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第十章 引岗魂 > 内容阅读
故事之三 韩同瑞和她的小儿车

 缑增福很爱他的儿女们,最惦念、最牵挂的恐怕是他的大女儿缑云霞了。缑云霞生下来不久,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好几岁了还不会走路。瘫疾的女儿成了夫妻俩的一块心病。

  缑增福是在栾城县担任县委书记的,领导的信任,人民的重托他记在心里。焦裕禄的模范事迹,就是县委书记的座右铭,全心全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他完全把心思用到工作上了。闲暇之余,他也想念他的亲人,最惦念的还是他的儿女们,尤其是患有残疾的大女儿缑云霞。那时,缑增福虽说惦念亲人,只不过是想想而已,根本没有时间顾及她们,照顾残女云霞和家中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妻子韩同瑞的肩上。

  1969年夏天缑增福调到获鹿县工作,正赶上获鹿县修建引岗渠,他又置身人民群众之中,坚定地带领全县人民开凿引岗渠,整天奔波在工地上,他更忙了,更无法顾及他的家了了。因此,家中生活的重担,照顾残女,还是完全落在妻子韩同瑞肩上。

  韩同瑞是贤妻良母。她娘家姐妹四个,她是老三,也是苦出身。受父母的影响,从小在苦难中摔打的韩同瑞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自幼和缑增福青梅竹马。喜结良缘后,主动放弃了读书和参加工作的机会,一直在平山县凤山沟老家,担负着家中的生产、生活、赡养公婆和教养子女的重担。直到老人去世以后的1970年,才来到获鹿县城暂住。为了丈夫能让一心一意地做好工作,她把家中的困难全揽在自己身上,压在自己的心头。当引岗工程一度面临下马的危险关头,缑增福做好了卷铺盖卷儿回家的思想准备时,韩同瑞平静地安慰丈夫说:“不会的,修引岗渠是为人民办好事,上级会承认,会支持的。退一百步,万一到了那一步,你走到那儿,我跟到你那儿,就是真的卷铺盖卷儿回家,我们也不分离!”

  韩同瑞为了减轻丈夫的经济负担,拖着五个孩子,起五更睡半夜,整天针线不离手,给服装社干零活,一针一线地缝补着他们艰苦的岁月。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七个寒署。尽管家中生活清苦,困难重重,但她甘愿吃苦,无怨无悔。缑增福每每想起自己的妻子,心中就愧疚,总觉得对不起她。

  更让缑增福心疼的是,生活的困苦压在她的肩上,残女云霞压在她的心头。在大战引岗渠的日子里,自己没明没夜在引岗渠上,妻子韩同瑞只好一个人带着云霞跑石家庄,上北京,千方百计去为女儿治病。后来,经多方打问得知,空军四六八医院能治女儿的病,韩同瑞就自己推着小儿车,往返十几里地,去给孩子看病,一天一趟,从不间断。

  路漫漫,情长长。一天又一天,安有四个铁轱辘的竹编小儿车,在通往医院的路上,咿呀咿呀地走着、唱着。它的原动力,就是用力握着小儿车横把粗糙双手的母爱。

  韩同瑞和她的小儿车,在通往医院的路途上,走得时间长了,人们都认识了她和她那可怜的残女。大家都知道了,推小儿车的那位干净利落的女人,是县委书记的妻子;小儿车里坐着的小女孩,是县委书记缑增福的瘫痪女儿缑云霞。久而久之,人们听着小儿车在路上吱吱呀呀地声响,一传十,十传百,纷纷议论着推车的女人,坐车的小女孩和那辆熟悉的小儿车。

  有人说:“我们的缑书记也真是,修引岗渠重要,可孩子的病就不重要啦?孩子的病要不抓紧治疗,要落下终生残废的!”

  有人说:“你县委书记忙,抽不开身子,你就不能让县里的汽车送她们母女一趟吗?缑书记你为修大渠把命都豁上了,有谁还为你给孩子治病用一下车说什么呢?”

  有人说:“不对,不对,都不对。你们难道不知道吗?在引岗渠工地上,水泥、石头告急的时候,缑书记亲自率领县直机关的干部,小车拉,自行车驮,为温塘河渡槽工地送水泥。这样的书记,在这样的时刻,为了自己的孩子,他怎么肯动用县里的汽车呢!”

  给缑书记提意见的女人们,觉得这话在理,就不言语了。他们眼瞅着母女俩和那辆小儿车,不顾风吹日晒,雪飘雨打,日复一日地在通往医院的路上吱呀吱呀艰难地前行,心里很同情,很不是滋味。我们的书记为修引岗渠,忙得连他的病女儿也顾不上啊!

  群众的意见,传到引岗施工团。施工团的负责人觉得群众的反映很有道理,就如实地汇报给缑书记。缑书记听了严肃地说:“目前,我们引岗渠上的运力不足,工地上常常急需各种材料,全县人民日夜兼程搞运输,才解决了燃眉之急。我是领班人,能带这个头随便动用县里那一辆宝贝汽车吗?再说,女儿又不是什么急病,我不能开这个口子!”施工团的同志们听了缑书记的话,一个个哑口无言,深深地为缑书记这种精神所打动。

引岗渠工地上机声隆隆,热火朝天,远处不时传来轰然而响的开山炮声。伴随着引岗渠上的阵阵声响,韩同瑞和她那坐着女儿的小儿车,依然在通往医院的路上往返。一辆普普通通的小儿车,满载着父母一片心,拖着多少人的牵挂,在长长的路途上咿呀咿呀诉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