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日记》选注 > 四、治军篇 > 内容阅读
同治元年(1862年)

102、早饭后,与九弟畅谈圣贤成已成物、立人达人之道,言统带兵勇,不可存沽恩市德之意。
同治元年二月十八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103、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出西门观杨占彪、阳华坤两营操演。其收队之法,系学多将军隆阿者,极为稳快。其法仍用四方阵,面场向外。前者向敌,且战且退,后者面向归路,防贼抄尾,左者排列枪炮,防贼包左,右者排列枪炮,防贼包右,收归者皆在方阵之中空处行走。如左前隅之第一排,打枪甫毕,即缩入中空处走归,左后隅之末排站队,左前隅第二排打枪毕,又缩入中空处走归,左后隅
之未排站队,第三排亦然,第四五等排亦然,右前隅之一、二、三、四等拓亦然。行走一二十里始终有四方阵,排列不乱,实收队时,万全无弊之良法也。
同治元年四月初六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104、四更后阴寒殊甚。时晴时雨,乍热乍寒,既有伤于秋收,而军行多病,尤以为苦,深以为忧。
同治元年八月初八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105、因心中惦念金陵大营,故多谢客不见。酉刻至城外试验炸弹、炸炮,冯竹渔新自广东买来者。将寄至金陵一用,故亲往一试,果能落地炸裂,火光大然。
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九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106早饭后清理文件,旋出城周遭闻视,唯东北一隅未经履勘①,以其外有菱湖,易于置守②也。……二更三点出查街道,拿犯夜③者二人,门牌与人数不合者五人。
同治元年九月初八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履勘:履,踩,走。意即亲自实地勘察。
②易于置守:容易布置防守。
③犯夜:触犯夜禁。

107、然风雨交加,夜黑如磐 ,深以防守为虑。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四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108、脯时阴雨如故,念金陵将士昼夜苦守,忧系无已。日内因江西藩司有意掣肘,心为忿恚!然细思古人办事,掣肘之处,拂逆之端,世世有之,人人不免,恶其指逆而必欲顺从,设法以诛锄异已者,权臣之行径①也:听其指逆而动心忍性,委曲求全②,且以无敌国外患而已为虑者③,圣贤之用心也。吾正可借人之拂逆以磨砺我之德性④,其庶几乎⑤!
同治元年九月二十五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行径:行为。多指坏的行为、做法。
②听其求全:听,听任。动心,受外物激荡而心志摇动。忍性,抵制性情的摇动。意为听传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使自己的心志因此激荡,在的情况下抵制自己的激荡,(增进内心修养)屈已从今以求事情的成全之功。
③且以虑者:儒家修身理论认为,外在的忧患正足以警惕自己,相反,平和顺境容易使人放纵自己。因此常以外无忧患为身心修养之可忧虑的事情。可译为并且以没有敌国外患为自己的忧虑。
④德性:道德品性。
⑤其庶几首:这就差不多可以(接近圣人之道)了吧。

109、写李幼泉小信一件,问萧、毛二军进兵座在巢湖以南乎,以北乎?傍夕与幕府共谈此事,灯后传熟于庐、巢之人①,细询进兵之路,众②谓宜走巢湖之南,因定计办函牍告各处③。
同治元年十一月十八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注解:
①传之人:传唤对巢地区地理形势熟悉的人。
②众:众人,大家 。
③办函牍告处:起草文件以公文的形式通知各地。

110、大雪盈六寸许,念鲍营饷路将断,而雪大如此,勇丁恐遂溃散,忧念无已 。
同治元年十二月初一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

111、中饭请喻告三、郑阳和等便饭,以其修城有功而甚速也。
同治元年十二月二五日于安庆,公元18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