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鹿泉市情 > 历史事件\风土人情 > 内容阅读
少年不凡崔应麒
资料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2014年8月8日
 
几十年前,走进获鹿县城南门(和薰门),还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石牌楼,这是为明朝隆庆五年时中进士、官至四川右布政使的崔应麒所立。
崔应麒少年即颖悟非常,酷爱读书,能吟诗作律,后来能光门耀宗,这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据说,崔应麒的母亲很贤惠。一天夜间,他母亲在睡意朦胧中,梦见有两个女子跟随一只神兽麒麟,上坐一白胖小儿,进入家中,两个女子言道:“奉送子观音之命,将此小儿送于你,日后定能显赫,我们去也。”言毕不见。
时隔不久,其母即怀孕。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看着呱呱坠地的婴儿,想起梦中麒麟送子,应了梦兆,遂与其夫商定,取名“应麒”。
转眼十年过去,应麒在私塾学堂,学习《四书》、《五经》、《论语》等书,他学得非常精透,私塾先生很器重他。有—次,先生出了一个上联:“鸭母无鞋空洗脚”,崔应麒略一思索对道:“鸡公有髻不梳头”。先生听了点头赞许。春天,是旅游的好时候,先生带了学童们游抱犊寨,先生游兴很浓,出了“山”、“海”二字,叫学童们各做一对七言绝句。当其他学童还在静思默想时,崔应麒首先吟道:“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展示了他的宏图大志。
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崔应麒从牛坡山脚下拣了些石头片当作石笔用,无意之中在家里影壁墙土地祠旁写了几句粗诗:“土地、土地,我命你云南看黍稷,黍稷黄了梢,让你回家走一遭!”当晚土地爷给先生托梦求情说:“我偌大年纪,你的学生崔应麒让我去云南看青,云南千里迢迢,恐怕我这把老骨头回不来了,请你给讲讲情,别让我去了。”先生从梦中醒来,第二天亲自到崔宅,见过其父母,述说此事,并见到墙上所写,让应麒擦掉。土地得救,免掉了灾难。
崔应麒的父亲是个小官员,家中并不宽裕,母亲会剪纸,靠这手艺收入微薄的银两补贴家庭费用。每当深更夜半,应麒看到母亲还在埋头劳作,心里就很难受,想帮助母亲剪纸。而母亲总是严肃地对儿子说:“这不是你干的事,小孩子应该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才不负父母的苦心教导!”父亲也说:“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父母勤劳刻苦的生活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崔应麒。
据《获鹿县志》载:少司马崔公,名应麒,字献可。少时与高邑县赵忠毅公(赵南星)同学恒山讲堂,隆庆五年举进士。后迁户部主事、迁河南按察副使,再后升任陕西督粮参政,进四川右布政使,升兵部右侍郎。未几,因病告退回乡,家居四年卒。
崔应麒为人沉默廉直,义所当为,不避劳怨,虽位极人品,但从不炫耀。一日回家,村人妇孺皆立于道旁迎候观望,都想看看崔督堂尊颜。须臾,一老人角巾素袍,驾一驴犊车而至,站立道旁乡人低语:“崔督堂今天不回来了吗?”有认识者说:“这就是崔督堂、崔巡抚。”百姓们听了,都赞其俭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