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鹿泉市情 > 自然地理\公路铁路 > 内容阅读
鹿泉市地形地貌与山川河流

一、地形地貌概况:西北高,东南低,西为山区、丘陵,东为平原。
山区(海拔200等高线以上)面积约为376.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60.9%。
丘陵(海拔200——100等高线之间)面积约为99.1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6.05%。
平原(海拔100——65等高线之间)面积约为142.3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3.04%。
山区、丘陵地带有沟谷、盆地及岗台地貌。在山地诸多沟谷中,不乏通衢要冲,著名的有太行八陉中的第五陉。
(摘自政协鹿泉市委员会编著2001年2月出版的《鹿泉市历史文化精华》一书3页)

二、山川
(一)城区周围:
1、海山:位于鹿泉市中心东部2.5公里,海拔191.9米。旧有塔,俗呼为文笔峰,今废。有进士陈元珂撰记,石中多黑纹,如柏状。诗曰“雨过海山石柏现”为获鹿八景之一。

2、牛山,俗称牛坡山,位于鹿泉市中心西南部1公里,海拔——米。旧有双井,其水涌出,四时不竭,草木秀茂,鹿水经于其下,原有明马宗鲁游览诗,山阴有会馆,山阳为冀晋古道。

3、抱犊寨,旧名蓖山,位于鹿泉市中心西部4公里,东与莲花山隔谷相望,南与石界寨相连,汉书韩信伐赵,令人持赤帜从间道登蓖山而望赵,即此。后魏葛荣之乱,民有不从者,于此抱犊而死,故名抱犊寨。上有石刻“抱犊福地”四字。诗曰“抱犊峰岚瑞霭凝”为获鹿八景之一,最高海拔575.4米,为历史名山。

4、水莲洞,在抱犊山。

5、莲花山,位于鹿泉市中心西部3.5公里,最高海拔507米。西坡上部陡壁,向内凹陷,进深数米,宛如回廊,又似屋宇,其上部状若莲花,故名,有碧霞元君庙。东坡较为平缓,且山腰有坪。莲花山是人们攀登健身的好地方,四季游人不断,犹以春秋最盛。

6、磨儿山,莲花山之北,其山层叠如磨,附近有薛庄村。

7、海螺山,位于鹿泉市西南部5公里,其山盘旋而上,如海螺之状,故名。附近有郄庄村。

8、九里山,在县西南4公里,自井陉至获鹿迤逦九里,其山脊如刀刃,又名刀刃岭。附近有郄庄村。
9、大寨山,枣林村西。

10、大寨山,武庄村北。

11、连五山寨,黄峪村西北。

12、奇石山,位于鹿泉市中心西北部1公里,海拔——米。石色清润,可为碑碣,上有《磨崖记》。石家庄水泥厂和县建材厂等厂矿曾以此为矿山开采二十多年。

13、卧龙山,位于鹿泉市中心西北部2.5公里,其形如龙,故名卧龙山,海拔——米,山阳为石井村。

14、曼天脑,黄岩村西南。


(二)城区北部:

1、挂云山,黄岩村西北部,海拔748米。

2、九里山,旧志称佛光山,位于鹿泉市北部10公里,海拔538.5米(1983年地名资料记载海拔444米),南北走向约5公里,民间传为九里,故名九里山,山下有明觉寺,东1公里是同阁村,北是南、北二胡庄,此山南连虎头山。

3、虎头山,位于鹿泉市中心北部3.5公里,海拔——米。在此山边东观看,山势雄踞如虎之状,故曰虎头山。又名虎山,在县西北,奇石山之来脉出此。

4、高洪寨,五岔沟村西。

5、玉皇顶,封庄村东北。

6、小王山,裴村村东。

7、大王山,南胡庄村南。

8、落云台,高家窑村西。

9、桃坡山,牛山村西。

10、半壁山,王屋村西。

12、火石脑,岭口村东。

13、光禄山,位于鹿泉市西北部20公里,海拔——米。该山东、南部为获鹿县东焦等村,西、北部为平山县。西部有铁矿藏,1958年修地方铁路至此。

14、翠巍山,俗称东垒匮,海拔165米,有卫星观测站工程。1968年平山县水碾村因修黄壁庄水库,部分移民迁至山阳建立东升村。

15、马鞍山,俗称西垒匮,黄壁庄村西。


(三)城区南部:
1、封龙山,位于鹿泉市南部偏西20公里,最高海拔811.5米,山阳属元氏县,山阴属鹿泉市,林木茂密。旧名飞龙山,势如伏龙欲飞。唐改今名。李公记云:每岁有疾雨暴风来自东南,俗传山神所为。上有华盖螺峰、玉石狮子诸峰;峰西有蛤蟆石;北有古石堂,中有石佛,又名佛洞。洞之北有泉水曰龙王池,又曰龙潭。其水南出螺峰之下,有南北二天井。前有金榆、科障二峰左右对峙。河北省会展览馆台阶所用之花岗岩皆采于此。

2、五峰岭,位于鹿泉市西南部23公里,最高海拔907米,域内最高山峰,宝泉出焉,洨河之源也。山坡有宝泉寺,山下有村南梁庄是也。

3、座虎山,常河村东北。

4、车古脑,常河村西。

5、杏山,上寨村北。

6、王祥山,羊角庄村南。

7、西屏山,位于鹿泉市西南部15公里,海拔——米。旧志言高累百丈,峰峦连亘,宛若列屏,为金郡之胜,山跨两县,以岭为界岭西为井陉,东属获鹿。此金河之源也,山下有岭底村。

8金珠山,位于鹿泉市西南部15公里许,海拔——米,在岭底村之西。其石青色,温润如玉,可磨为屏风、为砚、为杯、为图书器物。又名兰蕊石岭,西与井陉交界。建国初期举世闻名的北京十大建筑所用之大理石有产于此。(考和西屏山的关系)

9、玉山,位于鹿泉市西南部15公里西屏山东边,海拔424米,其石如玉,山阳有北寨村,山阴有岭底村,山东边有任村。

10、凤凰山,韩家园南部。

11、青龙山,韩家园西部。

12、狸虎山,钟家庄西南部。

13、秀山,钟家庄村东。

14、龙池山(又名洞沟山),位于鹿泉市南部10公里,海拔450米,山下不远有韩庄村。西北陡然升高,“腰部”坡度平缓,犹如巨蝎。蝎背上一泓泉水,出自上峰。古代建有庙宇。金大定二年寺中主持上疏朝廷,将庙宇命名龙泉院,乃因泉所得,此泉夜静时作响。诗曰“更有龙泉施夜雨” 为获鹿八景之一。

15、双凤山,台头村西北。


16、横山(翠屏山),位于鹿泉市南部6公里,横山村南,横列县前,状若屏风,诗曰“云开横岭翠屏生”为获鹿八景之一。


(摘自1985年内部翻印的《获鹿县志》5—6页、鹿泉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著1998年9月出版的《获鹿县志》123—124页、1983年获鹿县地名办公室刊印的《获鹿县地名资料》)。

三、河流:
(一)、滹沱河分支的河流:
1、太平河,发源于获鹿县的水峪村,由363米峰头而下,向北转西弯弯曲曲到井陉县岳家庄、头泉村,然后又折向东北入获鹿县。到郄庄汇白鹿泉之水,经西土门、东土门向东而下,经获鹿县城南部继续东下。在县城东部汇入发源于获鹿县黄岩村的太平河支流继续东下。在石家庄市区康庄北古运河汇入继续东下,在肖家营东入滹沱河。
太平河为季节性河流,当春冬之时,涓涓细流,夏秋两季,大雨倾盆,山水爆发,汹涌奔腾。
1954年大雨,西门外流量是502秒立米,原是历史最高记录。
1963年8月6日,西门外流量是384秒立米。
1996年8月初,鹿泉市及邻县大范围降雨,鹿泉平均降水579.5毫米,暴雨中心区达到630毫米。8月4日凌晨大雨开始,上午继续降雨,县城太平河的的洪水波及到桥顶,下午一点又一阵暴雨,太平河西门外测点洪峰流量达到645立方米/秒,“八一五”桥洪峰流量达到788立方米/秒。石井西部的洪水下来冲跨了石井村西引岗渠的垫方段,大水冲进村子,那里成为鹿泉的重灾区之一,秋,李鹏来慰问。
2、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经过数县汇入多条小河。流入河北省平山县后又汇入多条河沟在岗南拦河修建岗南水库。又汇入温塘河、马冢河、南甸河等,在平山县西汇最大支流冶河入黄壁庄水库。出水库流经获鹿县6.3公里,河阳有黄壁庄、李村、大河等乡镇村庄。至献县老河口枢纽与滏阳新河汇合称子牙河,全长587公里。修建岗、黄水库以前暴雨酿灾时有发生,以后基本根绝,1963年、1996年下游有灾情发生。

3、清水河,在滹沱河古道,源于李村镇郑村旧址,沿滹沱河古道阳东南而下,在京广铁路大桥西汇入滹沱河,现基本断流。

4、古运河,现源于黄壁庄水库副坝下导流明渠,奔东南而下,经北、南白沙村,过北、南故和邵营、霍寨、城东桥,到小马村出境后汇入太平河。二十世纪末黄壁庄水库副坝做防渗处理后河水断流。

5、石浪涧,源于本县东焦村南、北山沟(西为平缓分水岭,岭西水流入冶河),和岭口经牛山村北入黄壁庄水库。1996年暴雨后,东焦村东水泥厂受灾。

6、北胡庄村北小河

(二)、釜阳河分支的河流:

6、洨河(亦称孝河)源于南梁庄村西的五峰山下,在上寨村东汇入源于封龙山阴南寨村一带的支流,经北故邑、羊角庄、南甘子、西龙贵、南龙贵,纳源于封龙山东坡的支流小沙河(韩家园水库一带),穿寺家庄、东营两村,到平南村汇南泄洪渠向南出境,本县长度22.3公里。1954年暴雨后,在寺家庄村西测量洪峰最大流量570/立方米/秒。源头河底海拔275米,出境处65米。流域面积83平方公里。

7、金河,源于本县岭底村北的金珠山下,经任村,穿永壁,汇入石家庄市西防洪堤下的南泄洪渠。

8、蒲莲河,源于,本县的莲花营、耿家庄一带,过岗上村,到良政西汇入南泄洪渠。

9、害河,源于下聂庄水库上游,经郑庄、符庄、南新城北,入南泄洪渠。

(摘自1985年内部翻印的《获鹿县志》5—6页和鹿泉市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著1998年9月出版的《获鹿县志》123—124页,亦有部分资料由本人采访、回忆)


汉唐时期是获鹿一带古代水利史上水利建设成就最辉煌的时期。

西汉时期,从绵蔓水(今井陉、平山之冶河)下游开凿太白渠,入斯洨水(今太平河),再经鄡(qiao),指束鹿县(今辛集东北),汇入漳河(今釜阳河)。

东汉则开凿“常山滹沱河蒲吾渠,通漕船”。北朝时期,在太白渠下游筑一条乌子堰(原郊区东南部)分流工程,将太白渠和斯洨水(太平河)分为两支。

唐代在太白渠两岸先后开凿了礼教渠和大唐渠灌溉石邑县(原获鹿县振头)、真定县(正定县)粮田。

后又从石邑(原获鹿县)引大唐渠东南流43里复入太白渠,在赵州(今赵县)筑广润陂(池塘)和毕泓波两大平原水库,引太白水注入,既灌溉农田,又“蓄泄水利”。


(摘自政协石家庄市委员会编著1997年9月出版的《石家庄历史文化精华》一书10页,文字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