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当前位置:河北引岗渠人民政府 > 引岗书籍 > 《水从柏坡岭下来》 > 第六章 引岗渠上的子弟兵 > 内容阅读
四、老将军来到引岗渠

1971年6月22日,引岗渠工地上机声轰鸣,锤钎脆响,你追我赶,人来车往,一片繁忙景象。民工们正以火爆爆的劳动热情,欢迎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将军——北京军区装甲兵中将副司令员肖锋同志。

  肖锋同志生于江西省泰和县南坑村的一个雇农家庭。1927年,11岁的肖峰同志加入了共青团,并参加了当年的万安农民暴动。1928年,12岁的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在五次反围剿战斗中,他作战英勇顽强,在攻克吉安城的战斗中,创造性地采取了“火牛阵”战法,战绩辉煌,受到朱德军长的嘉奖,并赠给他一把盒子枪。从此,“红小鬼”提着这把盒子枪,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跃马扬鞭,南征北战。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肖峰同志参加或指挥过1365次战斗,6次身负重伤。他亲笔写下的《长征日记》,真实地记录了当年红军长征的实况,成为全国军民争相一读的珍贵历史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卫敌后根据地,肖锋曾带领八路军“老五团”即有名的“平山团”,在平山、获鹿一带驻防,同当地老百姓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1970年,当老将军得知获鹿、平山、元氏三县人民为改变干旱缺水的落后面貌,一家三代上战场,背着粮食战引岗时,兴奋之情难以言表,先后几次前来引岗渠工地视察指导工作。

  这一天,高高的太行山东麓,宽宽的滹沱河畔,彩旗飘飘,红旗招展,引岗渠工地以它特有的劳动场景,迎接这位已逾半百的老将军。

  老将军来了,带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征尘来了,带着抗日战争中平型关战役、陈庄歼灭战、涉林战役和百团大战的硝烟来了,带着莱芜、孟良崮等战役中与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的伤疤来了。来到了他当年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来到了他当年熟悉的山山水水,来到了他当年居住过的山乡小村,农家小屋。老房东和老将军热烈地拥抱,喊一声“老政委”,看一看脸是胖了还是瘦了,数一数鬓角的白发添了多少根。乡亲们和老将军紧紧地握着手,问寒问暖,嗔怪老政委是不是忘了这小山村。一声声呼唤,一声声问候,久别重逢的狂喜,让老将军激动得心里发颤,老泪纵横。

  肖副司令员从柏坡岭下的引岗渠第一站——霍北庄隧洞,顺渠而下,来到二千七百米长的王常峪隧洞,来到九里山隧洞,来到那人山旗海的石明渠,来到一桥飞架在虎头山和光禄山之间的冶河枢纽工地。老将军在缑增福、杜英杰的陪同下,一个工程一个工程地看,一项一项地问,一笔一笔地记,不时地询问,部队支援的物资落实和使用情况,询问工程还缺哪些紧要物资。他看得那么认真,问得那么仔细,如同当年指挥战斗时,策马飞驰到前沿阵地,观察地形,分析敌情,精心布防一样。

  老将军来到冶河渡槽工地,工地上高高的托架,垄起的土牛,一溜成排。民工们在足有九层楼高的渡槽上作业,垒压沿石、券脸石,从地面上看,一个个变小了的人影忙碌着,蠕动在高高的云端里。看了这场景,令人吃惊,令人感叹。为了望见渡槽的尽头,老将军拨开指挥部派来搀扶他的年轻人谢庆堂,健步登上光禄山,从山坡远远望去,正在施工中的长长的渡槽,好似巧夺天工的彩虹,飞架在1170米宽的冶河上空。老将军看着,连声感慨地说:“奇迹,人间奇迹!”

  老将军登高远眺,指指点点,赞不绝口,微胖而又稍显修长的脸上汗水不断地滴落着。陪同视察的县领导关心地说:“首长,你辛苦了,休息休息吧!”老将军不以为然地说,“怎么能说我辛苦了呢?应该说是你们辛苦了。几十年来,我们在共产党、毛主席的领导下南征北战,土地革命也好,二万五千里长征也好,抗战打日本鬼子也好,消灭蒋匪军解放全中国也好,奋勇杀敌,流血牺牲,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解放后,虽说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可这个家还穷啊。时至今日,太行山革命老区还有不少地方严重缺水,老百姓还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有的地方甚至连水也吃不上,我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心痛啊!现在,你们带领获鹿人民,联合平山、元氏县人民战天斗地,开山辟岭,修建引岗渠,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说实在的,我们应该感谢你们”。

  老将军说得很动情,听了这些肺腑之言,在场的人都落泪了。老将军风尘仆仆来到引岗渠,对这条河北的红旗渠大加赞扬。他不仅为引岗渠带来了物资的支援,还为全体指战员带来了巨大的精神鼓舞,成为驱动引岗工程在艰苦条件下,一步步向前延伸的动力。

  听着老将军亲切的话语,望着老将军6次负过重伤的身体,引岗渠的干部和民工心里很过意不去。在酷热的六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引岗渠的物资采购员张秋柱就先后九次打扰老将军,与他联系紧缺物资的采购,老将军总是热情接待,想尽一切办法去联系调济。

  这一天,当肖副司令员得知施工团领导到各工地指挥检查工程,只有一辆经常“抛锚”的破“罗马”,有时不得不用绳索缠绕在拖拉机上,坐着拖拉机下工地时,决心要为引岗渠解决一辆吉普车,但省里有关部门拒绝为求援信盖章。肖副司令员听说后,直接给省委书记打了电话才将事情办妥。老将军牵挂引岗渠,对引岗人真是情到深处情更切啊!在老将军调拔、借用、帮助购买的物资里,其中,有汽车四辆,铁牛55拖拉机三台,钢筋20吨,加工并运来钢钎20吨,调拔木材1000多方,协调借用北京门头沟矿的空压机9台,这一切对引岗工程来说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呀!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这是我们的军队和老百姓在革命战争年代、和平建设时期始终保持和发扬的光荣革命传统。获鹿、平山、元氏三县,时刻聆听者柏坡岭的“钟声”,他们在带领人民建设一个新世界。一条引岗渠把当地军队和老百姓的心牢牢地连结在了一起。人民军队象当年老百姓“支前”一样,以各种方式,支援引岗工程建设,成千上万战士到工地参加劳动,三县人民永世难忘。岗南水深,军民团结情更深;引岗渠长,军民友谊情更长!

上一篇:没有文章
下一篇:三、母亲,请收下战士崇高的军礼