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主编园地 > 《曾国藩语录》选译 > 内容阅读
二、修身养性篇

[编者按]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首先是“修身”。其身不修,何以“齐家”?“齐家”,然后才能从政,才能治国平天下。“政者,‘正’也”,己身不正,何以正人,何以从政?我们现在一要继承传统的修身精华,二要赋予修身新的涵义,这就是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解决好理想、信念的问题。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九日 日记

原 文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1]问其他?
注解:
[1]、遑:何。

译 文
不好听的话不要轻于说出口,不要用气愤的话反击对方,这些都不知道,何问其他方面?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五日 日记

原 文
论语曰:“望之俨然”。要使房达*[1]之际,仆婢之前、燕昵之友常以此等气象对之方好,独居则火灭修容。
注解:
[1]、房达:房为住室,达*为两边的小屋。这里指日常居家的时候。
[2]、火灭修容:黑暗之中也要注意修饰自己的仪表。比喻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不放松自己。

译 文
论语上说:“要望着庄严”。要使自己日常居家的时候,仆人在跟前的时候,和亲密的朋友相处的时候,都要使自己有庄严的常态才好,就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仪表,也要注意自己的修养。

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日记

原 文
万化始于闺门[1],除刑于[2]以外无政化[3],除用贤以外无经济[4],此之不谨,何以谓之力行[5]。
注解:
[1]、闺门:内室,此指妻子儿女。
[2]、刑于:《诗.大雅.思齐》中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周文王能以身作则,以礼法由近及远地感化妻子和兄弟,以至于感化全国的人。刑即型,示范的意思。刑于寡妻,就是给妻子做示范感化妻子。后来称夫妻和睦为刑于之化。
[3]、政:政通正,正直、公正的意思。化:教育感化。
[4]、经济:经世济民
[5]、力行:努力实践。

译 文
自己作风的各种变化,从对待妻子儿女的态度开始,除了以身作则,以礼法由近及远地示范、感化妻子儿女以外,没有别的正直地教育感化妻子儿女的办法。除了用贤良的人才以外,就不能经世济民(治理国家,为民办事)。在这些方面不谨慎,怎么说要努力实践自己的抱负呢!

0082 禀父母书

原 文
盖[1]天下之理:满则招损,亢则有悔[2],日中则昃[3],月盈则亏,至当不易之理也[4]。
道光二十六年九月十九日

注解:
[1]、盖:句首语气词,承上文申说理由或原因。
[2]、满则招损,亢则有悔:自满就会有损失,高傲就招来后悔。亢:高傲。
[3]、昃(ze):太阳偏西。
[4]、至当不易之理也:这是最恰当而且不能改变的道理。至:最。当:适合;恰当。易:改变。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
译 文
世界上的规律:自满了就会招致损失,高傲了就会招致后悔,太阳到了正午就要偏斜,月亮圆了就要亏缺,这是完全正确而不可改变的道理。
0126 致澄、温、沅、季四弟书

原 文
若非道义可得者,则不可轻易受。此[1]。要做好人,第一要在此处下手,能令鬼服神钦,则自然识日进气日刚2]。否则,不觉堕入卑污一流,必有被人看不起之日,不可不甚。
道光三十年正月初九日
注解:
[1]、此:指非道义钱物。
[2]、识日进气日刚:见识一天一天长进,人的精神状态一天一天的坚强。气:人的精神状态。

译 文
曾国藩任礼部侍郎职,在京城给四位弟弟写信,教导他们如果不是按道义可以得到的东西,就不能轻易接受。要做好人,首先要在这方面着手,能使鬼神敬重信服,自然就会见识一天比一天长进,正气一天比一天强劲。否则,不知不觉就堕落成卑鄙污浊的那一种人,必然有被人看不起的一天,不能不谨慎!
0206 谕纪鸿书

原 文
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译 文
凡是做官的家庭,由俭朴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再返回俭朴就困难了。你年龄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侈浮华,不要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大家小家、做官的、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只要勤俭节约,没有不兴旺的;骄傲奢侈,懒惰懈怠没有不衰败的。

0238 致沅弟书

原 文
凡人为一事,以专而精,以纷而散。荀子[1]称耳不两听而聪,目不两视而明;庄子[2]称用志不纷,乃凝于神,皆至言也。
咸丰八年正月十一日
注解:
[1]、荀子:(约前313--前230)战国末思想家、教育家。
[2]、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
译 文
大凡人要做一件事,专心才能深入,纷乱便会散漫,荀子说耳朵同时听两种声音,就听不清,眼睛同时看两个地方就看不清;庄子说用心不杂,才能聚精会神。都是至理名言。
咸丰十年闰三月十八日 日记

原 文
思凡事皆有至浅至要之道,不可须臾[1]离者,因欲名其堂曰“八本堂”。其目曰读书以训诂[2]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3]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注解:
[1]须臾:一会儿。
[2]训诂:对图书字词的解释。
[3]晏起:晚起。
译 文
我考虑什么事都有非常浅显非常重要的道理,一会儿也不能离开,有八本之说,即:读书以解释字词意思为本,作诗文以研究音律为本,侍奉父母以父母高兴为本,保养身体以杜绝恼怒为本,在社会上待人接物以不撒谎为本,居家过日子以不晚起为本,作官以不贪占便宜为本,行军以不打扰百姓为本。

咸丰十年四月初四日 日记

原 文
季高言,凡人贵从吃苦中来;又言,收积银钱货物,固无益于子孙,即收积书籍字画,亦未必不为子孙之累[1]云云。多见道[2]之语。
注解:
[1]、累:负担。
[2]、见道:见识深刻。

译 文
左宗棠说,凡是想成为有作为人,最好的办法是从吃苦中来;又说,收积银钱货物,固然对子孙无益,就是收积书籍字画,也未必不会成为子孙的负担。
0454 致沅弟书

原 文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

译 文

天下古今的平庸之辈,全都是因为懒惰而招致失败;天下古今有才能的人,全都是因为骄傲而招致失败。

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 日记

原 文
是日与虎臣谈修己治人[1]之道,止勤于邦[2],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
注解:
[1]、修己治人:自己的修身养性和对别人的管理教育。治:治理;研究。
[2]、止勤于邦:止,仅、只的意思。邦,指国家。意为对于国家只能勤于政事。
译 文
有一天和幕僚陈虎臣谈论自己的修养和教育别人的办法,就是治理国家要勤于政事;治理家庭要俭朴;说话要实事求是,坚守信用;办事要忠诚有礼貌。有这四句话一生也用不完,不在说很多的话,也不在讲很深的道理。


0782 致沅、季弟书

原 文
从古帝王将相,无人不由自立自强做出,即为圣贤者,亦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1]。昔余往年在京,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2]。近来见得天地之道[3],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矫[4]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
注解:
[1]、确乎不拔:确实不动摇。乎:形容词或副词后缀。
[2]、亦未始无挺然特立不畏强御之意:也不是没有刚强的性格和非常不怕强暴威势的思想。亦:也。未始:加在否定词前边构成双重否定跟“不是”相同。无:没有。特立:超出一般的生存。强御:强暴威势。
[3]、天地之道:客观存在的规律。
[4]、矫:强的样子。
译 文
自古以来,所有帝王将相,没有哪一个不是从自立自强做起的,就是成为圣贤的人,也各有自立自强之道,所以才能独立处世,不畏强暴,坚韧不拔。我往年在京城时,好和那些名声大地位高的人结怨,也不是没有不顾自己非常不畏强暴的思想。近来才体会出,天地间的规律就是刚柔互用,不能偏废掉任何一个方面,太柔了就会倒伏,太刚了就会折断。所谓刚,并不是暴虐的意思,而是刚强有力;所谓柔,并不是懦弱的意思,而是谦和礼让。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日 日记

原 文
欲求养气[1],不外“自反而缩,行慊于心[2]”两句;欲求行慊于心,不外“清、慎、勤”三字。因将此三字多缀数语,为之疏解[3],“清”字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服神钦;“慎”字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4],反求诸己[5];“勤”字曰: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6],夜以继日。
注解:
[1]、养气:系孟子提出的修养方法。“气”指一种主观的精神状态。
[2]、自反而缩,行慊于心:自己反问自己如果你是理直,那么自己的所作所为就于心无愧、满足惬意。自反:自求诸己;反躬自问。而:第二人称代词,你。缩:理直。行:所作所为。慊(qian):满足惬意。此句出于“孟子、公孙丑上”。
[3]、疏解:疏是比注更详细的注解,也就是注解的注解。解即解释。
[4]、行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