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续篇 > 内容阅读
1. 鹿图腾的历史见证

获鹿县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四千余年。据史料记载,唐虞、夏商时期天下分九州,这里是禹贡冀州之域。周属并州。春秋为鲜虞地。战国时称石邑,属中山国。……(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石邑县析置鹿泉县,属并州。……(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改鹿泉县为获鹿县。

  鹿泉,这片神奇的国土,在血汗里浸泡了多少年,奋争了多少年啊。

  20世纪90年代,鹿泉市的崛起,是几代人苦苦奋斗,拼命抗争,由梦想变为现实的历史见证。她和一条生命工程——引岗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千百年来,鹿泉人民为了解决水的困扰,把天上的水蓄起来,把地下的水挖出来,把境外的水引进来,一直进行着不屈不挠的顽强斗争。早在汉代,鹿泉人就从平山境内引过冶河水,修过太白渠。20世纪20年代,仁人志士就开始组织人们引冶河水,修建源泉渠和计三渠。这些凝结着几代人血汗的引水工程,在历史上都曾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因水源不足而不能适应农田灌溉的需要,鹿泉人只有望着无水之渠而慨然长叹。缺水,这个历史性的难题,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

  在一代又一代鹿泉人民的奋斗史上,有过许多神奇的传说,白鹿泉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个动人的传说,满载着人民的梦想,寄托着人民的希望,随着历史的长河翻腾了几千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传流到引岗渠开工时,才起伏跌宕,浸泡演变,又有了新的含义。

  在白鹿刨泉的传说中,韩信伐赵因缺水被困,部将胡申慷慨激昂变白鹿引路,献身觅水,为汉军解难,如此忠诚。不过,那时的白鹿毕竟只有一只,况切又是在一个古老的传说里,神秘而遥远。直到几千年后的20世纪60--70年代,获鹿县委以缑增福为首的那些曾被河北省委命名为“先进战斗集体”的共产党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水的困扰,在石家庄地区领导的组织下,动员三县几十万民众,率领成千上万只白鹿,挥镐舞锨,挖山不止,用他们的鲜血,甚至生命,挥镐舞锨,苦战五载,终于为人民引来了滹沱河之水。浇绿了干渴的鹿泉大地,滋润了人们的心田,把白鹿刨泉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历史证明,英雄的引岗儿女挖山引水壮举所创造的奇迹,远比历史上白鹿刨泉的故事更鲜活,更动人,更美好。

  引岗渠流金淌银,渠水翻腾浪花,吟唱着鹿泉壮丽的诗章。因为柏坡水的惠及,获鹿县的粮食产量节节上升。1974年,低线通水受益的第一年,总产净增6893.4万斤,增产44.5%;粮食亩产达到800多斤。2004年,在引岗渠通水三十年的时候,粮食总产达到40600万斤,是1973年的2.62倍。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的丰产丰收,为鹿泉市的经济腾飞构筑一个坚实的平台。

  引岗渠,一条奔流在太行山东麓的大动脉。为平山、获鹿、元氏三县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重塑了山区、丘陵、乃至平原由黄变绿的生动形象。她哺育今天,造福后代,成为三县经济腾飞的摇篮。

  引岗渠历史性的贡献,不仅仅是促使三县多打了粮食,发展了经济,更重要的是英雄的引岗儿女在开渠引水中形成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引岗精神。这种精神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人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传家宝。

  缑增福书记调任石家庄地委组织部长以后,傅加琴、杜英杰先后任县委书记。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干部,有的就是引岗渠的建设者、策划者,对引岗渠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紧跟老书记的足迹,继续发扬引岗精神,为改变获鹿的面貌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20世纪80、90年代,先后在获鹿担任县委书记、县长的解青林、史武学、王富玉、石振业、高友林等同志高瞻远瞩,他们认为改革开放,仍然需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引岗精神。他们以当年的缑增福为榜样,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两手抓,保证了获鹿县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1994年的春天,获鹿县最后一任书记刘俊亭、县长关保松,十分珍惜老引岗们用血汗换来的金水银水所浇灌的丰硕成果。亲自带领四大班子和乡镇书记、县直科局长远赴河南林县红旗渠考察取经,外学红旗渠经验,内学引岗精神,重振引岗雄风,再次创业,重铸辉煌,迎接期盼中的新鹿泉。

  “白鹿刨泉”的传说到了1994年的5月,那是一个榴花似火的季节,鹿泉的故事又有了新的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获鹿县,设立鹿泉市。历经沧桑几千年,由白鹿刨泉,到鹿泉县,再到今天的鹿泉市,神鹿的传说才有了真正意义上质的飞跃,一个崭新的鹿泉阔步走来。首任鹿泉市委书记安云昉、市长曹振国号召全市人民,以撤县设市为契机,在引岗精神托起新鹿泉的基础上,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决心使鹿泉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从此,一个在引岗精神影响下,以建材行业为依托的水泥大市,在太行山东麓的引岗渠畔迅速崛起。这座新兴城市在新一代鹿泉人第二次、第三次创业旗帜的指引下,五业兴旺,经济腾飞,连续几年跻身于河北十强和全国百强之列。如今,鹿泉市兴旺发达的景象,决不是历史上“一京二卫三通州,赶不上获鹿旱码头”的简单再现,而是被青山绿水,林茂粮丰,工业发达,商贸繁荣,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现代文明所代替。

  引岗渠连着西柏坡。有人说,是柏坡水浇灌了新鹿泉,是“西柏坡精神”托起了一座新的鹿泉市。

  在纪念引岗渠通水三十周年座谈会上,时任鹿泉市市长的安树国动情地说:“正是有了引岗精神,才有了鹿泉飞速发展的今天;正是有了“引岗精神”,才有了辉煌的三次创业;也正是有了引岗精神,鹿泉才跨入全国百强,河北省十强的行列。”这是三十年后的鹿泉市长的声音,也是时任市委书记张国亮的声音。这是当时的市委市政府代表鹿泉三十万人民,对引岗渠、对引岗精神的礼赞。

现在,这个县级市的主要领导与缑增福当年年龄不相上下,年富力强,风华正茂。他们表示在任期内,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引岗精神为动力,更好更快发展和建设“和谐鹿泉”。在他们的带领下,鹿泉人民一定会创造出时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