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鹿泉市情 > 历史事件\风土人情 > 内容阅读
父亲的故事 温平辰

父亲今年七十一岁了,七十一个春秋峥嵘岁月,使父亲显得十分苍老了。花白的头发和胡须,满脸的皱纹,参差不齐的牙齿,配上一幅黑框的老花镜,看上去真象一个老翁的模样了。但父亲老而不衰,结实的身板,利落的腿脚,走起路来矫健的步子,还略显壮年的风采。

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是在那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在地下游击队挖的地道里,点着棉油灯向党宣誓的。

父亲曾经是游击队的区中队指导员。他带领着乡村游击队,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同日寇、国民党匪军,同汉奸特务、土豪劣绅,进行过无数次的血肉搏斗,并为野战军输送了大批的兵员和给养。血与火的战斗生活,铸就了父亲的钢铁意志和坚强信念。

父亲的一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从我记事起,就常听父亲给我讲他过去的战斗故事。在我心目中印象最深的有三件事。一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年的夏天,和乡亲们一起收了一天麦子的父亲,吃过晚饭刚在堂屋的门板上躺下,没睡多久,由于汉奸告密,日本鬼子包围了家。父亲没来得及躲藏就被日本鬼子抓住了。第二天,在送往大本营的途中,日本兵渴了,就把枪架在一起,到井上提水喝。被捆绑着的父亲,见时机已到,撒腿就跑。日本鬼子在后边追边打枪,因父亲地形熟悉,东串西绕,躲过了敌人的弹头,在地下游击队和乡亲们的帮助下,钻入了地道,才算脱离了危险。

第二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我们村北的马鞍山上,盘距着国民党保安队的一个据点。据点是一个坚固的炮楼,驻守着国民党保安队和汉奸。对刚迁到平山县西柏坡的党中央威胁很大。父亲接到上级命令,带着几名游击队员,乘着漆黑的夜色,摸上了炮楼。收拾了国民党保安队和汉奸,放火烧了炮楼。由于父亲撤退时走在后边,浓烟滚滚,一团漆黑,一时摸不着了出口;眼看就有被大火化为灰烬的危险。在这危机时刻,一名游击队员闯进去把父亲救了出来,才算脱险。敌人的据点被拔掉了。

第三件是党中央迁到平山县西柏坡后,不久家乡也解放了。聂荣臻元帅办了一所小学,名叫“荣臻”小学。学生都是我军的干部子女和烈士子女,校址就在我们村。国民党匪军经常利用美式飞机,对解放区进行狂轰烂炸。有一次,得知敌人要轰炸荣臻小学的消息。父亲带着游击队员和乡亲们,用十几辆牛车,把师生们送到了平山县城西部山区中隐蔽了起来。牛车刚出发,敌机就轰炸开了。使荣臻小学的师生们避免了一场灾难。

后来荣臻小学随党中央迁到了北京,改名为八一小学。现在,当年的学生都成了党、政、军干部,有的还是国家的高级干部。前年和去年,荣臻小学的老师和学友们。还两次专程从北京到我们家乡进行了走访呢!

一九九四年八月作

注:此文获鹿报一九九四年八月十七日刊用,河北交通报二00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