事。吾所嘱者,二语而已。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富贵人家,不可不牢记此二语也。
同治元年闰八月初四日
-
2009年10月16日,一场让全校师生引以为豪的升旗仪式在鹿泉市第一中学举行,升旗手是国庆60周年庆典国旗护卫队擎旗手屈建光,而护旗手和仪仗队队员都是他刚刚训练过的学生们。回家探亲的屈建光日前被鹿泉市第一中学聘请为校外辅导员,为该校国旗队的学生们“传艺”。 石家庄日报记者 董永博 摄
稿件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09年10月17日 石家庄日报1版
-
1969年12月16日,车行公社大、小宋楼的民工,首先来到王常峪隧洞工地安营扎寨。随后,车行、韩庄、申后、梁庄4个公社各个大队的民工陆续到来。王常峪隧洞是引岗渠全线动工最早的工程。隧洞从60米深处腹穿常峪岭,长2700米,宽5.2米,高5.3米,过水流量22立方米/秒,洞内全部用水泥,料石衬砌。
工程一开始全是手工作业,全靠民工拉着麻绳送料、出渣、送民工上下。
向工地运送物料全靠毛驴车。
开始没有机械,全靠人们抡锤打钎。
那里电力不足,有时装好了炮,停了电,就提着油灯点炮捻。
全民性的普及施工技术,技术人员在隧洞顶部中央前后固定两个点,民工可以随时观察掘进方向是否准确。
隧洞衬砌,她们照样和男同志一样干。
隧洞工程
-
1969年12月16日,车行公社大、小宋楼的民工,首先来到王常峪隧洞工地安营扎寨。随后,车行、韩庄、申后、梁庄4个公社各个大队的民工陆续到来。王常峪隧洞是引岗渠全线动工最早的工程。隧洞从60米深处腹穿常峪岭,长2700米,宽5.2米,高5.3米,过水流量22立方米/秒,洞内全部用水泥,料石衬砌。
工程一开始全是手工作业,全靠民工拉着麻绳送料、出渣、送民工上下。
向工地运送物料全靠毛驴车。
开始没有机械,全靠人们抡锤打钎。
那里电力不足,有时装好了炮,停了电,就提着油灯点炮捻。
全民性的普及施工技术,技术人员在隧洞顶部中央前后固定两个点,民工可以随时观察掘进方向是否准确。
在工地男同志能干的,女同志一样能干。看,
-
冶河倒虹吸是一项深埋工程。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看不见它庞大的躯体。那么,让我们揭开尘封的历史,看一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吧。
1970年秋后,获鹿县施工团在冶河枢纽工地摆开战场。茫茫河滩,乱石滚滚,水里潺潺,他们首先在工地上游截流,让河水改道,为倒虹吸和渡槽的施工创造条件。
冶河倒虹吸,东西长620米,在河床底下深埋8.5米,要挖一条5米多宽的深沟,将双排直径1.8米的高压钢筋水泥管埋在地下。虽然采取了截流措施,地下水还是很多。民工们只能手工作业,有的地方是巨石和胶泥土。这个地方地下是水,离村庄又很近,打眼放炮很困难。还要把乱石、泥浆运到两岸,所以,当时施工相当艰难。
在
-
冶河倒虹吸是一项深埋工程。现在,我们只能看到它的进水口和出水口,看不见它庞大的躯体。那么,让我们揭开尘封的历史,看一看它的“庐山”真面目吧。
1970年秋后,获鹿县施工团在冶河枢纽工地摆开战场。茫茫河滩,乱石滚滚,水里潺潺,他们首先在工地上游截流,让河水改道,为倒虹吸和渡槽的施工创造条件。
冶河倒虹吸,东西长620米,在河床底下深埋8.5米,要挖一条5米多宽的深沟,将双排直径1.8米的高压钢筋水泥管埋在地下。虽然采取了截流措施,地下水还是很多。民工们只能手工作业,有的地方是巨石和胶泥土。这个地方地下是水,离村庄又很近,打眼放炮很困难。还要把乱石、泥浆运到两岸,所以,当时施工相当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