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岗渠冶河渡槽
谨以此片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同志们,朋友们,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缅怀为崇高信念、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人们,追寻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创造的一个个丰功伟绩。 一曲东方红,把我们带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以愚公移山、改造山河的英雄气概,完成了一项大型跨流域水利工程——引岗渠。 冶河渡槽是它的标志性工程,1976年5月2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和农林部部长沙风,视察了引岗渠冶河枢纽,陈永贵同志感慨地说:“这是中国的第二条红旗渠”。 引岗渠,以每秒22立方米的流量从岗南水库引水,浩瀚的岗南水库修建于1958年,蓄水13亿立方米,为引岗渠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散文网:www.sanwen.net ) 引岗渠,修建干渠102公里,末端流入元氏县八一水库,整个灌区总受益面积56万亩。 八一水库,1958年元氏县修建,除1963年、1996年闹氺灾把水库灌满,一般年份存水很少,引岗渠通水以后,年年冬季按计划蓄水,用于灌溉和旅游。 引岗渠,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谋划,于六十年代末期动工,在石家庄地委的领导下,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极其艰难的创业旅程,在各方面最困难的时候,发出了“砸锅卖铁”战引岗的誓言,经过五年的奋力拼搏,完成工程量750万立方米,投工1939万个,投资5571.5万元,1974年年底全线竣工通水。 引岗渠水流从岗南水库闸门喷薄而出,汹涌澎湃,波涛滚滚,向东南方向而去。 经过103米石明渠,进入红光隧洞,这个隧洞长389米。 该隧洞石质属于片麻岩,不见风像铁疙瘩,见了风像豆腐渣,修建时塌方严重,有的地方塌得透了天,部队转业老红军吴占洲任城关公社一连连长,塌方中砸伤三根肋骨不下火线。 引岗渠一直向东南方向延伸,在距渠首3.3公里的地方要跨过滹沱河一大支流——温塘河,在这里修建了长248米,宽8.1米,高19米的跃进渡槽。这是引岗渠上最早完成的一项工程,它使人们坚定了一定能够修成引岗渠的信心,同时,为冶河渡槽施工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在距渠首6.3公里的常峪岭,修建了2700米长的军民团结隧洞,这个隧洞是引岗渠上工程量最大、任务最艰巨的隧洞。该隧洞由于沥水如注,塌方更加严重,在工程最艰难的时候,驻获人民解放军伸出友谊之手,参加了隧洞的施工。获鹿县施工团铁汉子团长石永计在隧洞塌方中壮烈牺牲。施工员排险英雄李大会哪里有险情就到哪里去,石永计牺牲后,他组织突击队继续施工,克服重重困难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王常峪隧洞竣工典礼,大汽车在隧洞里通过,人们欢呼雀跃。 在距渠首10.5公里的马冢河,修建了长62米,直径3.4米的钢筋水泥管倒虹吸。 引岗渠穿山越岭,跨沟过河,在距渠首21.8公里的地方,到达滹沱河的最大支流冶河,修建了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冶河枢纽。那里,河滩茫茫,水流湍急,在这里施工,困难之大可想而知。 在这里,引岗渠分为高低两线,低线通过长620米,深埋8.5米,直径1.8米的双排高压钢筋水泥管倒虹吸,将每秒9立方米的水量注入获鹿县源泉渠,使平山县东南部和获鹿县西部受益。 高线通过长1170米,宽6.5米,距地最大高度26.3米,48个大孔,孔净跨距20米的冶河渡槽,将每秒13立方米的水量,经平山、过获鹿,注入元氏县八一水库。这个工程是最复杂、最艰巨的工程,基础开挖时,浸水、淤泥深不可测;九层楼高的渡槽施工,既没有脚手架,也没有安全网,更没有大型机械,完全靠土法施工,获鹿县北故城民兵连长贾洪亮,为排除托架故障壮烈牺牲。 在这里南跃渠从冶河上游引水每秒10立方米,为引岗渠提供了清澈不竭的第二个水源。 在冶河枢纽,南跃渠和引岗渠垂直立交,南跃渠的水进入了引岗渠。 在这里通过分水闸,引水渠还为平山县的大同渠、兴民渠配水。 冶河枢纽以上的工程,1973年初冬竣工通水,1974年春天放水开灌,当年获鹿县粮食总产量增加了6893.4万斤,增幅45.4%。实现了“引来一渠水,换来万担粮”的最初愿望。 高线跨过冶河以后,进入光禄山区,在距渠首23.1公里的七亩村南山,修建了洞长390米、象征两县深情厚谊的友谊隧洞。 从这里开始的下游工程,大都从1973年起先后陆续开工,属于第二个战役。 在距渠首30公里处,出平山县境,折向南入获鹿县地面,在距渠首33.3公里的鲍庄村村南,修建了长180米的光明隧洞。 渠线出隧洞即穿过大宋地方铁路和宜(安)沙(洺)公路,在距离渠首33.8公里的石浪涧沟,修建了长290米,宽6.5米,高14.5米的东方红渡槽。 渠线继续在半山腰盘旋,在向阳村村南到达九里山,修建了在险峰隧洞,该洞长764米,这里距渠首41.1公里。现在所有隧洞的进水口、出水口都由明渠改为暗渠,隧洞已经大大延长。 引岗渠到达获鹿县城西南部2公里处过太平河,在这里修建了人民渡槽,该渡槽长280米,宽6.5米,高25.5米,这里距渠首56公里。 引岗渠在获鹿南部的丘陵、山区之中逶迤行进。在距渠首70.4公里的狸虎山,修建了永丰隧洞,该洞长697米。 在获鹿县岭底和北寨两村之间穿过玉石山。在这里修建了前进隧洞,这个隧洞长468米,距渠首74.1公里。 引岗渠在上寨村村东要跨过洨河,洨河属滏阳河水系,发源于五峰山,在这里修建了东风渡槽,这个渡槽长221米,宽6.2米,高14米,这里距渠首78.1公里。这个渡槽在80年代初,实现了“槽墙盖顶公路通”。 引岗渠在南寨村村北要跨过洨河从封龙山下来的一大支流,在这里修建了向阳渡槽。该渡槽长100米,宽6.2米,高9.4米,这里距渠首79.7公里。 在获鹿、元氏两县交界处,从获鹿县底下园村穿过,横跨石门沟,修建了胜利渡槽。这个渡槽长150米,宽6.2米,高13米,这里距渠首88.6公里。 渠线在元氏县西部山前丘陵地带继续向南,在距渠首95公里处的长村水库附近,穿过无名土丘修建了无压涵洞75米。为把长村水库的洪水泄入八一水库,从这里开始,渠线过水流量扩为每秒20立方米。 引岗渠穿过20多个山头,跨过50多条河流,经过七条隧洞、两条倒虹吸和21座渡槽等386座建筑物,把清澈的渠水送上丘陵岗坡的层层梯田和广袤的平原。 引岗渠工程浩大,极其艰险,但效益很好,人们修渠积极性很高。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很长时间内,是否修建引岗渠在上层意见分歧很大,对下面基层施工直接造成很大压力。河北省省委得知此事后,首先派副书记马力等领导同志到引岗渠视察工作,当马书记一行人看到引岗渠上群情激昂、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看到多项建筑即将完工的时候,他紧缩的眉头舒展开了,引岗渠迎来了明媚的春天。马力视察引岗渠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当年没有留下照片。 后来,副书记吕玉兰率领省直机关和各地区领导到引岗渠参观、视察,引岗渠成为河北人民注目的焦点。 河北省省委书记刘子厚等领导到引岗渠视察工作,听取汇报,总结引岗渠的经验和教训,把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实事求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推向全省。 引岗渠的事迹传到中央,副总理陈永贵等领导同志兴致勃勃地来到引岗工地视察,发出由衷地感叹:这是中国的第二条红旗渠。 当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北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连续发表长篇通讯和评论文章,宣传修建引岗渠的英雄事迹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引岗精神。 引岗渠建成通水,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大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向前发展。获鹿县成为卓有成效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县,赢得当时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带队前来参观、考察。引岗渠走向全国。 1996年8月,百年不遇的洪水考验了引岗渠,大型建筑物完好无损,但是,由于引岗渠是山坡上第一道沟渠,冲积物首先冲入引岗渠,所以,许多明渠被淤积甚至垮塌。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投资上亿元,对引岗渠、南跃渠上游进行了节水改造、续建配套,大大提高了渠道的运行能力。 多少年来,引岗渠管理处的同志们心系人民,兢兢业业,成绩突出,连续被省市评为先进灌区,特别是二次创业以来,2003年11月,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大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又一次为石家庄争得了荣誉。 引岗渠建成通水,获鹿县受益最大,不仅实现了“引来一渠水,换来万担粮”的最初愿望; 而且总结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治水”的引岗精神。 一代一代的鹿泉人民在引岗精神鼓舞下,与时俱进,奋力拼搏,艰苦创业,迎来了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新时代。 鹿泉市曾经连续多年跃居河北省“十强”榜首,跻身全国百强。 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鹿泉人民迈向了富裕的小康社会,在鹿泉的发展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引岗渠水,在西部山区、丘陵灌满了沿途大大小小的塘坝水库,滋养了太平河、滹沱河,对石家庄的生态环境改善,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引岗渠成就了蟠龙湖风景区,那里湖面碧波荡漾,山坡绿树成荫,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 引岗渠成就了龙凤湖风景区,它是离石家庄最近的宽阔水面,为城乡人民休闲、度假、旅游提供了好去处,也成为投资开发的热土。 引岗渠成就了太平河景区,碧绿的河水,飞溅的瀑布,鲜艳的花朵,大片的水草,成群的飞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水城图画。 引岗渠为滹沱河输水,再现了母亲河的魅力。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