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鹿泉市情 > 乡镇村庄简况 > 内容阅读
寺家庄镇及村庄简况

寺家庄镇(Si jia zhuang zhen),位于鹿泉市东南部。 1996年1月,寺家庄镇和高迁乡合并为寺家庄镇,总面积39.84平方公里。


现寺家庄镇境域东靠京广铁路、107公路和栾城县,西接山尹村乡和铜冶镇,南邻元氏县,北连石家庄市桥西区,直通红旗大街,镇东部和石家庄市连在了一起。

两个乡镇合并后辖寺家庄、东营东街、东营西街、东营北街、南降壁、岗上、南龙贵、西龙贵、高迁东街、高迁西街、高迁北街、东良政、西良政、平南、平北等15个行政村。全镇9711户,35168人,其中男性17585人,女性17583人,土地47011亩。

2005年度,工农业总产值完成27.2亿元,经济总收入实现22.78亿元,财政收入入库265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5257元。

京广铁路在本镇东部南北向通过,有平南车站。
107公路在本镇东部南北向通过,并有分支在本镇南部通往元氏县、井陉县。
京赞公路(北京过行唐县、鹿泉、元氏等县市至赞皇县),在本镇西部南北向穿过,并和庄院公路(石家庄至元氏县境内的装甲兵学院)部分路段重叠,直通石家庄市。
石家庄市外环在本镇北部东西向穿过,连同诸条公路。

寺家庄镇,乡镇企业起步较早,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人文优势,促进了这里的发展。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外地投资建厂和石家庄市大中企业扩散的基地,逐步成为石家庄市的新市区。

洨河在镇中穿过寺家庄村、东营等村由西向东汇入石家庄西泄洪渠。
洨河一支流在寺家庄村西汇入洨河。
原有蒲莲河,在本镇北部汇入石家庄西泄洪渠。
河流皆为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流。


区划归属

一、清.光绪四年(1878年)《获鹿县志》记载:
主要属“龙贵社领村十六,北降北、南降北、耿家庄、莲花营、岗山、南李庄、南龙贵、宫家庄、良政、高迁、寺家庄、寺家庄营、东平同(现平南、平北)、东尹村、毡袜屯、牛家庄” 。“甘子社领村七,北甘子、南甘子、西龙贵、山下尹村、南平同、山南张家庄、南张家庄” 。


二、民国初期
属第四区即永壁区,驻永壁,管辖25村,辖南杜村、东良厢、西良厢、小张庄、永壁、莲花营、耿家庄、南张庄、李庄、南龙贵、西龙贵、岗上、寺庄、南降壁、北降壁、宫家庄、东营、十里尹村、良政、留村、高迁、东平同、牛庄等村。


三、抗日战争时期
初期,县城、铁路沿线敌强我弱,我方无区划设置。

1943年1月,中共元(氏)获(鹿)县委和元获县政府在井陉县长峪村成立。下辖五个区,获鹿路南村庄分属四区和五区。
永壁以南封龙山以东地区属四区,辖莲花营、南张庄、李家庄、东郭庄、西郭庄、山尹村、寺家庄、东营、高迁、良政等村和元氏县的城郎等村,因此亦称元获区。

1944年冬,上级派遣20余名工作人员,到元氏县割髭岭筹建获鹿(路南)县委、抗日县政府,1945年2月,在井陉县鸭庄成立。机关驻地有获鹿县的岭底、上寨、常河,元氏县的西岭底、北紫沟、高家峪以及井陉县的割髭岭的鸭庄,至1945年10月撤销。
下辖社区分三个阶段

①、2个区设置阶段(1945年2月——5月),沿袭了元获县时获鹿境内的设置,永壁以南封龙山以东地区属四区,辖莲花营、南张庄、李家庄、东郭庄、西郭庄、山尹村、寺家庄、东营、高迁、良政等村和元氏县的城郎。

②、3个区设置阶段(1945年5月——8月)
永壁以南封龙山以东地区属三区,辖山尹村、高迁、东平同、山南张庄、东郭庄、西郭庄、东营、寺家庄等村。

③、4个区设置阶段(1945年8月——10月)
永壁以南封龙山以东地区属三区,辖山尹村、高迁、东平同、山南张庄、东郭庄、西郭庄、东营、寺家庄等村。


四、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上级派员筹建中共获鹿(路南)县委,9月,正式成立。1945年10月,上级撤销获鹿(路南)抗日县政府,设立获鹿(路南)县政府。机关驻地先后在梁家庄、常河、南故邑、南铜冶和元氏县的西岭底、石板沟、北马村、北紫沟等村。
区划沿革分为两个阶段:

①、4个区设置(1945年10月——1946年6月),沿袭了抗日政府结束时4个区的建制。
永壁以南封龙山以东地区属三区,辖山尹村、南平同、小张庄、东郭庄、西郭庄、山南张庄、北降壁、莲花营、耿庄、西龙贵、南龙贵、寺家庄、东营、、南降壁、岗上、良政、高迁、东平同等村。

②、3个区设置(1946年6月——1947年12月)
永壁以南封龙山以东属三区,管辖范围同上,增加从石门办事处划来的永壁、东良厢、西良厢、南杜村、留村,驻山南张庄。


五、解放以后
1948年1月12日,获鹿县路南、路北合并,获鹿县划为10个区(市),至1949年9月。
永壁区1948年1——9月为十区,以后改为七区,驻永壁,辖南杜村、东良厢、西良厢、小张庄、永壁、莲花营、耿家庄、南张庄、李庄、北降壁、宫家庄、十里尹村、留村、牛庄、南龙贵、西龙贵、岗上、寺家庄、南降壁、东营、良政、高迁、东平同等24村。


六、建国以后
1949年10月,全县设九个区和城关区。
第七区,驻永壁,辖永壁、西龙贵、南龙贵、寺家庄、东营、岗上村、南降北、高迁、东平同、良政、北降北、留村、李家庄、宫家庄、东良厢、西良厢、莲花营、南杜村、牛家庄、十里尹村、南张庄、小张庄、耿家庄23行政村。

1950年1月——5月,全县八区设置。
第七区,驻永壁,辖永壁、西龙贵、南龙贵、寺家庄、东营、岗上村、南降北、高迁、东平同、良政、留村、李家庄、宫家庄、东良厢、北降北、西良厢、莲花营、南杜村、牛家庄、十里尹村、南张庄、小张庄、耿家庄23行政村。

1950年6月——1953年夏,全县六区设置。
第二区,驻永壁,辖永壁、寺家庄、东营、岗上村、南降北、南龙贵、西龙贵、高迁、东平同、良政、李家庄、北降北、西良厢、南杜村、留村、东良厢、宫家庄、莲花营、牛家庄、十里尹村、小张庄、耿家庄、南张庄、上庄、台头、方台、孔寨、西简良、石桥、张营30行政村。

1953年5月——全县下设6区(镇)和57个乡5个乡级镇。
永壁一带属第二区,管辖下列乡镇:
永壁乡,辖永壁村。
李家庄乡,辖李庄、耿家庄、南张庄、莲花营、岗上。
西良厢乡,辖西良厢、东良厢、南杜村、小张庄。
北降北乡,辖北降北、南降北。
寺家庄镇,辖寺家庄。
南龙贵乡,辖南龙贵、西龙贵。
东营乡,辖东营。
高迁乡,辖高迁、平同、良政。
台头乡,辖台头、上庄。
宫家庄乡,辖宫家庄、十里尹村、留村。
张营乡,辖张营、西简良、石桥、孔寨、方台。
(11个乡镇辖29个村)
“牛家庄”的归属再考。

1956年7月撤区并乡全县下设24(后改为22)个乡(镇)
寺家庄乡,辖寺家庄、东营、南龙贵、西龙贵、岗上、南降壁6村。
高迁乡,辖高迁、平同、良政、宫家庄、十里尹村、留村6村。


七、人民公社化时期
1958年8月,全县成立5人民公社。
永壁、寺家庄一带为第二人民公社,驻地开始在寺家庄后迁到永壁,9月25日改为永丰人民公社,1959年4月改为永壁人民公社。下设永壁、岗上、高迁、寺家庄、山尹村5个管理区,辖28个村。

1958年11月6日,获鹿县与井陉县合并,接受井陉县领导。
1958年12月11日,井陉、获鹿分设,获鹿县管辖部分改为石家庄市获鹿区。
1960年3月,石家庄专、市合并,撤销石家庄市获鹿区,改为井陉县领导。
1960年6月,从井陉县析出,改受石家庄市桥西区领导。

1961年4月,公社规模划小,原获鹿县辖区划为22个公社(包括王角)。原永壁公社划为永壁、高迁、寺家庄、山尹村四个公社,5月1日永壁、高迁、寺家庄三个公社继续归石家庄市桥西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其他19个公社由于获鹿县和井陉县第三次合并归井陉县管辖。

1962年1月1日,恢复获鹿县建制,原获鹿县辖区复归获鹿县,沿袭22个公社203个大队(村),受石家庄专区领导。从此,区划基本稳定下来。
寺家庄公社,辖寺家庄、东营西街、东营东街、东营北街、南降壁、岗上、南龙贵、西龙贵8个生产大队(村)。
高迁公社,辖高迁东街、高迁西街、高迁北街、东良政、西良政、平南、平北7个生产大队(村)。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7年1月,造反派夺权,成立三结合领导小组。
1968年1月、1967年10月,寺家庄、高迁两个公社和各个大队先后分别成立公社革命委员会,实行一元化领导。
1970年10月两个公社分别复建公社党委,各大队复建党支部。


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1981年12月,撤销公社革命委员会,建立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4月,公社改为乡,建立人民政府;大队改为村,建立村民委员会。9月12日,寺家庄乡改为寺家庄镇。

乡镇机关原在村内,——迁现址。


01、寺家庄(Si jia zhuang),位于鹿泉市东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