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第十二章 引岗渠的春天 > 内容阅读
一、一封引岗来信

1972年5月的一天,河北省委会议室,省委常委会议正在进行。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秘书受命将一封来自引岗渠的信件在常委会上宣读。

  简洁、明亮、宽敞的会议室内庄严、肃静。来信一字字、一句句炙热火烫,热情洋溢,通篇充溢着一股子志气。慷慨悲壮,催人泪下的来信,把常委们带到了干旱缺水的获鹿、平山、元氏大地,带到了波澜壮阔的引岗渠工地。

  在获鹿县干旱缺水的历史长河中,那呼唤水的母亲和人们期盼的眼睛,那焦黄的史页和历代不屈不挠的寻水英雄,一幕幕画卷闪现在省委领导们的眼前。他们好象看到,为了引岗渠,三县人民艰苦奋斗,团结治水,由拉惯了锄把的农民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好象看到了他们,勒紧腰带战引岗,手握钢钎铁锤,提着油灯点炮捻,经受施工初期的艰难。在隧洞中,塌方不断,掘进不断,塌方不停,抢砌不停,有的同志三次被塌方掩埋,三次爬起来,又投入战斗。他们好象听见了九层楼高的渡槽木架上民工们“六人抬,六人架,六人前后推和拉”,哼哼唷唷运送石料的劳动号子声。从来信的字里行间,好似清晰地看到了施工团的领导,共产党员,脱产干部,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自己却只身冲入险境;县委的同志和民工们吃着一锅饭,同睡一工棚,干着一样活儿的身影;犹如听到了缑增福和他的同事们带领机关干部冒着风雨,爬山涉水,往引岗工地送水泥,送石料,人力拉车吱吱咛咛的歌唱声……

  听了那封热情洋溢的引岗来信,会议室沸腾了,省委副书记马力心情激动,他忍不住站起来说:“同志们!这封来自引岗渠的信件,好比是一团火,把我的心也点燃了。战天斗地打翻身仗,就得有这股子劲头。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这么艰巨的工程,不容易啊!”

  省军区司令员马辉同志深受感动,也激动地盛赞引岗工程。

  与会的领导同志听了那封引岗来信,热血沸腾,好似跳动的火焰,熊熊燃烧。大家都表示支持这项三县人民苦战了两年多的宏伟工程。省委书记刘子厚发现了这个省会眼鼻子底下足以指导全局工作的典型,更是异常兴奋。他说:“听了获鹿县热情洋溢的来信,很受感动,改变河北的面貌,就需要这样的干部群众,就需要这种精神啊!我们常说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还是下去看看吧。”

  引岗渠动工两年零六个月,走过艰难曲折的路。在是是非非的压力下,第一次得到省委领导的首肯和赞扬,一时云开日出,阳光灿烂。这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时刻,三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历史永远不会忘记!

  这封浸泡着获鹿县委和引岗战士心血、汗水的来信,就出自女干部侯淑芳同志之手。

  侯淑芳,40来岁,高挑身材,齐耳短发,朝气蓬勃。她不仅有一张女人特有的瓜子脸,还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她建国前曾在原籍灵寿县当过教师,文笔不错,口才也好,看上去干净利落,精明强干。她时任获鹿县委副书记,同省委副书记马力有过一面之交,把三县人民的引岗激情传递给省委,她当属最佳人选。

  经过苦战,引岗工程西线,获鹿县承担的两个隧洞、两座渡槽,以及元氏县承担的马冢河倒虹吸,平山县承担的几处大垫方,已经基本完成。按计划,身居主战场的获鹿县应该进入第二期工程——转战县域内的隧洞、渡槽等主要建筑物了。但是,由于持续作战,承受着超负荷的经济压力,财力、物力日趋紧张。特别是一些不同的议论,精神上的压力更大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县委的领导同志只好再去找地委求助。他们已是地委的常客,这个门槛不知踢了多少遍了,就像进自家的家门一样。引岗工程上马以来,地委、行署的许多主要领导和地区水利局,对引岗渠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并给于了物质的支持。但是如此长的战线,如此浩大的工程,也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为了解决工程所需的资金、材料、设备,准备迎战二期工程,获鹿县继续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工业和乡镇企业。施工团也安排白鹿泉、石井两个公社,在九里山筹建了引岗采石厂、水泥厂,解决工程所用的材料问题。同时,还在宜安公社东焦北山开办了磷矿厂,除满足本县需要以外,还远销云南、山西等地,为引岗渠筹集资金。他们的各种努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步履艰难,任重道远,引岗工程仍然不能很好的按计划进行。

  别无选择,为了引岗渠,为了给引岗渠一个上下一致肯定的声音,县委和施工团的同志们只好积极主动去取得省里的支持了。

  侯淑芳同志是从石家庄地区机关调到获鹿县工作的。她亲眼看到,水对获鹿县这个境内无水源的干渴之地来说是何等重要,引岗工程又是何等的重要,人民修水利的热情是多么高涨。她积极为引岗工程奔走呼号,成为缑增福、赵玉洲等县委核心班子的重要支持者。为了引岗渠,她曾多次跋山涉水,入洞上桥,检查指导工作;多次深入基层向群众做思想工作;多次在不同场合与坚持不同意见的人理论是非。她风风火火的干劲、干脆利索的语言、平易近人的作风,以及敢于直言的性格,让同事、群众甚至上级领导都刮目相看。

  回想引岗渠走过的风雨历程,她心潮起伏,难以平静。她拿起笔来,向省委副书记马力同志写那封燃烧着引岗激情的长信。那信字里行间淌流着她的心血,透露着她的精明和真情。她那封发自引岗渠的长信,不是泛泛写来,而是发自三县人民和引岗大军心灵深处的呼声。一封引岗来信在省委大院引起震动,这与其说是侯淑芳的来信感动了省里的领导,不如说他们是被三县人民砸锅卖铁,勒紧腰带,为子孙后代浴血奋战的英雄行为所震惊,被三县人民舍生忘死开渠引水的义举所感染。

  侯淑芳把一封引岗来信传递给省委,从此,引岗渠成为名正言顺的工程,引岗渠迎来了春天的曙光。

上一篇:二、冶河的曙光
下一篇:第十二章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