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著名书法家辈出。丰富多采的书体,为印刷字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楷书,由隶书过渡、演变而成,汉代的楷隶是楷书的雏形,魏晋时期即有了楷书,当时称为“正书”,又称“真书”,三国时已通用全国。世传魏初钟繇为真书之祖。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逐步发展,趋于成熟。到了唐代,楷书已达登峰造极。楷书的成熟标志了汉字书体演变过程已全部完成,自唐以后,楷书成为正体字通行全国至今。楷书在中国印刷字体的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楷书可以称为印刷字体之宗,自印刷术发明以后,楷书体一直作为印刷字体的主流字体,后来出现的宋体、仿宋体、等线体等印刷字体,也多在楷体基础上设计而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隶书到楷书的过渡阶段,此时书体或以隶为主,兼有楷意;或以楷为主,兼有隶风,形成了一种特有字体。北魏时期的碑刻字体,与同时期的南朝字体有所不同,而更接近于楷体,其 “笔法方健,方圆兼用,结体险峻,笔画斩钉截铁”,后世称为“魏碑”。清代中后期,出现了在魏碑基础上创造而成的一种新魏体——北魏体。后来的铅字字体“新魏体”,即是基于北魏体而设计。 楷书发展到东晋王羲之已经完全成熟。他的楷书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王献之,王羲之之子,历史上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其书体“刚用柔显,华固实增”。 到了隋代,楷书上承王羲之书体遗风,下开唐代楷书盛世。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楷书作为主流字体成为雕版印刷术初期的首选字体,同时期的书法字体对印刷字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是书法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书法艺术达到了历史顶峰,书法家辈出,他们的楷书,吸纳了前代精华,融会贯通,法古而创新,各自成体,成为后世习书的楷模。此时正当印刷术兴起,唐代各家楷书成为刻版的首选字体。 唐代的著名书法家有: 欧阳询,是跨越隋唐的书法家。其字险劲刻厉,结字端庄,为历代学书的首选楷模,人称“欧体”。 虞世南,唐初书法家。笔体外柔内刚,笔致圆融遒丽。宋版书中有仿效其碑书体。 褚遂良,唐书法家。早期书法,字画奇伟,结体雄浑,宽博方整;晚年书风则变化多端,婵娟婀娜风格异趣。宋版书中的轻细字体,即是源于褚体。 欧阳通为欧阳询之子,与其父同名,有“大小欧阳”之称。其书法继承了父亲的遗范,尤以笔力险劲著称。 薛曜,唐书法家,字体笔画瘦劲挺拔,舒放自若,结字中宫紧收,辐射显著,书如瘦藤,自成一格。对宋代刻版中的瘦体字有一定影响。 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磅礴。其字体平稳谨严、一丝不苟,刚劲秀丽,为后人学书之楷模。颜体对印刷字体的影响很大,历代刻版字体中,都能找到颜体的踪迹。近现代的印刷楷体,也大多有吸纳了颜体的笔势结构。 柳公权,唐代著名书法家。他开创了书法艺术的一代新风,世有“颜筋柳骨”之称。书体笔力挺拔,结字有中心攒聚,四边伸张的气势,继承了颜体及各家之长,而又有所发展。柳体也是历代刻版所常选用之书体。 选用唐代书法家楷书,崇尚欧虞颜柳各名家书体为风范的刻版之风,到宋代更为普遍,至元代,印刷字体在沿袭宋制的同时,也多用赵体,所谓赵体即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的字体。 赵孟頫,吸收唐宋各家之长,最后自成一体,成为元代最著名的书法家。赵体成为当时刻版所首选的字体,这是元版书字体的最大特点。 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五十年代柳公权楷书字帖1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柳公权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