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红色链接 > 红色链接 > 内容阅读
申纪兰(人民英模·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妇女模范 人民代表
人民日报》( 20091119   05 版)
 
    走进山西平顺县西沟展览馆,一张张发黄的老照片,详实地记录着西沟半个世纪来的变迁:照片中风华正茂的申纪兰,当年曾以惊人胆识,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她和西沟人一起,在寸草不长的荒山乱滩上造林辟田,把西沟变成了一方宝地。
  现在讲艰苦奋斗,不是像我们过去那样干活扛石头。而是要有一种精神,人活着什么时候都不能缺了精神。半个世纪过去了,申纪兰和西沟人不仅创造了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奇迹,还把西沟精神留给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1929年,申纪兰出生于山西长治平顺县,17岁时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这个位于太行山革命老区的小山村,当年山是石头山,河是乱石滩,零零星星的地块,不是散落在沟底,便是挂在半山梁上。1951年12月,为了促进生产,让全村人吃饱肚子,李顺达联合几个互助组,成立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李顺达提出让勤奋能干的申纪兰担任副社长,发动妇女一同参加劳动。
  妇女们参加劳动以后,遇到了一个问题:干同样的活,得的工分却比男社员少。在申纪兰的提议下,女社员开始跟男社员学技术,比撒肥,比间苗,比锄苗,样样不落后。经过多次争取,妇女们终于能够干一样的活,得一样的工分。
  1953年1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了西沟村妇女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此后,男女同工同酬被写入了新中国的宪法。
  1953年,李顺达与申纪兰双双被评为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毛主席在接见妇女代表时,高兴地和申纪兰握手,说:很好,你是农村妇女的带头人,妇女是半边天,你这个头带得好。
  1954年深秋,25岁的申纪兰来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此后,连任11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她,成为了共和国民主进程中的一个传奇,并被外国友人称为资格最老的国会议员
  1973年,申纪兰被调任山西省妇联主任。她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不领工资,不转户口,不定级别,不坐专车。10年后,任职期满的申纪兰回到了西沟,为农民们寻找新的致富方向。现年80岁的申纪兰说,对她而言,在西沟干,比在城里当官更能出上力。我是农民代表,只有生活在他们中间,才能了解他们的疾苦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代言。
  (图为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太原11月10日电 记者刘翔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