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语录》选译 > 内容阅读
三、齐家教子篇

[编者按]自古以来,家庭教育就是一个大问题。儒家人生信条中把“齐家”放在“治国、平天下”的前面,就很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曾国藩从封建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女们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谆谆诱导,最终获得了完全的成功。曾国藩的家教理论和方法,不仅对曾氏家族子孙后代产生了积极效果,而且在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士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从清末到民国,大都把曾国藩家训视为教育子孙后代的典范,这主要在于曾国藩家教理论和方法,体现了学术与事功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贯穿了经世致用这一实学精神的主线。曾国藩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尽管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深深的阶级时代烙印,但通过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辨证哲理的精华,还是很有现实借鉴意义的。

0030 禀父母书

原 文
夫[1]家和则福自生。若一家之中,兄有言弟无不从,弟有请兄无不应,和气蒸蒸而家不幸者[2]未之有也[3],反是而不败者,亦未之有也。
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注解:
[1]、夫:语气词,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表议论。
[2]、者:代词“的”。
[3]、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之:指示代词。也: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或肯定。
译 文
家庭和睦,福运自然就会产生,如果一家人能兄长说话弟弟无不听从,弟有请求,兄长无不答应,总是团结和气家而道却不兴旺,这是从来没有的事。和这种情况相反而家道却不败落,这也是从来都没有的事。


0115 致澄、温、沅、季弟书

原 文
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1],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注解:
[1]、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由骄横安逸开始,接着流落飘泊,最后死在荒郊野外。


译 文
我仔细思考凡是天下做官的人家,大多只一代就完了,他们的子孙开始骄横放纵,接着流落飘泊,最终死在荒郊野外,能延续一两代的很少;做生意的人家,勤劳俭朴的能延续三四代;读书人的农民家庭,谨慎朴实的人家,能延续五六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人家,就可以十代八代绵延不断。

0157 致澄、温、沅、季弟书

原 文
我兄弟五人,无一人肯整齐好收拾者,亦不是勤俭人家气象。以后宜收拾完整,可珍之物固应爱惜,即寻常器件亦当汇集品分[1],有条有理。竹头木屑皆为有用,则随处皆取携不穷也[2]。
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
注解:
[1]、品分:按品种类别分放。
[2]、取携:取拿。不穷:很多。

译 文
我们兄弟五人,没有一个肯把东西收拾的整整齐齐,都是乱拿乱放,杂乱无章,这也不是勤俭人家的气象。以后一定要把东西收拾的齐整,珍贵的东西固然应当爱惜,就是平常的东西也应当分门别类,有条有理的摆放。竹头木屑、针头线脑都能成为有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到处都能捡到很多。


0174 致澄、温、沅、季弟书

原 文
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1],二字皆败家之道也。万望诸弟刻刻留心,勿使后辈近于此二字,至要至要。
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注解:
[1]、流于:变的。佚:安逸;放纵。

译 文
弟弟们在家,一定要教育子侄遵守勤敬的美德。我在外当官有了权势,家中的子弟们就容易变得骄傲,变得放纵。“骄”、“纵”二字都是败家的根源,希望弟弟们千万要时刻留心,不要让后辈们沾染娇纵的习气,这一点至关重要。
0199 致澄、温、沅、季弟书

原 文
新妇(纪泽妻)始至吾家,教以勤俭,纺绩以事[1]缝纫,下厨以议[2]酒食,此二者,妇职之最要者也。孝敬以奉长上[3],温和以待同辈,此二者,妇道之最要者也。但须教之以渐[4]。渠系[5]富贵子女,未习[6]劳苦。由渐而习[7],则日变月化,而迁善不知[8];若改之太骤,则难期有衡。凡此祈诸弟一一告之。
咸丰六年二月初八日
注解:
[1]、纺:纺纱织布。绩:把麻搓成绳或线。以:连词“而且”。事:从事。
[2]、以:而且。议:意为研究做酒做菜。
[3]、孝敬以奉长上:意为以孝敬的态度供养长辈。
[4]、但须教之以渐:但须逐渐地教导她。渐:逐渐。
[5]、渠系:她是。
[6]、未习:没有练习。
[7]、由渐而习:从头逐渐地练习。由;从。而:连词。
[8]、而迁善不知:而不知不觉地就学好了。而:连词,表示转折。迁善:变好。
译 文
纪泽媳妇刚娶到我家,要教她勤俭。要让她学习纺线织布和缝纫,要下橱做饭进而学习酒宴佳肴,这两项是妇女最重要的职责;对待长辈要孝敬,对待同辈要和蔼,这两项是妇女最重要的道德。但要慢慢地教她。她是富贵人家的女儿,不习惯吃苦耐劳。从头一点一点做起,慢慢就习惯了,然后就会日新月异地变化,不知不觉地就学得很好了;如果要求一下子改变过来,那是很难坚持下去的。这些都希望诸弟一项一项地告诉她。
0393 致澄弟书

原 文
余与沅弟论治家之道,一切以星冈公为法,大约有八个字诀。其四字即上年所称书、蔬、鱼、猪也,又四字则曰早、扫、考、宝。早者,起早也;扫者,扫屋也;考者,祖先祭祀,敬奉显考、王考、曾祖考[1], 言考而妣可该也[2];宝者,亲族邻里,时时周旋,贺喜吊丧,问疾济急,星冈公常曰人待人无价之宝也。
咸丰十年闰三月二十九日
注解:
[1]、显考:对去世的父亲的敬称。王考:对去世祖父的敬称。曾祖考:对去世曾祖的敬称。
[2]、言考而妣可该也:妣,指已故的母亲。也应该敬奉去世的母亲、祖母、曾祖母。
译 文
我和沅弟讨论治家的方法,一切以星冈公为榜样,大致有八个字,其中四个字就是上年所说的书(读书)、蔬(种菜)、鱼(养鱼)、猪(养猪),还有四个字是早、扫、考、宝。早,起床要早;扫,清扫房屋和院落;考,祭祀祖先,敬奉亡故的父母亲、祖父母、曾祖父母;宝,亲族邻里常常来往,祝贺喜事,吊唁丧事,慰问病人、救助急难的人。星冈公常说人待人是无价之宝。
0473 致澄弟书

原 文
余在外无他虑,总怕子侄习于骄奢逸三字。家败离不 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弟切戒之。
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


译 文
我在外边心中没有其他忧虑,放心不下的总是怕子侄们习惯于骄、奢、逸三字,家业败落离不开“奢侈”二字,个人败落离不开“安逸”二字,让人讨厌离不开“骄傲”二字,希望你一定要教导子侄们警惕这些。

0781 谕纪鸿儿书

原 文
凡世家[1]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2]相同,庶[3]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注解:
[1]、世家:世世代代相承家业。
[2]、寒士:贫穷的读书人。
[3]、庶:差不多。

译 文
凡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他们的衣食起居,完全和贫寒人家一样,生活艰苦朴素,思想积极向上,才有希望成器;如果沾染只知吃喝玩乐不思进取的贵公子习气,就难有希望成器。
同治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日记

原 文
傍夕训两儿,言作人之道以知艰苦为重要。
译 文
傍晚训导两个儿子,说作人的方法以知道艰难困苦为最重要。

1295 致澄弟书

原 文
凡家道所以可久者,不恃一时之官爵,而恃长远之家规;不恃一二人之骤发,而恃大众之维持。我若有福罢官回家,当与弟竭力维持。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待贫者亦[1]与富者一般,当盛时预作衰时之想,自有深固之基矣[2]。
同治五年六月初五日
注解:
[1]、亦:应。
[2]、自有深固之基矣:指家运自然会长久。深固之基:坚深牢固的基础。矣:语气词。

译 文
凡是能够使一个家庭长盛不衰,不是依靠一个人的一时官职和爵位,而是依靠长远的家规;不是依靠一两个人的突然发迹,而是靠一家人的维持。我如果有福气被免职回家,一定和你们一块竭力维持这个家庭。多年的老亲戚旧眷属,贫贱的宗族,都不能怠慢,对待穷人要和对待富人一样,当现在门第兴盛的时候,要预作以后家庭衰落的时候想。这样你自然就有应付处境变换的思想基础了。
1336 谕纪泽书

原 文
李申夫之母尝[1]有二语云:“有钱有酒款远亲,火烧盗抢喊四邻。”戒富贵之家不可敬远亲而慢近邻也。
同治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注解:
[1]、尝:曾经。
译 文
李申夫的母亲曾有两句话应当注意:“有钱有酒款待远方的亲戚,火烧盗抢喊叫四邻帮忙。”告戒儿孙自己虽属富贵人家,但不要慢待邻里,对邻里经济帮助、酒饭招待要宽松,礼貌要恭敬。

同治七年正月十七日 日记

原 文
大约兴家之道,不外内外勤俭、兄弟和睦、子弟谦谨等事。

译 文
一般使家庭兴旺的方法,不外乎在家里、在外边都要勤劳俭朴,兄弟和睦,子弟谦虚谨慎等事情。
同治七年二月二十九日 日记

原 文
居家四败曰:妇女奢淫者败,子弟骄怠者败,兄弟不和者败,侮师慢客者败。

译 文
居家过日子走向破败的四个方面,一是妇女奢侈淫乱;二是子弟骄傲懈怠;三是兄弟不和睦;四是侮辱师长怠慢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