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续篇 > 内容阅读
2. “鼎鑫” 鹿泉的名片

你到过我们的首都北京吗?参观过北京正在崛起的一片片高楼大厦吗?浏览过2008年奥运会的施工场馆吗?造访过国家大剧院吗?闲暇,你走南闯北,见识过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吗?去看过中国北方的核反应堆吗?如果见过的话,你一定对国家各个重点工程工地上标有“鹿泉东方鼎鑫”水泥有限公司字样的水泥产品记忆犹新。“鼎鑫”!“鼎鑫”!到处都是鹿泉的“鼎鑫”牌啊!通过鼎鑫牌水泥,你一定会渴望进一步了解鹿泉市,一定会觉得鹿泉市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不然,鼎鑫牌水泥怎么会跻身于这么多如此重大的国家工程?在对鼎鑫牌水泥的迷恋之际,你一定想知道,这个远在河北省西部,身处太行山东麓,面积并不太大,昔日被旱魔吞噬了多少年的鹿泉市所产的产品,一种被外国人称之为“水门汀”的粉状物质,为何受到如此青睐?它是如何走向全国,被许多国家重点工程列为唯一首选质量信得过产品和推荐名优产品的?要弄清这些问题并不难,只不过,你必须了解鹿泉市的当家产品水泥生产所走过的发展路程和鹿泉人第三次创业,续写鹿泉历史,惊心动魄,轰轰烈烈的那一幕。

  鹿泉的三次创业,在鹿泉的发展史上矗立了三座丰碑。因此,每次创业都应该载入史册,而第三次创业决策人的胆识,更让人怦然心动,感慨备至,所以,也就更应该大书特写了。

  鹿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603平方公里的疆土是不算大,但是,就是在这片并不太大的国土上,却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白云岩等十几种矿藏,如同储存在地底下的一座座大金库。特别是石灰石,储量多达5.4亿立方米,这种石灰石,别以为打井无水可取,就憎恨它。其实不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沉睡了不知多少亿年的石灰石,一夜之间,突然身价倍增,成为人们向大自然索宝,依托大山发家致富的首选目标了。

  20世纪50年代,鹿泉的水泥生产刚刚起步,县内只有石家庄市水泥厂和新生水泥厂两家国营企业,产量不高,影响力却很大。

  获鹿县水泥行业起步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1969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在“把立足点牢固地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河北省小型工业迅速发展”的报道中,对地处半山区的获鹿县,自筹资金,在半年的时间内就建成一座年产3万吨的水泥厂,并且,平均每吨水泥比国营大厂减少投资三分之一的举措给予充分肯定。1973年5月,河北省“小水泥”经验交流会在获鹿召开,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至此,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获鹿县的“小水泥”发展攀上了第一座高峰,创造了从未有过的辉煌。 “小水泥”生产初步成功,人们信心倍增,促进了建材业的发展。到了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经济在发家致富奔小康的鞭炮声中迅速壮大,农民的腰包也在喜庆的锣鼓声中鼓涨起来。在鹿泉市第一次创业精神的鼓舞下,第二次创业也在依托当地资源,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的热潮中拉开了序幕。

  到1999年,仅有30万人口的鹿泉市,“小水泥”竞发展到120多家,年产各种标号的水泥800多万吨,建材业一下子成为鹿泉市的主导行业。小水泥生产也成为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鹿泉市的经济发展,不但因为水泥生产的驱动跃居全省的前列,而且,从2000年起,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标也连续五年跻身于全国“百强”行列。

  喜也?忧也?毫无疑问,采石、水泥建材行业的助推,给鹿泉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在鹿泉,因为小水泥和采石厂遍地开花,造成满山起火,处处冒烟,植被破坏,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全市人民议论纷纷。鹿泉市做为省会的西风口,也给石家庄的空气质量指数带来无奈的缺憾。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保护环境,节约矿产资源,做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一再限制小水泥的盲目发展,要求走发展大水泥带动粉磨站的新路子。然而,压小上大,由大变强,靠强出新,促进水泥生产向现代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新路子,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压小上大是一场革命,压小难,上大亦难。怎么办?令决策者们头痛的是,面对历史性的抉择,跋涉在第三次创业征途上的开拓者们清楚,在决策面前,他们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

  其一,多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120多家小水泥所形成的产业链,已经成为鹿泉市的主导产业,在县乡财政收入的账本上举足轻重。如果快刀斩乱麻,砍小水泥,财政收入怎么办?三分之一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压小,这如同割自己身上的肉,难以下手啊!

  其二,落实压小上大的产业政策,逐步关掉小水泥,让鹿泉的建材业向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三四个亿的资金投入从哪里来?压小上大,那就意味着,鹿泉市人均要背1000多元的重负,无疑,这不论是对鹿泉市人民,还是对第三次创业的决策人来说,都是沉重的。再说,生产一次性投资所形成的固定资产,比建国以来整个鹿泉市办工业投入的总和还要多,担子之重,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鹿泉市第三次创业的故事发展到这个节骨眼上,不仅生动,而且颇具惊险的色彩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1999年10月的一天深夜,鹿泉市委书记曹振国,市长张国亮,常务副市长安树国等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们,会聚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里,为了重塑鹿泉的今天和明天,正面临着一场历史性的,惊心动魄的抉择:逐步关闭小水泥,压小上大,抓龙头企业,上日产2500吨熟料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促进鹿泉市的建材业在上规模、上技术、上水平、增效益中健康发展。

  会议室内灯火通明,映照着决策者们由于激动而异常兴奋的脸。是进?是退?是创业?还是守业?各种选择摆在他们的面前。最后,还是人民的呼声取得了胜利。在深夜的钟声又一次敲响的时候,在决定鹿泉命运的历史关头,当几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那一刻,预示着鹿泉市的支柱产业——水泥生产进入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大变革。目睹此情此景,和三十年前,平山、获鹿、元氏三县的决策者们,在决定三县人民命运的抉择面前,三双大手紧紧地拍握在一起,预示着一场开渠引水的战斗就要打响的那一刻,是何等的相似啊!

  在“打造经济强市,建设生态鹿泉”的思想指导下,面对小水泥带来的负面影响,倾听人民的呼声,几位市委、市政府的决策者,痛下决心,终于做出了惊心动魄的抉择:成立鼎鑫水泥集团,破斧沉舟,上日产25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从2000年的2月18日,第一条生产线破土动工,到2002年的1月20日下午3点,轰动整个鹿泉市的日产5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正式投产。鼎鑫水泥集团创造了三年三条线,日产熟料超万吨的奇迹。三年三大步,一步一层天。鹿泉人把又一座历史的丰碑矗立在太行山东麓引岗渠畔的这片国土上。

  过人的胆识,超常的速度,鼎鑫人创造了历史的辉煌。那时候,压小上大的战斗刚刚开始,书记曹振国、市长张国亮责成常务副市长安树国率领鼎鑫人,以引岗人为榜样,在九里山下安营扎寨,摆开战场,一场打造鼎鑫名牌的攻坚战打响了。他们自力更生,白手起家,风餐露宿,以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劲头,再振引岗雄风,打了一场漂亮仗。经过十个月的艰苦奋斗,硬是托起了一个坚实宏大的鼎鑫集团。铸造鼎鑫,为了鹿泉。鼎鑫人坚持严、谨、苦、累的一贯作风,实施名牌战略,仅第一化验室就三次荣获全国水泥品质指标物理检验大对比中的全优单位。鼎鑫用一流的设备,一流的工艺,一流的管理,生产出世界上一流的水泥。确保出厂产品合格率、袋重合格率,富余强度合格率三个百分之百。用汗水和心血打造了鹿泉市的新名片。

  由于鼎鑫人用血汗浇灌,鼎鑫牌水泥先后获得国家免检产品、河北名牌、建设部重点工程推荐产品、2008年奥运会推荐产品、中国北方核反应堆唯一备选产品、中国质量协会推荐产品、南水北调重点产品、中国质量检验协会2002年国家质量稳定合格产品、中国技术监督情报协会质量过硬放心产品、中国装饰整修材料协会“十佳旗舰品牌”等殊荣。

  目前,鹿泉鼎鑫水泥集团拥有两条日产2500吨和中国北方第一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熟料300万吨,高标号水泥450万吨,成为省内一流,国内领先,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生产企业。它创造了历史,改变了鹿泉发展的轨迹,给鹿泉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鼎鑫人打造了名牌,鼎鑫牌已成为鹿泉的名片。它标志着鹿泉这个水泥生产大市,在鹿泉第三次创业决策者们的带领下,正在攀登水泥生产的新高峰。但是,勇于创造的鹿泉人并不满足,他们要继续超越,力争跃上水泥生产的新高峰。

时任市委书记张国亮、市长安树国表示:市委、市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这个硬道理,近期还要采取更果断的措施,彻底淘汰小水泥,把蓝天白云还给鹿泉人民,把温馨的清风送给省会人民,让鼎鑫这张鹿泉市名片更亮丽,更美好,更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