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平山县知事徐同书召集县东八村绅士商议开渠引水溉田,首写当地近代开渠历史,属开明之举,辉煌一页。
大同灌区位于平山县境内冶河西岸,1921年,平山县王母村刘天灵,联合王母、沿庄、王平等村民创建大同渠,1922年春放水浇地。1948年中共华北局大同渠题写渠名。(《石家庄地区水利志》2000年2月第一版)
建国以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灌区人民不断对渠系工程进行改造。1965—1978年间,主要对干渠进行防渗和建筑物配套;1980—1983年,进行干渠调坡及工程维修;1984——1987年,更新改造干渠、斗渠工程,使灌区旧貌换新颜,多次被评为地县先进灌区。
大同渠
1965年7月22日,大同灌区主任谷章代表灌区出席全国水利设计先进经验交流会议,并与毛泽东、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合影留念。
1966年3月,河北省在获鹿县召开全省灌区抗旱高产会议,以焦裕禄为榜样,学习水利战线的大寨——江西白塔灌区的经验。源泉灌区、大同灌区介绍了经验。并参观了源泉、大同两灌区的工程配套和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南滚龙沟。
1984年被省水利厅列为老灌区改造试点单位。
灌区有干渠1条,长13.5公里;支渠18条,长24公里;斗农渠328条,长230公里。渠首引水流量为2.5立方米/秒,实灌面积2.4万亩,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灌区处于冶河下游,引水口无永久性工程,用水紧张季节不能正常供水,多年来靠引岗渠冶河枢纽调剂水量。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水利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